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苦参生物碱抑菌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袁静  关丽杰  丛斌  张宗俭  王力钟 《农药》2005,44(2):86-89
以葡萄白腐病菌等19种病菌为供试靶标,测定了3%苦参碱水剂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野靛碱的抑菌活性。离体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当浓度为100mg/L时,3%苦参碱水剂的抑菌活性可达80%以上,对供试的病菌其EC50为28~48mg/L。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野靛碱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4种生物碱对黄瓜黑星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葡萄白腐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几乎没有抑菌活性,对其它病菌,氧化苦参碱的抑菌活性大多高于其它3种生物碱;野靛碱的抑菌活性最低,对各病菌的抑菌率均未超过10%。室内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剂量为800mg/L时,各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和小麦白粉病病菌均没有抑制作用,3%苦参碱水剂、氧化苦参碱和野靛碱对黄瓜灰霉病表现出了抑制作用,3%苦参碱水剂、苦参碱和槐果碱具有较高的抑制黄瓜霜霉病病菌的活性,防效达80%以上,野靛碱对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啶菌恶唑是一种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效果及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啶菌恶唑对黄瓜灰霉病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室内离体试验结果啶菌恶唑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的EC50值为0.199μg/ml;1998~2002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黄瓜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200~400g a.i./hm^2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间隔期6~8d可有效控制黄瓜灰霉病的发生与危害。防效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多菌灵、腐霉利,菌核净、嘧霉胺等常规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β-氨基丁酸诱导黄瓜抗黄瓜炭疽病筛选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刚  范志金  刘秀峰  苑建勋  李正名 《农药》2006,45(4):239-242,245
为了给新型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的创制提供基本的筛选平台,测定β-氨基丁酸对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探索了β-氨基丁酸诱导黄瓜植株对黄瓜炭疽病抗性的活体筛选方法,并探索了经β-氨基丁酸诱导和挑战接种前后黄瓜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β-氨基丁酸无离体的抑菌活性,20mmol/L的β-氨基丁酸可以诱导黄瓜产生70%以上的抗病效果。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经BABA诱导处理黄瓜第一叶真叶后,提高新生真叶的PAL和POD的活性;电泳分析发现,β-氨基丁酸诱导接种后的黄瓜叶片产生了病程相关蛋白(PRP)。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筛选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植物性提取物枯茗酸活体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物性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疫霉病菌的药效,选取了常规农药药剂速克灵、甲霜灵和三唑酮进行对比实验,采用组织法和盆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抑制作用,对接种的辣椒疫霉病菌果实无明显效果防治和治疗效果。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菌生物活性及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能有效改变辣椒疫霉病菌细胞膜通透性,且枯茗酸浓度越高,短时间内改变效果越明显,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袁静  丛斌  张宗俭 《农药》2007,46(4):276-277
通过以苦参越冬芽、茎、子叶和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四者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幼叶和子叶易于诱导愈伤组织。苦参叶和子叶诱导的愈伤组织处理淡色库蚊的死亡率为100%,处理桃蚜的死亡率分别为81.01%和85.42%,高于其他愈伤组织的活性;各愈伤组织处理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均达到了95%以上,与种子提取物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子叶诱导的愈伤组织对油菜菌核病菌表现出了抑制作用,各愈伤组织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活性,显著低于苦参种子提取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肟菌酯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室内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汉成  祁之秋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农药》2006,45(11):780-781,789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50%肟菌酯WG对供试的9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孢子萌发法及对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活体试验测得其EC50值均低于3.6008μg/mL,EC50值均小于801ag/mL,但对水稻恶苗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较小。除灰霉病菌外,药剂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抑制作用,尤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稻曲病菌有特效,其EC90值分别为0.0246μg/mL和0.0446μg/mL,但对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不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单嘧磺隆对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利用3个对单嘧磺隆敏感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单嘧磺隆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影响的差异,结果发现,单嘧磺隆对不同玉米品种离体ALS的活性影响存在差异,但对同一自交系玉米离体ALS的影响差异不大。活体条件下,低浓度的单嘧磺隆对ALS酶无抑制作用,高浓度则具有抑制作用,这一差异与玉米品种的耐药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SY-FX-69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孙慧  李秀颖  王宇  盛志  李旭  胥维昌 《农药》2015,(2):136-138
[目的]明确供试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SY-FX-69的离体杀菌活性以及活体盆栽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离体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活体盆栽喷雾等方法对菌株SY-FX-69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供试菌株SY-FX-69的杀菌谱较宽,对水稻纹枯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棉花黄萎病原菌(Verticillium dahliae)、番茄早疫病原菌(A lte rnaria solani)和黄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 hum lagenarium)的离体防效分别为86.93%、81.43%、82.93%和83.78%,且活体盆栽试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96.88%,对玉米锈病防效达到85.56%。[结论]供试菌株SY-FX-69具有较宽的杀菌谱,且对水稻纹枯病和玉米锈病的保护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植物系统获得抗性激活剂筛选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长春  沈宙 《现代农药》2004,3(1):10-14
在植物系统获得抗性(SAR)激活剂筛选中,可采用离体测定和活体盆栽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离体测定时,不同植物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药物对病原物的抑菌活体;活体盆栽测定可在待测试作物水稻、黄瓜、玉米、番茄等作物上叶面喷雾药液,并于喷药当天及3 d、1周、2周后接种植物病原细菌、真菌和病毒,置适宜条件下培养至空白对照明显发病,考察药物对各病害的防治效果。通过离体活性与盆栽效果综合分析,若无离体活性或离体活性较弱,但盆栽药效持久且有广谱效果的药物,即有可能具有SAR激活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具有生物活性新化合物。[方法]以2,6-二氯吡啶(1)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化、环合、水解和酰氯化反应,生成中间体1-(6-氯-2-吡啶)-5-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酰氯(6),化合物6与取代苯胺(7)反应,制得14个含氟吡啶联吡唑类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结果]通过1H NMR和LC-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部分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抑制率达85.0%以上。[结论]此类含氟吡啶联吡唑类化合物有较好的抑制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发现杀菌活性高、抑菌谱广的新化合物,以芳醛、硝基甲烷及叠氮化钠为起始原料,经环化、氯化、烃化反应合成了15个2-取代-4-氯-5-芳基-2H-1,2,3-三唑类新化合物,目标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在25 mg/L的测试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6种作物病菌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试验。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d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4%、74.1%和72.9%,化合物4k对黄瓜灰霉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7.0%及84.7%。4d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为61.4%,高于商品化品种苯醚甲环唑的42.5%。  相似文献   

12.
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具有杀虫、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我们由山道年出发,开拓了一条全新的、简洁的合成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骨架的方法,获得了一系列新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初步研究表明,桉烷类倍半萜化合物对瓜果腐霉菌、辣椒疫霉菌、茄子立枯病菌、瓜类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生物活性。SH106和SH107号化合物在200mg/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活性高于90%,如果进一步进行结构改造,有望开发成为一类新型仿生合成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苦参水提取液和酸碱提取液及其与多菌灵不同混配组合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苦参水提取液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优于苦参酸碱提取液,EC50分别为110.00μg/mL和280.60μg/mL。多菌灵与苦参水提取液混剂配比为10﹕1时,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EC50为0.03μg/mL,共毒系数为278.3。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1H-茚-2-羧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并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杀菌活性,如化合物6h在25 mg/L剂量下,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7.9%和93.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喷雾法测试了多菌灵、乙霉威及其9个复配组合对番茄灰霉病多菌灵敏感菌和抗性菌的保护作用,并对2种单剂及其质量比1︰1的复配进行了治疗、淋雨及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与乙霉威的9个配比均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多菌灵与乙霉威配比为1︰1时,对敏感菌和抗性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739.84和460.63,增效作用最显著,且其治疗作用较强,药后10 h淋雨对药效影响小,持效期长达5 d。  相似文献   

16.
石榴皮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石榴皮初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甲醇、氯仿及正己烷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为显著.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石榴皮溶剂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在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中,以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在质量浓度为200 g/L时.对4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70%,而对玉米小斑菌的抑制作用达90.67%,其EC50值为26.2 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植物真菌病害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它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B.cinerea易对化学药剂产生抗性,寻找更多对灰霉病有特效的生物农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鉴于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良好的生物活性,研究此类化合物对蛋白磷酸酶的抑制效果.[方法]将发酵优化后的B.cinerea菌体经超声破碎、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浓缩、DEAE-Sepharase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并以SDS-PAGE验证酶纯度.考察所得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B.cinerea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经分离纯化后,该酶SDS-PAGE为单一条带,提纯倍数达30.79倍,酶活回收率为39.26%.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pH值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37℃.该酶在pH值3.0~6.0,50℃以下内稳定.考察金属离子对B.cinerea蛋白磷酸酶酶活的影响,发现Mg2+、Fe2+、Ca2+、Ba2+能提高该酶活性,Zn2+、Cu2+、Mn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以p -NPP为底物的酶动力学参数Vmax和Km分别为12.71 mmol/(L·min)与12.84 mmol/L.4种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B.cinerea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排名为苯基马来酸酐、4,5-二氯邻苯二甲酸酐、二甲基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结论]此酶分离纯化步骤少,减少了酶活损失.以纯化的蛋白磷酸酶为靶标,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酶活抑制效果良好,可研究抑制灰霉病机理及作为生物源农药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固体光气合环再经取代胺或醇开环制得邻氨基苯甲酸类中间体,然后与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个具有邻氨基苯甲酸结构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进行了确证.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化合物Ⅲ-2、Ⅲ-4在100 mg/L时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水杨酸甲酯和取代苯乙酸为原料.经缩合、环化得到中间体4-羟基-3-取代苯基-2H-苯并吡喃-2-酮,与酰氯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羟基-3-取代苯基-2H-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3),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IR和LC/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25 mg/L下,化合物3k和30对黄瓜灰霉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7.3%和73.9%;在质量浓度500 mg/L下,化合物3d、3k和3e对稻纹枯病菌的活性分别为75.0%、73.6%和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