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惠民凹陷夏8地区为例,在区域岩浆活动旋回指导下,综合分析岩相、测井相、地震相等资料,根据喷发相火山喷出物的产出形态及岩石学特征,将火成岩分为喷发相及浅成侵入相两组,喷发相组细分为2种岩相、5类亚相,明确了夏8地区不同成因火成岩岩相特征,建立了第三系不同成因火成岩岩相模式;同时,在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发育模式指导下,开展火成岩发育期次研究,通过各喷发期次的识别与横向对比,搭建火成岩地层地震层序格架,总结不同期次喷发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下一步的火成岩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火成岩广泛发育,从中生界到上第三系馆陶组各层段中均有分布。综合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具有成藏优势,目前勘探发现的火成岩油气藏主要集中在沙三中亚段。对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组合类型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下一步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梨树——德惠凹陷火成岩初探及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综合火成岩物性在重力、磁力、地震和测井中的反映及层序中火成岩研究,并结合火成岩同位素年龄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东南隆起梨树-德惠凹陷覆盖区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对油气的影响.东南隆起区火成岩形成机制主要受板内裂谷深大断裂控制,大断裂的交汇处是火山口喷发中心.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识别出了火山岩和侵入岩相等几种.层序中火成岩研究表明,该区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火石岭期与营城组末期.探讨了岩浆作用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四种作用,认为该区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有利因素为主,它提高了地温场,有利于有机物向烃类转化,并提供储集空间和圈闭.临近生油凹陷、火山岩中次生裂缝的发育及断至源岩的断层是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及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F·CH凹陷中火成岩波组的解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苏北东台坳陷中部,特别是GY凹陷南部地区的火成岩极为发育,从新生代老第三系一第四系的地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经钻井揭露在中新世以前属侵入岩(辉绿岩),中新世以喷发岩(玄武岩)为主兼有侵入岩,中新世以后主要是喷发岩。这些火成岩的存在给该区的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困难及复杂性:首先遇到的就是火成岩与围岩间形成的强反射介面造成严重的多次波,以及它的屏蔽使深层反射微弱以至难于识别有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拓展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勘探空间,充分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和地震及测井等方法,深入开展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的成因及储集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体发育,沿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多期叠加;岩石类型主要有熔岩、脉岩和火山碎屑岩3大类;火山喷发模式属于裂隙式喷发,岩体主要分布在断层下降盘,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爆发相是火成岩勘探的有利相带;主干断裂控制火成岩体形成;储集性能主要受构造裂缝、岩性和岩相控制,属裂缝—孔隙型储层。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火成岩体具有平面分布广、纵向多期次叠加的特点,与深部优质烃源岩侧向接触,是形成复式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也是开展深层火成岩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福山凹陷位于海南岛北部沿海地区,凹陷北半部位于琼州海域水中,南半部为海南岛北部陆地,陆地面积2100km~2,占凹陷70.8%。 1963—1965年根据重力和地面电法资料确定福山凹陷的存在和基本构造轮廓,并选临高鼻状隆起及福山重力高,打过5口浅井,发现上第三系海相地层和下第三系围洲组及白垩系。1975—1978年在福山凹陷钻井38口,有24口井见油气显示,获油流井4口,产油层下第三系涠洲组和流沙港组砂岩。  相似文献   

7.
受渤海西部区域性构造活动的影响,歧口凹陷歧中北—沙西地区火成岩大面积分布,其分布主要受控于NNE和NW向一组共轭走滑断层。平面上火成岩整体呈环形分布,火山口—近火山口地区呈条带状分布,表明火山喷发呈现整体中心式喷发和火山口附近裂隙式喷发的特征。通过研究火成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及发育期次,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歧中北—沙西地区火成岩的发育特征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东部俯冲挤压作用相关,在挤压作用影响下,上地幔局部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沿深大断裂侵入地壳,喷溢出地表,形成受走滑断裂带控制的火山喷发;同时,受板块俯冲速度变化的影响,形成了该区2次火山喷发活动。由于火成岩不同岩相带物性变化较大,其中以火山口—近火山口区域物性较好,因此在火山口—近火山口区域易于形成火成岩油气藏;而火成岩远源区由于物性较差,限制了油气向上运移,则形成良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22(3):363-363
火成岩(图a)下第三系始新统末期的华北运动I幕,对廊坊一固安凹陷的沉积史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沙三段与沙四段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同时沿大兴断层和基底断层发生岩浆活动,导致火成岩顺层侵入地层内。LF5ll地震剖面上的沙三段地层是一个完整的箱状背斜,与下伏的沙四段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南部火成岩极为发育,其大面积分布严重影响了地层、断裂的解释,进而制约了对凹陷形成、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针对渤中凹陷火成岩形态刻画较为薄弱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创新提出一套适用于该区乃至其他类似的无井、少井区火成岩体精细雕刻"4步法",并运用该方法完成了整个渤中凹陷南部火成岩体及火山通道的识别及精细雕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成岩主要分布于东营组及馆陶组地层中;发育有"中心式"和"裂隙式"2类火山喷发模式。该研究首次对渤中凹陷的火成岩进行精细雕刻,为下一步针对渤中凹陷内部的勘探工作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凹陷缓坡带东营组广泛发育以溢流相玄武岩和凝灰岩为主的火成岩,此类岩石较为坚硬,钻进时易出现钻速低、井漏、井塌等问题,对钻井工程影响较大。综合利用录井、测井资料对东营组一段和二段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进行识别和划分,并结合地震资料对BZ34-9火山溢流相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研究区火成岩主要分布于BZ34-9和KL4-2构造区的共轭走滑断裂带,以裂隙式火山喷发为主;东营组一段和二段可识别和划分6个喷发旋回16个喷发期次;东二下段早期和东一段早、晚期喷发旋回规模较小,东二下段晚期和东二上段早、晚期喷发旋回规模较大,反映了火山活动由弱增强再逐步减弱的发育过程。进一步,在复杂断层、地层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应力场模拟,预测地层力学薄弱带或裂缝发育特征,为开发井轨迹优化以及钻具、钻井参数、钻井液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和岩相变化快、储层物性变化大及地震反 射特征复杂等特点。 对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构造特征系统研究后认为,火成岩主要受控于中部驾掌 寺-界西走滑断裂系,并沿大断裂形成南北对称分布,主要发育多旋回喷出型火成岩和层状侵入型火成 岩。 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应用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识别、波阻抗反演以及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 红星喷出型和于楼侵入型等多个火成岩体,并采用火成岩旋回划分、波形聚类属性以及优势储层地震反 演等技术对火成岩体相带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划分和预测,形成了一套火成岩识别评价技术系列。 该 技术系列指导了辽河东部凹陷及外围陆家堡凹陷火成岩的勘探,并可为其他油区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 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济阳拗陷新生代火成岩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火成岩与沉积岩的岩石物性有明显区别,具有密度大、电阻率高、磁化率高、地震波速度高及对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烈等特点,因此火成岩在沉积盆地内会产生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表明,济阳拗陷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了古近纪早期、古近纪晚期、新近纪一第四纪等三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明显的板状、丘状、盆状、蘑菇状、杂乱状等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显著的重力正异常和磁性异常,异常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高青和北部的无棣两大异常中心区,代表了济阳拗陷火山活动的两个中心。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重力、磁力等资料后认为,济阳拗陷火成岩总体沿深断裂分布,火成岩岩性以基性岩为主,可以分为南、北两带,新生代火成岩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西部和惠民凹陷东部,岩浆活动由北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3.
傅宁  王柯  贾庆军 《石油学报》2019,40(Z2):38-45
基于大量地球化学、地质资料以及"源热共控"的思想,深入研究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油气的形成。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的"源"为古新世流沙港组烃源岩,该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分布范围宽,有机碳含量TOC为0.4 % ~6.0 %,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Ⅱ2型)烃源岩,属于"源够"型凹陷;"热场"研究表明,福山凹陷经历过多期构造热事件,火成岩侵入导致烃源岩有明显热异常,促使东部地区烃源岩快速成熟生气,故凹陷热场类型定为"热足"型。"源够热足"型耦合作用促成了福山凹陷油气的形成,该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源热共控"理论,揭示富油气凹陷烃源岩成熟及油气富集机理,进而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4.
李文科  吴小洲  王君  陈胜  刘哲 《石油学报》2022,43(7):957-968
断层分期、分段特征的精细研究是渤海湾断陷盆地精细勘探的关键。然而,地震资料品质差和解释模型的固化极大地制约了对不同类型断层成因、构造样式及其控藏作用的系统认识以及潜力区的挖掘。基于地震资料、钻井取心及测试数据,系统研究了南堡1号构造带断层与火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联合控藏作用。研究认为,南堡1号构造带的控区带断层在新生代经历3期构造运动、具有3段差异生长特征,形成了渐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早期与岩浆通道系统相伴生的构造和上新世—更新世由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复式塌陷背斜构造,控制了馆陶组大面积广覆式喷发岩的分布、中—深层碟形侵入岩沿大型断层的侵入以及中—浅层复杂断块圈闭的形成。不同类型的断层与火成岩联合控制了南堡1号构造带的油气成藏和富集,上新世—更新世断层与厚层火山岩盖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东营组断块圈闭的形成,渐新世中、晚期的通道断层控制了岩浆通道系统相关圈闭的形成,晚期继承性活动的断层控制了油气运移而由断层分段连接点所形成的调节带则控制了油气富集。中—浅层复杂断块圈闭形成时间的厘定、岩浆通道系统相关圈闭以及调节带的发现拓宽了南堡凹陷中—浅层精细勘探的研究思路,对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的精细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银根盆地查干凹陷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银根盆地查 干凹陷中广泛分布着的火成岩相和它们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火成岩与油气藏的关系,指出了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该区火成岩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颈相及火山沉积相,尤以溢流相最为发育;依据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密度大、磁化率高、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的特征,建立了4种火山岩岩相和4种侵入岩岩相的地震识别标志。深大断裂控制着火成岩的分布,同时控制着火成岩圈闭的分布。断裂发育带附近是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海南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海南福山凹陷地理环境特殊,属于陆地与浅海过渡区域,其地表条件及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由此导致了地震资料品质差、分辨率低。通过开展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处理后的资料效果令人满意。关键的处理技术包括微测井积分法静校正技术、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技术以及交互减去法压制多次波技术。针对海南特殊地理地表条件,在大炮初至、折射法静校正和层析法静校正等常规静校正技术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开发研制的微测井积分法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得有效反射的连续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对主要的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方法优缺点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技术消除了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地震信号的不一致性。研究区内浅表层火成岩的存在,导致了多次波异常发育,采用交互减去法压制多次波技术后,消除了多次波干扰,有效地保护了一次有效反射信号  相似文献   

17.
火成岩区二维地震正演及照明分析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海南福山凹陷表层及浅层火成岩异常发育,导致该地区多次反射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现象非常突出,地震有效信号成像困难,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品质差。为了研究火成岩与地震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针对地震目的层的反射特点,利用地震解释成果及测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通过二维模型正演与照明分析技术研究多次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的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分析认为:①表层风化层等低速层对地震资料高频吸收强烈,应在地表风化层下激发;②浅层火成岩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在浅层火成岩之下激发能获得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③适当增加激发能量,并根据不同的地表特点调整覆盖次数来提高反射能量;④地震模型正演与照明分析技术有助于区分多次波和有效反射波,可以用来指导地震资料采集及数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东海西湖凹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凹陷内火成岩非常活跃,它发育于西湖凹陷构造运动的各个时期,其分布与发育对盆地、构造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都有影响。依据磁力资料及最新的钻井、地震等资料的近期研究成果揭示:西湖凹陷为新生代沉积盆地,火成岩分布广泛,具有南、东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已知钻井钻遇的火成岩主要为凝灰岩、安山岩与花岗岩,具有高密度、高电阻率与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的特征;新生代岩浆岩活动分喜山早、中、晚3期,具有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特点,南部岩浆岩改造作用强;岩浆岩成分显示主体为板内或板缘岩浆岩。这些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的油气地质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江霞  李琴  李竹强 《石油物探》2012,51(3):312-318,212
青格里底山区块广泛分布的火成岩对地震信号有较强的屏蔽和吸收使用,使石炭系内幕呈空白或杂乱反射。利用该区及邻区岩石、地层物性统计结果,分析了岩石、地层密度与磁化率变化的规律,通过研究区重力、磁力资料精细处理,得到反映断裂与火成岩的重力、磁力异常信息,结合钻井、地震资料,进行了重磁异常的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青格里底山区块火成岩的分布与断裂关系密切,区内深大断裂以北西、北东向逆断层为主,这些断裂控制了火成岩的分布。据此推断深大断裂两侧及附近的火成岩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