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州地铁二号线复杂工程条件下的公纪区间隧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才  方昌福  扈森  喻波 《四川建筑》2002,22(Z1):140-145
本文主要讲述了复杂工程条件下公纪区间隧道结构方案及施工方法设计的基本情况,并着重论述了超浅埋及软弱地质条件下超大跨度隧道和软弱地质、浅埋与超小净距条件下并行单、双线隧道的设计方法.本文对今后类似工程条件下的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龚胜 《建筑施工》2020,42(8):1516-1518
深圳市北环电缆隧道工程土建Ⅱ标的1~#~5~#竖井区间在建隧道邻近地铁7号线,按照原设计实施矿山法施工过程中,地铁7号线轨顶发生较大沉降。为确保地铁营运安全,对已完矿山法施工段及竖井、地质情况、线路总体规划要求、邻近既有线安全施工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创新研究出在建隧道矿山法变更为盾构法施工工法,应用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对竖井改造、已完矿山法隧道处理、重叠渐变隧道改线扩挖、斜坡段矿山法衔接、原竖井与新建盾构隧道的连接等,确保了邻近7号线地铁隧道的运营安全,同时满足线路总体规划和盾构施工要求,实施效果良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新店出入段线在已施工的矿山法隧道右侧进行盾构隧道的施工。本文从后行盾构隧道施工对先行矿山法隧道影响的角度出发,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探讨,为该段线矿山法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中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施工对已建平行隧道变形和附加内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盾构隧道装配式衬砌结构为研究对象,引入各向刚度不等的连续材料模型,按变形等效原则对不连续的隧道结构横向和纵向的刚度分别进行了等效折减,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大沥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对新建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已建平行隧道纵向变位、纵向附加轴力和弯矩、横向变形、横向附加轴力和弯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和揭示围岩条件,隧道净距,顶推力等因素对已建平行隧道的变形和附加内力分布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盾构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已建隧道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邻近新建隧道侧的拱腰附近,在软弱地层保持一定的隧道净距是必要的,盾构顶推力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视围岩、净距以及可能造成的位移、相对变形和附加内力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陆幸  郦亮  班勇婷  刘震  柳献 《建筑施工》2021,43(8):1579-1581,1585
为进一步完善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的施工保护技术,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类矩形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建筑物保护施工配合研究.经工程实践检验证明,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在沿途近距离侧穿老旧建筑的情况下,对周边的地层环境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验证了类矩形盾构法隧道工法在城市核心区、老旧城区地下空间诸多限制条件下修建隧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深圳地铁7号线盾构小净距隧道为依托,开展了净距小于1倍洞径小净距隧道净距影响模型试验,分析了净距变化时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规律,可为盾构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述盾构拼装管片过矿山法隧道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盾构拼装管片过矿山法隧道施工,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提出了使盾构法与矿山法达成互补的建议,以充分利用两工法各自的优点,从而实现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小间距浅覆土平行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乾  于海亮 《施工技术》2012,41(1):78-8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规定盾构法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一般≥1.0D(隧道外廓直径),平行隧道净距一般≥1D,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特别分析。北京地铁亦庄线宋家庄—肖村区间有200m区段最小覆土厚度4.1m(0.68D),最小隧道水平净距仅3.0m(0.5D)。通过对工程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在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对地层和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盾构施工参数和掘进控制技术。信息化施工保障在未进行地层加固的情况下通过了此风险源。沉降监测结果揭示了北京地区小间距浅覆土盾构隧道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9.
钱新  吴坤  黄雪梅  栾文伟  孙冬冬 《市政技术》2013,31(2):127-129,136
隧道是地铁工程最主要的结构形式,而定向测量是地下平面控制测量的重点。多点后方距离交会法在定向测量中之所以适用于盾构隧道工程,是因为近年来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越来越多,盾构法施工的竖井尺寸一般比矿山法大,且隧道埋深较浅,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布点灵活的特点。以北京地铁14号线06标菜—西区间盾构接收井为例,在介绍多点后方距离交会法的外业布点和内业计算原理及精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卡西欧FX-5800计算器程序,论述多点后方距离交会法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地铁10号线区间矿山法隧道下穿盾构隧道9号线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和区间矿山法隧道与既有线位置关系研判,在总体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步序指导下,通过超前地质钻孔验证、注浆加固控制、管棚支护、弱爆破开挖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综合运用,顺利实现了区间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施工。  相似文献   

11.
铁路隧道工程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铁路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指出铁路工程隧道发展有两大趋势①隧道越修越长;②跨越水域时采用水底隧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此改善铁路运输条件,提高列车速度和运输能力.同时,本文也对我国铁路隧道的建设成就和差距作了简要说明,并分别指出了钻爆法、掘进机法和水底隧道工程中尚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隧道病害研究现状,笔者对隧道病害研究方法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综述,结合隧道健康诊断与维修加固需要,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病害研究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朱进 《山西建筑》2010,36(29):317-318
以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广济路站区间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在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情况下采取的洞内加固和保护措施,并通过各种监测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章飞亮  赵鹏 《山西建筑》2014,(3):194-196
以贵广高速铁路中的油竹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为例,将探地雷达预报成果与超前地质钻孔成果进行对比,显示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指出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快速高效、高分辨率的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丰年  孙尚业  王波  蒋美蓉  黄超 《工业建筑》2006,36(Z1):742-745
双连拱隧道是目前交通建设与岩土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了南京九华山隧道二次衬砌阶段中隔墙、仰拱与顶拱的受力、变形情况,为实际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也为这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衢州—南平高速公路(浙江段)第2合同段阳排尖隧道左洞ZK79 857.2~ZK79 810洞口段浅埋、偏压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论述了该洞口段"明洞暗作"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方法,达到了该洞口段施工和使用安全的良好效果,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浅埋、偏压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谭世俊 《山西建筑》2009,35(9):327-328
以吕梁山特长隧道3号,4号斜井正洞为例,根据长大斜井与正洞交叉的多工作面施工特点,结合计算方案,推算出通风机的数量及布置,并阐述了通风管理措施,从而积累了隧道施工经验,完善了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小间距浅埋隧道的支护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奥地利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FINAL计算结果比较研究认为,在新奥法施工的小间距平行土质浅埋隧道中,对于中间岩柱的支护与设计,只要衬砌受力在合理范围内,不需要特别考虑中间岩柱的稳定性,而对其加设锚杆或者其他支护辅助手段,隧道之问的间距可以达到1.0m,甚至更少。列举了慕尼黑地铁隧道对这一结果的成功应用。对于近距离双孔平行隧道,两隧道相互之间的影响,不仅与围岩类别、隧道间距、开挖和支护方式有关,而且不同的开挖顺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先修建好一孔隧道,再修建另一孔隧道,第---~L隧道的修建会对第一孔隧道,特别是相近一侧有较大的影响,仰拱处容易出现拉应力;如果两孔隧道同时交替掘进,则隧道相互影响较大,第一孔隧道的底部和第二孔隧道的拱部,容易出现拉应力,总体衬砌受力比第一种开挖支护方式要小。两种开挖支护方式中,中间岩柱两侧土体和衬砌均处于受压状态。慕尼黑地铁U6段相距0.8m,两隧道的成功修建和运营,是对本文结论的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共有40座总长约为540km的铁路特长山岭隧道.本文根据最新的资料列出了这些隧道的一些统计数据,并据此归纳出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0.
韦远飞  林国进 《山西建筑》2014,(25):192-194
根据巴朗山隧道项目的技术经济条件,综合地形、地质、气象、环保和经济等因素,对巴朗山隧道的隧址和隧道轴线进行论证和比选,论证结果表明,影响隧址和隧道轴线方案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地形、环保、原路改善程度、经济、地质和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