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辣亦祛病     
刘加 《烹调知识》2009,(10):58-59
生姜排汗降温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油性挥发物,还有姜辣素、维生素、姜油酚、树脂、淀粉、纤维以及少量矿物质,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此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值得注意的是,生姜虽好,但阴虚内热以及痔疮患者忌食。  相似文献   

2.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油性挥发物,还有姜辣素、维生素、姜油酚、树脂、淀粉、纤维以及少量矿物质,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此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和肠道消化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3.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发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生姜加工品质及姜油树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原料生姜的加工特性,研究分析了其根茎在不同生育期及贮藏期的主要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生姜根茎干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粗纤维和姜油树脂等含量均随生育期和贮藏期的延长而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在生姜生长前期较高,生长后期及贮藏期较低且无显著变化。生姜生长过程中,姜油树脂化学成分增加,而生姜贮藏过程中,虽有新的化合物生成,但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姜油树脂中的β-萜品醇、橙花醛、乙酸龙脑酯等14种痕量挥发性成分消失,但不同时期生姜根茎姜油树脂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生姜播后4~5个月,根茎产量达较高水平,且干物质及姜油树脂含量较低,辛辣味较淡,粗纤维较少,适于腌渍加工;而生姜贮藏60d后,根茎干物质、可溶性淀粉及姜油树脂含量已基本稳定,适于生姜脱水、淀粉加工及姜油提取。  相似文献   

5.
民间流传着“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  相似文献   

6.
生姜在我国南方各省栽培面积很大,收获扣每年有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生姜的食用部分是姜的根状茎,根状茎中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醇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物质。生姜在15~18℃以上便发芽,日平均温度25~29℃是适宜发芽生长的温度。广东生姜收获后除部份供应市售外,大部份进行贮藏。由于气温较高,每年四月以后,在室温的情况已适合生姜发芽。经发芽的生姜营养成份降低,影响质量。每年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发芽及腐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大,为此,我们于1980年开始应用钴~(60)γ——射线照射新收获的生姜,有效地抑制了生姜的发芽。  相似文献   

7.
生姜调味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姜油树脂制备生姜调味汁是可行的,通过对生姜调味汁工艺、稳定性的研究。确定了生姜调味汁制备工艺和配方。生姜调味汁最佳配方为:姜油树脂0.1%,盐15%,糖1.7%,味精0.5%,吐温(80)0.18%。最佳均质压力为25MPa,温度50~60℃,通过两次均质可得稳定性良好的生姜调味汁产品。  相似文献   

8.
生姜辛辣化学成分的调味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阐述了生姜辛辣物质的化学成份及调味机理 ,并对干姜片、姜粉、姜油、果味糖姜丝、姜酒、腌姜芽、咸酸腌姜、酱制生姜、豆豉生姜、生姜冲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配料比例、制作过程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生姜不同品种间成分差异,以山东地区主栽的12个生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9种营养成分的差异性,并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生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生姜品种间的辣味差别较为显著;9个反映生姜品种综合品质的指标可以用3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8.32%)表示,昌邑生姜、莱芜娃娃姜和安丘大姜综合品质较好;3个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昌邑生姜适用于提取特征活性成分和用于鲜食、调味等用途,昌邑黄姜则适于加工糖姜、姜片以及腌渍姜等产品。  相似文献   

10.
姜,又名生姜。生姜除含有一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如姜酮、姜烯、姜酚等,具有辛辣和芳香的味道。生姜不仅是一般的蔬菜,还是重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生姜贮藏是保证生姜周年供应,调节市场盈缺的重要手段。通过生姜的贮藏,可使生姜淡季上市,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抗坏血酸是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对多种鲜切果蔬都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以不同浓度抗坏血酸溶液(0.5%、1%和1.5%)处理鲜切竹根姜,探究抗坏血酸对其保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能够延缓竹根姜内源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下降,抑制活性氧含量和褐变酶活性上升,有效保持鲜切生姜硬度、色泽等贮藏品质。至贮藏12 d,经1%抗坏血酸处理后的鲜切竹根姜内源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70.66%和32.35%;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41.52%和25.31%;同时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含量和失重率也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对鲜切竹根姜的保鲜以及货架期的延长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生姜为原料制成的食品,不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健胃、消暑、解毒之功效。现将二种别具风味的生姜食品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糖醋嫩姜。选用新鲜嫩姜,洗净去皮,切成1毫米厚的薄姜片,放入缸中。取2份白糖、l份醋和1份酱油,混合煮沸后即为糖醋液;另加入食盐30%,再次煮沸,冷却后将此液倒入姜缸中(以完全淹没姜片为宜),姜面上用竹网盖好,并用石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阳气上升,与此同时,在体内的阳热反而虚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这时,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子姜菠萝炒牛肉用料:牛肉150克,子姜200克,菠萝200克,青椒、红椒、洋葱各20克。做法:1.牛肉洗净,切片,用少许盐、淀粉腌制;2.菠萝去外皮,切片,用沸水稍汆烫备用;  相似文献   

14.
生姜小档案     
李军 《饮食科学》2009,(4):23-23
人类食用生姜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不怕风霜,常吃生姜”的说法。生姜也是厨房中不可缺少的佐料,能去除腥味,可使菜肴味道鲜美,促进食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姜除了常用作烹调的调味剂外,在美容、保健等方面也有着它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刚 《饮食科学》2006,(5):26-26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又称鲜姜.黄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使菜肴鲜美可口,味道清香。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另一方面.生姜也有着保健作用。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姜性温而味辛.可健脾胃.散风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之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容易内生干燥之气.生姜不仅能够刺激人体发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祛风、散寒.解毒等功效。  相似文献   

16.
91 怎样制作安徽铜陵特产糖冰姜?糖冰姜是安徽铜陵地区的特色产品。铜陵盛产生姜,姜,被列为铜陵的八宝之,一经过长期研制沿传下来的糖冰姜既可作菜  相似文献   

17.
说姜     
美松 《美食》2005,(3):21-22
姜有许多种.通常所说的姜,系指用于烹调的“生姜”而言。开春之后,东北餐馆里的姜丝里脊以及南方在新姜上市后的生姜炒仔鸡都是颇有名气而又实惠的策肴。用作调味料则几乎所有的荤菜中都有姜的踪迹。由于生姜所特有的辛辣味可以去除鱼、肉中的腥膻气味,又可以增添独特的芳香.因此几乎无姜不成菜。相对而言,由于气候、产地的局限.南方菜肴中用姜多于北方,  相似文献   

18.
姜油是生姜的主要深加工产品。随着萃取技术的改进,制备姜油也含有生姜的大部分功能特性如抗氧化、抗炎症;特别是姜油中富含酚类物质,使得它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及化妆品行业。姜油不仅传承了生姜去腥的作用,还保留了生姜对健康的益处。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姜油在烹饪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对比分析姜油各种提取方式的优劣,总结姜油对健康的益处,结合姜油国内外研发及市场情况,对姜油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古人很早就知生姜能祛病保健。早在春秋时代,在孔子的《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意思是说,一年四季饮食都离不开生姜,但不宜多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相似文献   

20.
生姜中的特殊芳香风味来自于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不同提取及分析方法对其风味化合物组成影响较大。介绍了生姜中姜精油和姜油树脂的研究现状以及生姜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为未来生姜综合利用及经济价值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