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内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层序地层学研究风靡世界,而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已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按照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高分辩率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次序,简要论述了有关层序地层学各发展阶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前景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从而形成对这门学科系统的、完整的、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以Schager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晚期,以Greenlee和Lehmann(1993)为代表的研究不同沉积背景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模式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壮大阶段.面向未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发展存在五个大...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将此地震沉积学思想应用于某地区的勘探研究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志留系层序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序地层学是1977年由美国Rice大学的Vail教授及其:Exxon公司的同行们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80末期,国内外开始掀起层序地层学研究热潮,它在石油勘探中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在前人划分的基础上,把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志留系地层划分为6个层序。在所划分的这些层序中第一层序为Ⅰ型层序,其余层序为Ⅱ型层序。第一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三部分组成,而其余5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地学分支。文章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地学分支,文章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中 ,为了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要求掌握油藏范围内单一储集砂体及渗流屏障的纵横向分布特征。然而 ,由于陆相地层纵横向相变快 ,常规的小层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层的等时关系 ,因而井间砂体的准确对比及砂体时空分布一直是陆相油田储层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在陆相油田开发阶段进行油藏范围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展示了湖泛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 ,总结了储层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建立、流动单元划分以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和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了陕西省商南地区上泥盆统王冠沟组旋回层序级别的划分、层序边界特征、三级旋回层序内部组成特征以来及米级旋回的沉积特点。王冠沟组可以识别出1.5个三级旋回层序,4个四级旋回层序,共发育86个米级旋回,归属8大类。三级旋回层序发育低水位体系域(LST  相似文献   

9.
自从艾克森学派几本具有里程碑式的专著出版后(Vail等,1977,Posamentier和Vail,1988),地层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地质学家们用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审视沉积序列,他们使用“层序地层学、这一术语,层序地层学的范例最初是基于艾克森公司的研究人员对地震资料的观察,但现在它被应用到解决地下和野外问题等广泛领域,包括地面露头,岩芯,测井资料甚至对非海相沉地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官南气田主要含气层段须家河组的地层、砂体划分与对比等所存在的认识较肤浅,很大程度制约了官南气田油气勘探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也影响着勘探的成功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将官南气田须家河组划分为6个中期、22个短期、6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等时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小层砂体和单砂体的精细对比、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的确定等研究中的应用,为官南气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波变换是进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XK地区沙河街组地层沙三段为例,对测井曲线应用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并借助于小波变换后的某个尺度下的小波系数曲线和在所有尺度下的小波系数谱,对该地区沙三段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并建立了该地区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小波系数曲线与小波系数谱中各自的变化情况所对应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a synthetic geological study of drilling,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core observations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riassic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Tahe area of Tarim Basin include braided river deposits filling erosional valleys, and sublacustrine fan, canyon and delta facies. Braided river deposits filling erosional valleys are dominated by coarse-grained lithic quartz sandstone with oblique bedding, and re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sedimentation type of sandstone in the study area. Sublacustrine fan and canyon faci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Oil Member. Most delta sediments are deposited in highstand system tract (HST). Because of frequent changes in base level, delta sediments are commonly eroded and rarely preserved. Sedimentary cycles are clearly reflected by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well logging data,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lacustrine lev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equence subdivision, seven type-I boundaries can be recognized in Triassic strata and six type-I sequences are subdivided correspondingly. In general, lowstand system tract (LST) is well developed within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and forms the main body of reservoir sandstone in this area; highstand system tract (HST) an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TST) are often eroded by upper sequences or missed. Although various factor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errestri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classic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ory proposed by VAIL can be applied to terrestrial strata.  相似文献   

13.
辽河坳陷东部凸起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辽河坳陷东部凸起的下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综合野外剖面、钻井、测井、二维地震剖面资料,将其划分为1 个一级层序、2 个二级层序和13 ~14 三级层序,从而建立起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大量室内薄片鉴定和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结合层序的发育特征可知本地区的生、储、盖层与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生油层主要位于层序的凝缩段以及与凝缩段紧邻的海侵体系域晚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中;储层主要位于高水位体系域中;盖层则在各个体系域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罗富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分别为SQ1和SQ2。区内的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上超和削蚀,在垂向上主要出现在地层叠加方式的转换带。通过对基干剖面、辅助剖面和主要钻井资料的分析,绘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纪东岗岭期(SQ1,SQ2)的沉积体系图。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和分析技术,建立了时间-层序地层格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论述了河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发育特征,地层分布模式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基准面变化与陆表海盆地煤聚集的成因联系。结果表明:河北石炭-二叠纪含岩系为内陆表海盆地沉积,盆地的生成演化及其沉积作用与基准面变化密切相关,聚煤作用的发育也受到基准面变化的严格控制,形成旋回结构十分清晰的含煤层序。  相似文献   

16.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利用每个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地震相,得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 2个三级层序中,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SQ2中高水位体系域在元坝X井中较元坝22井更为发育; 礁滩主要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海侵体系域中虽也有生长,但是规模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层序地层学在烃源岩评价及预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层序地层学、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对渤海湾盆地C-P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有机显微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C-P不同体系域的有机显微组分性质、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和有机相存在明显差异,在早期高位体系域中,煤中镜质组、基质镜质体B,藻类体的含量很高,泥岩中也有较多的藻类体和无定形体.因此早期高位体系域中的烃源岩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分地西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小(准)层序进行了重新定义,它既可以是向上变浅的层序,也可以是向上变深的层序;根据构造作用面、煤层或煤组具有的等时性,对鄂尔多斯地盆地西缘侏罗纪延安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为21个小层序,5个小层序组,组成了三个体系域;初始充填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沉积体系组成,超覆充填体系域由曲流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组成,退覆充填体系域由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表明它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经历了盆地形成、发展、萎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