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载交通和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采用材料试验机(MTS)环向引伸仪法实测了水泥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并用BISAR程序计算了回弹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对给定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均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对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影响不明显;超载对路面结构剪应力和拉应力的不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吴国平 《山西建筑》2010,36(16):145-146
选用沥青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来表征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测定了ATB-30和ATB-40两种级配、30号和70号两种沥青组成的沥青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模量,对比了不同条件对沥青稳定碎石模量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模量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小冬 《山西建筑》2009,35(34):171-172
选用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态模量来表征沥青稳定碎石的基本力学性能;测定了ATB-30和ATB-40两种级配、30号和70号两种沥青组成的沥青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模量,对比了不同条件对沥青稳定碎石模量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抗压回弹模量和动模量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静态模量试验研究,分析级配、含水量、干密度对静态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级配砂砾静态模量随着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时,静态模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以后,静态模量快速减小;级配对级配砂砾也有一定的影响。级配砂砾静态模量对于含水量与干密度的敏感性要高于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养护龄期、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以及水泥掺量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有明显的降低;随着试验龄期的增长,抗压回弹模量不断增大;在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小于1‰的范围内,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基本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2种用于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碎石,二灰碎石)的回弹模量,强度指标,干缩和温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压模量和弯拉模量存在差异,动态模量远远大于静态模量,材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弯拉强度等指标随试验方法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别,因此,应根据半刚性基层的受力状态选用对应的材料强度和模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养生温度与龄期下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市政技术》2016,(3):174-177
回弹模量可以很好的表征无结合料粒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当前无结合料粒料的描述指标主要为静力法测得,传统的静力指标如CBR、抗剪强度、静态回弹模量等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并制约其推广应用。在论述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回弹模量的试验方法及动态回弹模量模型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指出符合实际受力状况的的动态回弹模量可以更好的表征以级配碎石为代表的无结合料粒料基层材料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级配碎石动态回弹模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研究3种级配碎石的回弹特性,分析体应力、偏应力、含水量、级配类型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回弹模量随含水量的减小、围压应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偏应力的增大而缓慢增大或先略有减小再缓慢增大(低应力状况下);级配类型对回弹模量也有一定影响。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NCHRP 1-28A本构模型参数,将拟合得到的模型参数与物性试验结果相联系,建立基于物性指标的模型参数预估公式。  相似文献   

10.
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了揭示聚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纤维形状、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解决其参数取值问题,采用三轴反复加载试验方法,对粉土和粘土进行一系列回弹模量测试。研究表明,回弹模量随围压和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粘土回弹模量受应力状况、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较粉土更为显著。在全面分析现有回弹模量本构预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三参数复合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得不同压实度和含水量条件下粉土、粘土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路基土回弹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测试了不同性质路基土的回弹模量(Erm),分析了应力级位、含水量和压实度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应力(dσ)和侧向应力(3σ)对路基土回弹模量均有显著影响,含水量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非常大,而压实度同样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路基土回弹模量测试及取值应遵循的条件为:估算路基土实际受力水平以确定应力级位;根据Miner线性累加损坏准则,对全年各季节不同含水量状况下的路基土回弹模量取加权平均值;压实度可根据实际施工水平取值,或取95%.  相似文献   

13.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resilient modulus of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use of neural networks (NNs) in the field of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s. A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with sufficient approxim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silient modulus (inputs: curing time, cement addition level, and residual asphalt content) and the resilient modulus (output) of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of three layers is employed. First resilient modulus data are obtained by conducting laboratory resilient modulus tests on emulsified asphalt samples, and then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train the neural network.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neural network configurations is investigated. Effect of parameters such as curing time, cement addition level and residual asphalt content that influence the resilient modulus is also explo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NN predicts the resilient modulus with high accuracy.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NN is an excellent method that can reduce the time consumed an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evaluat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silient modulus of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at the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饱和土基本理论,利用基质吸力及土水特征曲线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受地下水位控制的粘土路基的平衡湿度状态进行了预估分析;同时采用室内重复动三轴试验方法,建立了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的双线性本构经验预估模型.将上述研究成果相结合,创建了综合考虑路基湿度和应力状态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预估方法,并结合实体工程建立了以地下水位、路基填筑高度为核心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预估方程.通过与试验路上传统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特点.研究成果从平衡湿度和应力状态耦合控制的角度,对水网密集区粘土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梁式试件进行了干缩试验、温缩试验和抗弯拉试验,采用干缩能抗裂系数和温缩能抗裂系数作为抗裂性的评价指标,对材料的抗裂性能随养护龄期、纤维掺量以及水泥掺量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可显著地增强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干缩开裂性能和抗温缩开裂性能;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干缩开裂性能逐渐增强,而抗温缩开裂性能有略微的减小;在纤维体积分数小于0.1%的范围内,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干缩、抗温缩开裂性能均逐渐增强;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干缩、抗温缩开裂性能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蔚三艳  吕明敏 《山西建筑》2005,31(18):156-158
从现行规范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压回弹模量的要求入手,从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等角度,结合“倒装结构”分析了回弹模量取值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