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费平 《氯碱工业》2011,47(1):30-34
介绍五氯乙烷的用途及四氯乙烯的未来市场情况,试验确立了光催化氯化二氯乙烷合成四、五氯乙烷,再气相脱氯化氢联产三、四氯乙烯的条件,比较不同光源对二氯乙烷氯化的催化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溴和聚苯乙烯为原料,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溴化聚苯乙烯。探讨了合成过程中添加一种烷基抑制剂R,结晶过程中添加一种分散剂H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春亮 《化工时刊》2011,25(8):60-64
从致稳状态、乙烯浓度、氧气浓度、抑制剂浓度、乙烷浓度、水蒸气浓度以及其他杂质等方面入手,介绍了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中循环气各组分对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阐述了乙烯环氧化的反应机理和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改进了利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环境空气中反式-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顺式-1,2-二氯乙烯、三氯甲烷、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1-溴-2-氯乙烷、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烯、氯苯、三溴甲烷、1,1,2,2-四氯乙烷、1,2,3-三氯丙烷、1,3-二氯苯、1,4-二氯苯、苄基苯、1,2-二氯苯、六氯乙烷这21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5 7~0.999 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0.4%~113.3%之间,RSD为1.0%~6.6%,检出限为6.17~29.25μg/m3。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灵敏度高,且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 ββ′-氧二丙腈为固定相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循环反应气中微量 1,2 -二氯乙烷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法简便、快速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检测下限为 0 .0 8μg· m L- 1 。适宜测定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条件下循环反应气中二氯乙烷含量  相似文献   

6.
张明  睢国慧 《工业催化》2019,27(3):75-80
以环己烯为原料,采用Zn-CH_3COOH为还原剂,经臭氧氧化和还原分解得到1,6-己二醛。讨论溶剂种类、溶剂用量、反应温度、氧气流量、氧化反应时间、还原剂种类、还原分解时间、还原剂用量对环己烯臭氧化合成1,6-己二醛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反应条件(以0.05 mol环己烯计)为:采用冰乙酸和1,2-二氯乙烷混合溶剂,冰乙酸6 g,1,2-二氯乙烷30 mL,臭氧化温度(0~5)℃,O_2流量(100~200) mL·min^(-1),臭氧化反应时间180 min,活化锌粉为还原剂,n(锌粉)∶n(环己烯)=1∶1,还原分解时间60 min。在该反应条件下,重复实验三次,1,6-己二醛平均收率可达61.6%。  相似文献   

7.
采用磁力搅拌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2.1 MPa,202.9—257.2℃和气体摩尔分数C2H415.13%—34.61%,O22.27%—8.22%,CO20.57%—7.00%(余为N2)及抑制剂1,2-C2H4Cl20.15×10-6—2.44×10-6条件下,对Y型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的宏观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在前人银催化剂动力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Y型银催化剂的双曲型宏观动力学模型方程,并运用单纯型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参数估值。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方程良好地吻合了实验结果,并通过检验证明其是适宜和可信的。从结果可知,该体系环氧化主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6.698 k J/mol,完全氧化副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0.57 k J/mol。  相似文献   

8.
美国癌协会最近的研究表明:从统计学上看有四种氯乙烷在动物中引起严重致癌,这四种化合物是: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和六氯乙烷,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协(NIOSH)根据美国癌协会的这一研究,建议工厂车间将这四种氯乙烷作为致癌物处理,NIOSH还建议严格  相似文献   

9.
以脱氢枞胺(DHA)与Keggin型磷钨酸(HPW)反应制备脱氢枞胺磷钨酸盐(DHPW).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催化H2O2氧化1-辛烯为探针反应,考察脱氢枞胺磷钨酸盐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脱氢枞胺磷钨酸盐具有氧化-酸双功能催化作用,能催化H202氧化1-辛烯生成1,2-环氧辛烷、1,2-二羟基辛烷和2-羟基辛烷;在无溶剂或极性溶剂中,1,2-环氧辛烷易发生环氧开环水解反应。选择性较低;在非极性溶剂中,1,2-环氧辛烷的选择性较高.在1,2-二氯乙烷用量为5mL、1-辛烯用量为5mmol、催化剂用量为0.075g、H202用量为5.0mmo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1,2-环氧辛烷的选择性最高,达到90.0%。  相似文献   

10.
花海  崔咪芬  费兆阳  陈献  汤吉海  乔旭 《化工学报》2015,66(8):3064-3071
为高效、环保地生产三、四氯乙烯,同时解决副产氯化氢的出路问题,通过对二氯乙烷氧氯化制三、四氯乙烯反应体系的剖析,提出以氯化氢为氯源的两段反应串联新工艺。在第1段中仅仅发生氯化氢氧化反应,第2段中二氯乙烷与生成的氯气及未反应完的氧气发生一系列氧氯化反应制三、四氯乙烯。该工艺有效避免了二氯乙烷及其他有机氯的深度氧化;而且采用该工艺,每一段可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和不同的反应条件,以适应不同的反应需求。第2段采用的催化剂是在第1段采用的负载于Y分子筛的Ce-Cu-K复合催化剂基础上改性优化而成,适宜的钾铜质量比为0.73;当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达到45.5%时,三、四氯乙烯收率最优。同时对第2段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30℃,二氯乙烷重时空速0.5 h-1,二氯乙烷、氯化氢与氧气三者的进料摩尔比1:2.4:1.8;此时三、四氯乙烯收率最高可达83.4%,有机氯的总收率可达96.1%。反应结果较单段氧氯化反应工艺显著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乙烯环氧化反应机理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多年来人们对乙烯在银催化剂表面发生环氧化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指出银表面的吸附态原子氧物种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关键物种,对环氧乙烷的选择性不存在85.7%的上限;依据吸附态原子氧与银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可将其分为“强吸附氧”和“弱吸附氧”。“弱吸附氧”利于乙烯环氧化,“强吸附氧”易导致乙烯完全氧化。凡有利于“弱吸附氧”生成的化学环境均利于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并对次表面氧(Osub)及氯抑制剂、Cs和Re助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2.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苗静  王延吉 《工业催化》2005,13(4):44-47
主要从载体、制备方法和助催化剂的改进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银催化剂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我国环氧乙烷生产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3.
彭寅生  张式 《工业催化》1994,2(4):31-35
根据多晶银(电解银)表面吸附态氧主要是吸附态原子氧和次表层溶解氧的特性,探索并证实了电解银表面具有乙烯环氧化反应活性,从而研究了Ba和Cs化合物修饰电解银表面对乙烯氧化反应的助催化作用。Ba增加了活性,Cs降低了活性,但增大了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对比了负载银添加Ba和Cs化合物后的助催化性能,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表明电解银表面化学修饰可作为选择和研究Ag助催化剂的一种合理而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While 1,2-dichloroethane hydrodechlorination over pure palladium mainly produces ethane, increasing silver or copper content in bimetallic catalysts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ethylene selectivity. The specific consumption rate of 1,2-dichloroethane decreases when silver or copper loading increases. The turnover frequency, that is, the number of catalytic cycle per active site (palladium atom and its surrounding silver or copper atoms) and per second, seems to be independent of surface composition of alloy particles and 1,2-dichloroethane hydrodechlorination is insensitive to the atom's nature (silver or copper).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预浸渍和预焙烧联合预处理工艺处理载体,制备系列乙烯氧化的银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孔结构、吸水率和比表面积等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能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改善活性组分的分散状况并提高活性组分银的负载量,同时除去载体表面钠,预处理工艺制备的银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6.
Bubble temperatures at 95.8?kPa over the entire composition range were measured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formed by 1,2-dimethylbenzene with 1,2,-dichloroethane, 1,1,1-trichloroethane, 1,1,2,2-tetrachloroethane, trichloroethylene, and tetrachloroethylene using a Swietoslawski type ebulliometer. The liquid phase composition versu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re accurately represented by the Wilson model.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工艺中银催化剂助剂的研究进展,以元素周期表为序,总结和分析了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其他主族元素作为催化助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主要助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α-Al2 O3载体中加入硫酸钡进行改性,可以提高载体的强度和吸水率,提高Ag催化剂的初始活性,对初始选择性略有影响.随着载体中硫酸钡含量的增加,银催化剂样品的初始反应温度进一步降低.引入的硫酸钡经过高温焙烧处理在载体表面形成“小突起”组织,使载体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抑制催化剂表面Ag粒子的迁移与聚集,降低Ag粒子在催...  相似文献   

19.
Bubble point temperatures at 94.6 kPa over the entire composition range are measured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formed by sec-butanol with 1,2,-dichloroethane, 1,1,1,-trichloroethane, 1,1,2,2-tetrachloroethane, trichloroethylene, and tetrachloroethylene, making use of a Swietoslawski-type ebulliometer. The liquid phase composition versu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re found to be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Wilson model.  相似文献   

20.
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银催化剂所用载体为大孔惰性α-Al_2O_3。载体孔道结构对金属银的分布有调控作用,通过选择适宜的孔道结构,采用银胺溶液浸渍,热分解可以获得特定尺寸分布的负载银催化剂。以不同粒度和晶相的氧化铝复配,添加不同的扩孔剂,制备了孔结构不同的三种载体负载银制得银催化剂。对银催化剂进行TGA和SEM分析,并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选用平均孔径为(1~2)μm、多孔性α-Al_2O_3载体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