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9月分旬蓄水的方式,可以较好的应对三峡水库汛后提前蓄水时特大洪水的可能威胁。但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增加,泥沙淤积将造成大量库容损失,9月分旬控制水位确定时必须要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本文通过水库泥沙淤积计算,考虑了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对三峡水库9月分旬控制水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泥沙淤积情况下的分旬蓄水相比,考虑泥沙淤积的9月分旬蓄水进一步降低了可能的防洪风险,虽然水库发电效益略有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口水库经23年泥沙淤积,截止1998年底总库容损失54%,死库容损失92%。通过对历年泥沙淤积资料的分析,对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有了认识。通过实测计算库容损失率,预计了死库容淤废年限及水库淤积平衡年限。对今后水库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录合 《陕西电力》2000,28(4):49-51
碧口水库经23年泥沙淤积,截止1998年底总库容损失54%,死库容损失92%.通过对历年泥沙淤积资料的分析,对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有了认识.通过实测计算库容损失率,预计了死库容淤废年限及水库淤积平衡年限.对今后水库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万家寨水库进出库水沙特性和泥沙淤积测验成果,分析水库泥沙淤积特点,以及水库运行方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提出了可有效减少库容淤积的水库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泥沙问题在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中一直比较突出,主要是泥沙引起的库容损失和水泵水轮机的磨损问题。本文以滦河干流上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思想方法对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的水库多目标规划模型,对抽水蓄能电站拦沙库的补水能力和泥沙淤积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与比较不同调度方案下拦沙库的有效库容和防沙效果,选出优化调度的实施方案,提出解决此类电站泥沙引起的库容损失和水泵水轮机磨损的应对措施,指导解决工程建设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类水库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十分严重,泥沙淤积不仅减少水库的兴利库容、缩短水库使用寿命,还会带来其它一系列包括生态、环境等在内的问题,处于多沙河流上的水库,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对于增强水库排沙减淤的调度运行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多沙河流水库排沙减淤的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并通过实测水沙资料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经最优控制理论优化后的水库调度运行,其排沙比大幅度提高,减淤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水库排沙优化调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水库长期使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的研究过程和主要结果.研究表明,三峡水库为河道型水库,上游来水量丰沛、含沙量小,来水来沙集中在汛期,具有长期使用的有利条件;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运用方式,能起到较好地控制水库泥沙淤积,至水库淤积达到相对平衡时,大部分有效库容能保留,水库可以长期使用.今后,在运行实践中还需要结合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不断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以确保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库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8.
刘松 《华中电力》1997,(3):49-50,55
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特点,论述了对水库洪水预报、调度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泥沙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入库水沙条件下进入取水口内水流的含沙量和颗粒级配,通过合理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泄空冲沙,可保证设计所需长期有效的日调节库容。通过试验表明以水库代替沉沙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入库水沙夸件下进入取水口内水流的含沙量和颗粒级配,通过合理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泄空冲沙,可保证设计所需长期有效的日调节库容。设计中取消了地下沉沙池,以水库代替沉沙池进行沉沙和冲沙是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我国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蓄清排浑"运用模式.以往人们对"蓄清排浑"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则框架的层次,对"蓄清排浑"水库淤积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文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案例,针对影响"蓄清排浑"水库运行条件最为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汛后蓄水时间和汛期限制水位两个方面对水库淤积量过程、三角洲推进、横断面发展和排沙比变化等淤积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不同水库运行条件下库区泥沙淤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泥沙淤积严重会影响水库正常运行,但汛期畅泄冲沙又会造成一定发电损失。针对人工泄水冲沙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非常规洪水冲沙方式,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对称非常规洪水与非对称非常规洪水输沙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对称非常规洪水,平均流量相等条件下,输沙能力随着流量变幅的增大而增大;对于非对称非常规洪水,平均流量与峰流流量不变条件下,输沙能力随基流时长与峰流时长比值的减小而增大。并基于此建立了锦屏二级三维水动力泥沙数值模拟模型,设计了合理的非常规洪水冲沙方式,验证了非常规洪水对锦屏二级库区泥沙输移效果的优化。非常规洪水冲沙方式对解决水库泥沙淤积,节约冲沙用水量,达到经济最优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溪洛渡水电站与三峡水库之间,400余km河道冲淤变形的多种途径研究,认识到坝下游宽级配卵石河床清水冲刷的冲刷量是有限的。悬移质基本不与床沙交换,上游水库淤积多少悬移质泥沙量,下游水库入库输沙量就几乎减少同样多的量;在上游水库推移质未出库前,下游水库入库推移质输沙量随时间增长呈递减。两库之间的河床变形不明显,河槽冲刷深度、水位下降幅度很有限,对环境影响不大。在不影响溪洛渡水电站的功能和效益的条件下,溪洛渡水库泥沙淤积后,对三峡水库的减沙效益是显著的。与三峡单库运行相比,不但减少了三峡水库淤积量,增加了词节库容,防洪库容,还降低了水库尾部洪水位,减小水库淹没损失,改善了通航条件。随着三峡上游若干大型水库不断修建,上游诸水库与三峡水库进行联合调水词沙,三峡泥沙问题将能延缓到大坝设计基准期以后出现。其前提是主要产沙区河流上拦沙能力很强的水库要尽早修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沙江上的白鹤滩水电站,必须加快设计,尽早建设。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洪水冲淤与水沙搭配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利用1960~1999年422场洪水资料分析了影响洪水冲淤的各种水沙因素,建立了黄河下游4个河段洪水排沙比与综合水沙系数的关系,该水沙系数包括流量、含沙量、洪峰流量变幅、洪水沿程衰减系数、洪水历时等5个因素;利用4个河段的冲淤临界条件勾画出了4个河段洪水冲淤调整与来水来沙搭配(或组合)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决策以及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家峡水电站泥沙问题的解决措施与运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峡电站近二十年来,泥沙问题给电站的安全发电和渡汛带来了极其严重危害,经对电站泥沙问题的研究与运用实践认为:从发电与解决泥沙危害综合考虑,电站采用高水位运行异重流排沙和低水位拉沙,可有效解决电站近期泥沙问题。实践证明:采用这些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排沙减淤效果和经济效益,保证了电站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能源、水资源的需求以及上游建库迫切要求对三峡水库汛限水位进行优化.本文分析了三峡水库汛限水位优化的方法,结合溪洛渡和向家坝建库,对防洪与航运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求得优化的防洪与航运约束条件,并在约束条件和原设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对汛限水位进行优化.求得的优化调度方式不但易于操作,且在保证防洪和航运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可作为三峡水库实际调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江今年发生了百余年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第二大洪水,部分河段洪水位超过了1954年,是由于湖泊围垦和泥沙淤积等人类活动所致。1980年上报的《长江中下游近十年防洪部署》如能如期完成,可大大减轻洪灾,需根据新情况修正并尽快完成,各支流已建10座较大水库水电站,在今后主汛期拦蓄了188亿m^3洪水。在建的三峡工程对1954年型洪水可能拦洪100亿m^3待建的1项大工程共有调节和防洪库容400亿  相似文献   

18.
肖杨  彭杨 《现代电力》2012,29(5):55-60
水沙联合调度由于其多目标特性和求解的复杂性,一直都是水库调度中的难点。文中详细阐述梯级水库水沙联合优化调度的基本理论,并介绍了水库优化调度子系统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子系统,总结了水沙联合调度中多目标的选取、目标函数的建立及约束条件的制定等。探讨梯级水库水沙联合调节计算的常规算法和智能优化计算方法,并对子系统间的耦合机理、水沙的链接方式、多目标的处理方法等水沙联合调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梯级水库水沙联合调度研究中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建立水库群水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来定量地描述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运行规则、泥沙输移变化规律,实现兴利、防洪、泥沙输移等的最佳协调,成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合理评估防洪风险的条件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以潘口水库为算例,首先考虑为下游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具有重叠使用的空间,对其汛期运行水位值进行了优化;其次利用预报预泄法建立模型,推求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的上限值;最后重点考虑洪水预见期的动态变化,求解基于风险分析的动态控制域。计算得出,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由原来的347.60 m提高至350.50 m,考虑洪水预见期的变动区间为[3, 6] h,以0.5 h为间隔,最终求得的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为[350.50, 351.40] m,相应的发电效益可以分别提高0.19亿kW?h至0.25亿kW?h。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防洪安全与兴利蓄水的条件下,依据所提出的方案对潘口水库进行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石泉水库主汛期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秋义  黄强  赵雪花 《水力发电学报》2004,23(6):108-110,60
针对水资源匮乏和汛期水库大量弃水的矛盾,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汛期通过适时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方式来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拦蓄洪尾超蓄运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就超蓄运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分析,并从水文频率分析角度提出了计算超蓄风险率的方法;通过对石泉水库不同超蓄水位的风险率进行计算,结合可接受风险率值,得出了该水库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期望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