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研究,并结合粒度分析及地震相等分析手段,在沾河断陷下白垩统淘淇河组共确定出3种层序界面类型,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及4个三级层序。认为淘淇河组属于断陷盆地深陷扩张期—断坳转换期发育的一套沉积地层,从层序SQ1—SQ4断陷陡坡带、凹陷带及缓坡带分别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盆地深陷期沉积产物;在层序SQ3—SQ4断陷陡坡带、凹陷带及缓坡带分别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断陷盆地断坳转换期的沉积产物。同沉积断裂的构造活动是控制层序发育及沉积演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表明,SQ1层序内部烃源岩发育、并具有较好的储集、运移及封盖条件,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2.
松辽断陷盆地群地层,即深层,主要为一套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火山岩、煤层组成,从下到上,一般划分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从层序地层学观点,从下到上划分为3个超层序、11个三级层序(SQ1~SQ11)。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漫相、湖泊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火山岩相。从沉积特征可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扇三角洲—湖泊—火山岩充填期、扇三角洲—湖泊—河流三角洲充填期、河流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充填期和河流三角洲—湖泊充填期,从而将本区断陷沉积层序归纳为3种层序地层学模式,即断陷型、断坳并存型、坳陷型层序地层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的隐蔽油气藏日益成为勘探重点,如何借助层序地层学原理去寻找储集物性好的隐蔽圈闭成为油气勘探的难点。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测井资料小波分析技术,结合岩性、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等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对南图尔盖盆地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共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根据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划分出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2种层序地层模式,前者主要发育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后者发育河流相沉积。其中断拗转换期层序地层模式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地层尖灭油气藏和滩坝透镜体油气藏,拗陷期层序地层模式中发育下切河道油气藏和河道透镜体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若参1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若参 1 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侏罗系到第三系存在着双层结构,即在侏罗纪属于坳陷盆地,发育大型三角洲和滨浅湖及深湖、半深湖沉积;而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则属于山前断陷型盆地,南北短轴方向上发育山麓洪积扇体系。这一结论为理清该区侏罗纪到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该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岩性油气藏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与构造演化对应,层序上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和19个层序。低位体系域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均发育,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特点。构成低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主要有盆底扇、斜坡扇、前积楔、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海底峡谷和下切谷等。这些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特征可归纳为孤立式、断控悬挂式和相互依存式。裂陷期呈孤立式、断控悬挂式;坳陷期以相互依存式为主。这些低位沉积体与上下岩层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可以形成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及构造-岩性等复合型圈闭,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性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性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的4种沉积体系,即湖泊三角洲体系(一般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冲积扇和重力流体系;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可分为3期:Es4期(初始裂陷阶段)、Es3^4期(快速裂陷阶段)、Es3^3—Es3^1期(衰减断陷阶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湖水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和受控于构造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该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主要是:东侧扇三角洲砂体与鼻状构造、扇三角洲远端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块圈闭、冲积扇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和重力流、滨岸砂坝砂体类岩性圈闭。图6参13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琼东南盆地的发展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的演化过程,盆内充填了巨厚的沉积地层,该套地层在上、下第三系内可识别出14个层序,断陷期6个坳陷期8个.断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运动,层序由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和碎屑滨岸体系沉积的粗碎屑岩组成.坳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并具有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低位域由企底扇、斜坡扇和海底水道沉积组成;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碎屑滨岸、碳酸盐台礁和浅海陆架体系沉积组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区中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充填演化认识不够明确的问题,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重新厘定了层序地层格架,识别了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揭示了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及其与塔北隆起中生代隆升-衰亡过程的响应关系,共识别出4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1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和7个局部不整合,并据此将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Ⅰ—Ⅳ)和11个三级层序。晚三叠世(Ⅰ-SQ3),东西走向的塔北隆起提供了大量物源,北坡陡而南坡缓,分别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早侏罗世(Ⅱ-SQ1),塔北隆起范围增大,物源供给增多,地势宽缓的南坡发育更大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沉积末期(Ⅲ-SQ4),塔北隆起主体消亡,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东南部大陆蚀源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末期(Ⅳ-SQ3),研究区演变为南倾斜坡,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东部大陆蚀源区及北部造山带)。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塔北隆起区中生代陆相湖盆沉积充填演化的认识,也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湖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的比值(A/S)与三角洲沉积地层的层序结构及其在剖面上的叠置样式存在重要关联.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与沉积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并结合沉积数值模拟技术探索了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3.
张阳  邱隆伟  杨勇强  李际  师政 《石油学报》2014,35(5):857-866
频繁超剥地区具有岩性变化快、断裂体系发育等特点,是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位置。为了系统研究频繁超剥地区不整合特征及圈闭发育模式,以草桥北部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简称沙四)上亚段—东营组为例,对研究区的层序、不整合平面特征及纵向岩性配置特征、不整合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沙四上亚段—东营组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6个体系域、24个准层序组。共有3个级别6个不整合,分为4种类型:削超、平超、削平以及平行不整合。一级不整合发育有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黏土层、半风化岩石3层结构,其他小级别不整合不发育风化黏土层,为2层结构。不整合对地层圈闭的控制取决于不整合平面类型与不整合纵向结构的组合关系。建立了频繁超剥地区圈闭发育模式,认为在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等砂体的层序中,低位域有利于形成地层超覆圈闭,高位域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圈闭;在主要发育湖泊相等泥质沉积发育的层序中,低位域和湖侵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圈闭和断层圈闭,高位域可形成不整合遮挡圈闭。  相似文献   

14.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在沉积方面的基础地质研究尚缺乏系统认识,很大程度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以白果湾组一、二段为研究对象,根据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元素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理清了沉积相划分标志与特征,搭建了全区可对比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沉积体系时空展布与演化规律,建立了构造—气候响应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西昌盆地白果湾组一、二段可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包含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低位体系域时期盆地以辫状河流和三角洲连片沉积为主,湖泊面积较小;湖扩体系域时期以湖泊沉积为主,辫状河流和三角洲向盆地边缘大面积萎缩;高位体系域时期短轴强物源向湖心进积,湖泊面积再次减小。层序沉积演化是构造作用和古气候条件的叠加效应,其中区域构造运动作为主控因素决定了盆地地貌格局、沉降速率和湖平面变化,古气候旋回通过影响湖平面升降对沉积充填产生控制。白果湾组一、二段成藏配置关系良好,低位体系域有利储集体可作为该区下一勘探阶段重点关注的方向。该成果可为川西南地区陆相油气勘探新领域突破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5.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冀中坳陷淀南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冀中坳陷淀南地区沙河街组一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将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以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叠置样式的变化进一步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分析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相的构成、演化和分布规律,认为沙河街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  相似文献   

17.
南沙海域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发育区,其西部的万安盆地新生代沉积了陆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海相灰岩。目前,万安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甚微,建立完善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层序发育主控因素对研究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史、预测砂体分布以及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二维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结合南海海域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将万安盆地新生界划分为 3 个亚一级层序、6 个二级层序和 10 个三级层序。 SQ1-SQ2(古新统-始新统)发育范围有限;SQ3-SQ10(渐新统-第四系)地层发育完整,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砂泥岩和海相灰岩。分析认为,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物源供给共同影响盆地层序地层发育,其中构造运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塔中地区肖尔布拉克组的层序格架、沉积相类型及储层分布特征,综合塔中地区的钻井、地震、岩心等资料,利用井—震标定,对层序的关键界面进行识别,开展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可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SQ1、SQ2),SQ1发育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2仅残留部分高位体系域。以塔参1井所在的古梁带将塔中地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属开阔海环境,沉积相带为古陆—滨岸—开阔台地,SQ1海侵期塔中全区基本被淹没,是烃源岩发育期,SQ1高位期与SQ2为台地内丘滩体大规模发育时期,形成规模性储集层;东部属局限海湾环境,沉积相带为古陆—潮坪(混积潮坪—藻云坪)—开阔台地,SQ1高位期与SQ2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时期,潮坪相白云岩接受大气淡水溶蚀改造,形成良好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建立了塔中地区沉积模式,为指导储层预测提供新思路与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和隐蔽圈闭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沉积时期,存在地形坡折带。根据不整合面、稳定分布的厚煤层等标志将侏罗系中下统划分成 4个沉积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局部分布的煤层以及地形坡折带在沉积层序中的位置,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以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具地形坡折带的陆相湖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模式和分析成藏条件的基础上,预测低位体系域深切谷和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前缘远端透镜状砂体是隐蔽圈闭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栾颖 《海洋石油》2018,38(4):17-22
运用钻井沉积旋回与地震反射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岩心、测井、录井资料,达到明确查干花南次凹层序格架及沉积充填的目的。沙河子-营城组地层中共有3个三级层序与6个层序界面,层序格架内部发育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层序发育与沉积体系演化相对完整。受控盆断裂活动减弱影响,SQ1主要为近岸水下扇,SQ2逐渐变为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而SQ3湖盆范围增大、扇三角洲宽缓展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部署实施了双10井,获得了良好油气显示,由此发现了查干花南次凹沙河子组新的含油气层系,对长岭段陷南部沙河子组新层系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