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功首航.从而打破了中国民航运输业长期由外国飞机垄断的局面.标志着该款国产支线飞机开始批量投入国内商业运营。新舟60设有48个经济舱座位和2个公务舱座位.座位间距和大型客机同等。由于巡航高度较低.飞机起降时,耳鸣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中航工业飞行试验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型飞机颤振试飞惯性激励系统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与美国、俄罗斯等航空发达国家一样能独立开展大中  相似文献   

3.
通用飞机研制目前是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的新兴热点,相比于军用与大型民用飞机,我国在通用飞机研发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缺少适用于通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验证试验平台。在研究试验平台必要性、设计原则以及试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试验平台设计方案。建立了人机接口、铁鸟台架、飞机运动仿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子系统,实现了人在环的飞行模拟与试验。利用该平台对某型电动通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特性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运行稳定可靠,可有效解决通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地面验证试验问题,从而提高通用飞机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器人精镗飞机交点孔时容易出现颤振,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问题,通过分析颤振发生时的压脚位移信号,提出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颤振特征提取方法,实现机器人镗孔颤振的快速识别.对颤振前后的压脚位移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获得颤振发生的频段.将压脚位移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频段的固有模态函数(IMFs).根据颤振频段筛选出与颤振相关的IMF,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瞬时频率.分析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从中提取颤振特征以识别颤振.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器人镗孔系统中,此方法能够在颤振形成前0.5 s及时识别颤振.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第8357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款无人驾驶飞机“刀峰”成功首飞.并完成了大负载3小时的极限测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所属的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我国第一个A320系列飞机国产碳刹车盘零部件制造人批准证书.这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320系列飞机碳刹车盘可正式交付中国民航使用.是我国航天新材料技术拓展应用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南昌低空无人驾驶飞机科技工业园在南昌开建。这标志着我国首个低空无人驾驶飞机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南昌。南昌低空无人驾驶飞机科技工业园总投资13.8亿元.占地面积400亩.是一个在低空空间技术领域集无人驾驶飞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航空电子产业化基地.涉及多项前沿科学领域.由北京必威易低空空间技术公司和南昌市政府共同筹建。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核心AFDX(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网络端系统集成电路投片成功。由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大飞机核心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鹰500飞机26g大过载动态碰撞试验.在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的综合试验技术研究室完成.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通用飞机碰撞安全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已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转入试飞取证阶段审查会议审查.标志着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正式由全面试制阶段转入试飞取证阶段。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砂轮与工件接触刚度非线性对工件颤振频率的影响。摄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工件系统的颤振频率随接触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由于接触刚度随径向磨削力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导致工件系统颤振频率也随径向磨削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改变砂轮转速可以改变径向房削力.从而改变工件系统的颤振频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飞机设计的发展,结构非线性颤振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准确评价系统的颤振稳定性,不但要采用非线性颤振计算模型,同时还必须考虑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具有随机分布的参数,传统的确定性颤振分析方法已不能胜任;为了探索一套新的,且适合研究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相互耦合的颤振计算分析方法,文中选取具有非线性扭转刚度的二元机翼颤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概率统计学中的蒙特卡罗方法和核密度估计法结合确定性颤振分析,开展不确定性量化工作,并得到给定速度下系统发生颤振的概率,进而对系统的颤振风险进行评定。并给出算例中非线性扭转刚度表现为软弹簧特性时,不同速度下发生颤振的概率,从而说明系统在不同速度下的颤振风险。  相似文献   

13.
双主跨悬索桥颤振节段模型试验模态匹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主跨悬索桥颤振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存在模态匹配问题,为了明确该类试验如何匹配竖弯模态与扭转模态以及哪种弯扭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以马鞍山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模态相似性匹配出3种弯扭模态组合,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测试了各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攻角下,一阶反对称竖弯与一阶反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最低,因此该组合是双主跨悬索桥二维颤振的控制组合;相同攻角下,一阶对称竖弯与一阶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略高于一阶反对称竖弯与一阶对称扭转模态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古典耦合颤振的Van der Put公式和Selberg公式能够预测各组合的颤振临界风速相对大小关系,但不能准确预测颤振临界风速数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讨论了摩擦型切削颤振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摩擦型切削颤振的诊断原理和诊断方法。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都证明,切削加工中产生的颤振是否属于摩擦型切削颤振,可用切削力相对于切削速度的变化率k_p作为诊断参数来加以判别。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发现,摩擦型切削颤振的振动频率并不总在1000H_z以上。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影响k_p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连续变速颤振试验(FTPVS)是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一种颤振试验方案。针对该类试验中信号非平稳的特点,创新性地将期望最大化方法迭代优化的思想用于改善连续变速颤振信号的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方法的卡尔曼滤波平滑(EM-KS)算法,有效提高了时变参数的辨识性能。进而结合颤振时域判据,给出了可递推实现的连续变速颤振试验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的可靠性与工程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M-KS颤振边界预测方法不依赖于平稳随机过程的假设,精确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在低压电器的可靠性试验和型式试验方面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简史,阐述了近年来本课题组在该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所研制的低压电器可靠性试验装置和型式试验装置,并对低压电器可靠性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颤振风洞试验是研究飞行器跨声速颤振特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相比暂冲式风洞,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长时间运行能力和负压运行能力等优势非常适合开展颤振试验研究。重点突破连续式跨声速风洞颤振安全防护技术以及振动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结合安全防护控制软件、防喘阀快速降速压和防护格栅网等手段,能够对模型和风洞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利用谱峰值倒数外插能够在试验过程中获得较为可靠的颤振边界,为试验安全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针对根部固支和舵机支撑(包括机械舵机和真实舵机)2种边界条件,利用定马赫数阶梯变速压和连续变速压2种方式开展了舵面颤振试验。结果表明:阶梯变速压和连续变速压2种方式得到的颤振边界非常接近,颤振速压差别不超过5%;真实舵机的作用对舵面颤振特性的影响很难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获得,风洞试验是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反馈作用可以提高颤振速压,对所提舵面模型颤振速压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8.
对水翼及水翼艇的颤振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数值上的分析.具体讨论了二维水翼的颤振机理,分析研究了水翼升力系统的密度比、重心位置、固有频率比等基本参数对颤振稳定性的影响.理论预测水翼的临界颤振速度与资料中的实验值比较吻合.对水翼艇采用有限元法进行颤振分析,提供了预测水翼艇临界颤振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首次提出基于多感知信息的数控铣削过程智能控制方法.首先,使用分频采样技术,从测力仪分别采集代表铣削力和振动的信息.其次,依据铣削力信号,用模糊逻辑控制,通过改变进给速度实现恒力加工;同时由振动信号的功率谱判断有无颤振发生,并在颤振发生时辨识主振频率,计算最优主轴转速,进而达到实时抑制再生颤振的目的,最后提出试验方案,并实际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同时考虑静强度和颤振速度约束的混合约束剪裁方法,以矩形悬臂复合材料层板机翼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应用MSC/NASTRAN软件的气弹优化模块,对一个真实的复合材料连翼结构,采用分步实现的策略进行了连翼在颤振/发散速度约束下的气动弹性剪裁.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在满足最小重量要求的同时,满足连翼飞机静强度和颤振/发散速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