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铝材化学镀镍—铜—磷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承钰 《材料保护》1997,30(11):15-18
研究了铝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槽液内化学镀Ni-Cu-P的工艺。分析了影响镀层成分,共沉积过程及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因素。本文指出,镀液「Ni^2+」/「Cu^2+」在1.2-20.0范围变化时,可获得含铜(95-51)%(wt)的Ni-Cu-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Ni—Cu—P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不同Cu^2+浓度、pH值及温度条件下的化学镀Ni-Cu-P。结果表明,提高化学镀液温度中在较高的Cu^2+浓度下,可加快化学镀速度,提出镀层中Cu含量。镀层在较高Cu量下存在的少量化合物Ni5P2能使沉积颗粒细化。含Cu镀层具有较高硬度。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镀方法首次制备了Ni-Cu-B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不同Cu~(2+)/Ni~(2+)摩尔比时镀层的沉积速率、表观形貌、结构、Cu/Ni原子百分比率、耐蚀性和浸润性,同时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健 《材料保护》1995,28(5):7-9
在含有Cu^2+和Sn^2+的溶液中加入NaH2PO4为还原剂可以获得金黄色的Cu-Sn-P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Cu^2+/Sn^2+ 浓度比、络合剂、催化剂、还原剂和酸度对镀层沉积速度和镀层中Cu/Sn比的影响同时还测量了镀层的孔隙率和褪葱浴=峁砻鳎撇闵笥攵撇阒型坑泄兀茫酰樱睿泻辖鸩愕哪褪葱匀【鲇诙撇阒辛椎暮俊?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Ni—Cu—P合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种高含磷量化学镀工艺基础上,向镀液中加入Cu^2+,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镀层万分、镀速的影响,获得了高含铜量的化学镀Ni-Cu-P镀层,并探讨了各参数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镍钴离子浓度比对化学镀Co—Ni—P合金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Ni^2+」/「Co^2+」的比值、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对化学镀Co-Ni-P合金沉积速度的影响。「Ni^2+」/「Co^2+」的比值越大,沉积速度越快。「Ni^2+」/「Co^2+」的比值对镀液组成和沉积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明显影响。当镀液的温度和PH值较低时,「Ni^2+」/「Co^2+」的比值对沉积速度的影响我小。  相似文献   

7.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含有Cu^2+,Ni^2+离子+柠檬酸钠以及Cu^2+离子+柠檬酸钠,Ni^2+离子+柠檬酸的溶液中,铂电极和铜电极上的阴极行为。结果表明:(1)在-0.07V(相对S.C.E)左右有铜配离子的还原。此过程受铜配离子的扩散控制。在-0.30~-0.60V之间是铜-镍合金形成区,在-0.70~0.90V之间是镍配离子的还原区。(2)向含有Cu^2+离子,Ni^2+离子的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Ni-Cu-P工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不同Cu2+浓度、pH值及温度条件下的化学镀Ni-Cu-P工艺。结果表明,提高化学镀液温度或在较高的Cu2+浓度下,可加快化学镀速度,提高镀层中Cu含量。镀层在较高Cu量下存在的少量化合物Ni5P2能使沉积颗粒细化。含Cu镀层具有较高硬度。  相似文献   

9.
张丽芳  李文明 《包装工程》1995,16(6):16-20,26
主要研究了采用化学镀法在ABS塑料表面所得Cu/Ni-P双镀层的结构与性能。通过χ光衍射、XPS谱及SEM等对不同施镀条件下的镀层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镀层的附着强度、导电性及电磁蔽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ABS/Cu/Ni-P复合材料,在10k-10^6KHz宽广的电磁区域内,具有优异的电磁异蔽效果,且镀层结合强度高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10.
风化煤对电镀废水中Pb2+、Cu2+、Ni2+、Zn2+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建庭 《材料保护》2000,33(6):15-16
用分光光度法分析研究了风化煤对水中Pb^2+,Cu^2+,Ni^2+,Zn^2+的吸附与解吸。在20℃,滤速为4ml/min,pH=4时,浓度分别为20mg/L的Pb^2+,Cu^2+,Ni^2+,Zn^2+溶液经风化煤吸附后,其去除率均达97%以上,电镀废水经风化煤二级吸附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含有Cu~(2+)和Sn~(2+)的溶液中加入NaH_2PO_4为还原剂可以获得金黄色的Cu-Sn-P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Cu~(2+)/Sn~(2+)浓度比、络合剂、催化剂、还原剂和酸度对镀层沉积速度和镀层中Cu/Sn比的影响,同时还测量了镀层的孔隙率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色泽与镀层中铜含量有关,Cu-Sn-P合金层的耐蚀性取决于镀层中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锌—磷合金阴极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和镀层组分的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电沉积Zn-Ni-P合金时的阴极行为及镀层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Zn-P合金镀液中引入Ni^2+之后催化了磷的析出,在实验范围内,其催化作用是随着镀液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讨论了Ni^2+催化磷析出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Co-Ni-P薄膜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H-800透射电镜和Dmax/rb旋转阳极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化学镀Co-Ni-P三元合金薄膜的组织结构,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生长形貌,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随镀液中[Co2+]/[Co2+]+[Ni2+]的增大,镀层中Co含量相应增加,Ni和P含量则下降。当Co-Ni-P镀层中P含量小于5.0%时,镀层为晶态,且晶粒随着镀层的增厚而长大。随Ni和P含量的增高,镀层向非晶结构过渡;当P含量大于6.5%时,镀层经很薄的微晶过渡区后很快以非晶结构生长;当镀层含磷量处于5.0%~6.5%过渡区时,初期镀层为120nm左右的微晶,厚度增加时,晶粒尺寸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电镀规范的Fe-Ni-P合金层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镀液中Fe/(Fe+Ni)浓度比增大或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硬度上,耐磨提高;槽液的PH值或温度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下降,耐磨性降低。镀液NaH2PO2.H2O浓度为5g/L时,镀层硬度和磨性最高。宜选用的工艺参数为PH值1.0-1.2,温度60-70℃,电流密度10-20A/dm^2。Fe-Ni-P非晶合金的耐磨性比Ni-P非昌合金高2  相似文献   

15.
液膜分离富集和测定锤液中的微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环己基-18-王冠-6(DC-18-C-6)、表面活性剂SPAN80、中性油SIOON-1和溶剂三氯甲烷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4%以上,相同条件下,许多金属离子(如Ni^2+、Li^+、K^+、Na^+、Ca^2+、Mg^2+、Sr^2+、Ba^2+、Fe^3+、AL^3+、Cu^2+、Zn^2+和Co^2+等)均不被迁移,  相似文献   

16.
化学沉积Ni—Mo—P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程  解挺 《材料保护》1997,30(1):17-19
研究了溶液的组分及操作条件对Ni-Mo-P合金形成的影响,以得到合适的沉积工艺。试验结果表明,PH=5.6,t=90℃,溶液中的Ni^2+/MoO4^2-=13.9-16.7;pH=9.0,t=85℃,Ni^2+/MoO4^2-=23.4-28.5,有利于获得良好的Ni-Mo-P的合金层。  相似文献   

17.
在10~30A/dm^2电流密度范围内对硫酸盐体系锌-镍合金电沉积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准动态锌-镍合金电镀工艺。锌-镍合金电沉积是异常共沉积。[NiSO4·6H2O]/[NiSO4·6H2O+ZnSO4·7H2O]浓度比增加使镀层中镍含量增大;电流密度增加使镀层中镍含量下降。准动态锌-镍合金电镀工艺阴极电流效率为95%,电沉积速度为38g/m^2·min;镀得的镀层外观为青白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良  相似文献   

18.
钴镍合金镀液中Ni^2+,Co^2+和Cl^—浓度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Z-1B型电镀添加剂测定仪进行钴镍合金镀液中Ni^2+、Co^2+和Cl^-浓度的快速测定。结实结果表明,应用汞膜电极和铂盘电极可快速测定合金镀液中Ni^2+、Co^2+和Cl^-浓度,操作快速简便。此方法不仅适用于一般的钴镍合金镀液,还透用于磁性镍钴镀液和镀镍、镀钴溶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弯曲时空中相对弦方程:utt-uxx=1/2e^-2(u+v)-1/2e^2(u-v);utt-uxx=-1/2e^2v+1/2e^-2(u+v)+1/2e^2(u-v)的初边值问题进行研究,在适当的函数空间证明了该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20.
彭希林 《真空》1992,(5):29-32,22
本文首先在 1. 33 × 10-3Pa真空下对石墨表面进行了渗钨处理,并在石墨表面生成 了一层W+W2C+WC 表面膜.然后,用座滴法于1.33×10-4Pa真空下测定了Cu- Co/Ni合金对不同条件下渗钨石墨的润湿角。实验发现,渗钨处理可以大大改善Cu- Co/Ni合金对渗钨石墨表面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