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宫全美 《地下空间》2001,21(3):167-172,177
本文利用Mindlin位移解,推导了不同形式的桩侧摩阻力在基土中引起的位移公式,对不同桩长、桩距、桩侧摩阻力的群桩沉降提供一种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较Mindlin应力解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
择优选取桩土荷载传递的侧摩阻力计算模式,借助文克尔地基模型,运用两阶段分析理论探究隧道开挖对桩基效应的影响。阶段1解出相应桩位处的沉降量并用多项式简化,阶段2将其沉降施加于桩侧建立桩身沉降微分方程。通过逻辑推导并借助边界条件得到沉降计算表达式,继而得到桩侧摩阻力和桩周轴力。结合工程算例,根据隧道与桩基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桩侧摩阻力和桩周轴力随桩长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围岩土质概况,若保持桩隧距离不变时,桩长对桩基效应变化影响较大;桩长小于15 m时,土体位移稍大于桩位移,单桩沉降很大,且单桩主要承受负摩阻力效应;桩长超过15 m时,土体位移明显大于桩位移,部分桩段承受负摩阻力,部分桩段承受正摩阻力,且摩阻力为0处的单桩轴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李仁民  李文圣 《岩土工程界》2007,10(5):45-47,50
在分析摩擦桩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桩土之间是否滑动,把整个桩土界面划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建立了弹塑性桩土简化模型,并给出了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采用Mindlin解计算侧摩阻力在土层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根据桩体平衡条件和在无摩阻力区桩土位移没有相对滑动趋势条件,推导出计算单桩沉降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弹性解,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桩间土的分担荷载大部分以负摩阻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因此近似假定路堤桩为上部荷载直接作用在中性点处的桩基,以此作为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模式,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路堤桩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周晓龙 《岩土工程界》2009,12(10):15-18
有效桩长在工程上其实就是合理桩长设计问题,有效桩长主要有三层含义。有效桩长和桩侧摩阻力密切相关且成反比,分析讨论计算有效桩长宜从桩侧摩阻力人手,再深入扩散研究相关桩土参数。通过规范估算公式推算有效桩长表明改变桩侧摩阻力可以减少桩身应力集中,为增加桩长减小沉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Mindlin位移解的群桩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Mindlin位移解 ,推导了不同形式的桩侧摩阻力在地基土中引起的位移公式 ,对不同桩长、桩距、桩侧摩阻力的群桩沉降提供一种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表明 ,计算结果较 Mindlin应力解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大直径灌注筒桩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一种解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为主要应用于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桩型。筒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不同于一般的灌注或沉管实心桩,筒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复杂性制约了筒桩承载理论的发展与工程应用,其工程设计方法至今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状态。本文采用按桩顶沉降量控制基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考虑土体强度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性,并考虑大直径灌注筒桩土芯分担荷载以及筒桩与土芯内摩阻力发挥情况,采用一种桩内侧摩阻力、桩外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传递荷载的模型,推导出一种沉管灌注筒桩的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并计算得到任意截面桩身轴力及内外侧摩阻力表达方程式。通过两个工程算例,验证本文公式的实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土芯分担顶部荷载并提供内侧摩阻力,对提高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总结出桩身轴力和桩身沉降分布的一般规律.分别计算不同桩长、桩径、桩体弹性模量、桩侧极限摩阻力条件下深长桩桩身轴力和桩身沉降的分布特点,探讨各参数变化对深长桩力学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桩径、桩体弹性模量、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变化对深长桩力学性态均有显著影响,且随荷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滨海新区某吹填场地,选取不同的初始固结度为变化条件,采用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吹填地基中单桩侧摩阻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与固结度相关的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探讨了由于土体固结沉降大于桩体沉降所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得出了中性点位置随初始固结度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Mindlin应力解求单桩沉降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罡  林荫 《地下空间》2001,21(3):173-177
以Mindlin应力解为基础,推导了任意桩侧摩阻力分布形态时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单桩的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单桩的沉降量计算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将桩身杆单元与以非线性位移-反力表示的桩土单元叠加构成复合单元(桩单元)的桩结构计算方法,利用桩土侧向压力-位移、摩擦力-位移曲线,将地基滑移和沉降视为初始位移,编制了考虑地基位移、沉降引起的码头高桩排架负摩擦力、内力和变形的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对某多级围堤接岸结构的高桩码头排架的数值分析,得出在筑堤引起的负摩擦力和土体水平滑动作用下,上部结构没有产生过大作用力,但桩基承受了很大的轴向压力和较大的弯矩,需采取一些减小负摩擦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昔格达泥岩中后压浆冲孔灌注桩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四系—冰期昔格达组泥岩对桥梁基础沉降不利影响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不压浆和后压浆冲孔灌注桩承载力、桩身轴向力、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等内容的试验及测试,研究了置于昔格达泥岩层中桩的承载力大小、桩身轴向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承载力的贡献程度,分析了压浆处理对桩基工程特性的作用效果,得到了在此地层中冲孔灌注桩无论压浆与否均呈现摩擦桩的特点和压浆处理后承载力可提高近50%,为四川地区昔格达组泥岩中的冲孔灌注桩基的勘察、设计、检验以及压浆技术对减少沉降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超长群桩使用较多而理论研究较少的现状,进行了大型的室内超长群桩模型试验。通过对黏性土中桩距为6d的超长钻孔灌注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和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特性。得到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超长群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的百分比、桩身轴力分布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超长群桩属于非刚性摩擦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量引起;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接近为零,桩身中下部的侧摩阻力没有充分发挥。这些结论为超长群桩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上海饱和软粘土中35座桩基实测沉降资料对比,表明在工程条件十分接近的条件下钻孔桩基的沉降小于打入桩基,显示成桩工艺对桩基沉降的影响。并根据打桩引起的桩负摩阻力概念对两类桩基沉降差异的机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钻孔灌注嵌岩桩的合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比较钻孔灌注嵌岩桩与摩擦桩在轴向力作用下的受力,对嵌岩桩嵌岩深度的合理设计进行了探讨,从而在成本控制和技术的安全性之间得到一个较好的结合点提高钻孔灌注嵌岩桩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土塬地区桩基问题研究匮乏,依托陇东首栋超高层建筑,在试验桩身上布置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力计,承台底板下和桩端布置土压力盒,对原地基土、单桩基础和单桩承台基础分别进行现场原位载荷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全短桩基、全长桩基及长短桩组合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筏板沉降变形、地基土应力场与沉降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 黄土塬场地地基土夹层交互分布、湿陷性不连续,存在由非湿陷性黄土变成湿陷性黄土的可能,桩周土层对桩基内力传递与分布影响显著,桩身出现多个中性点,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确定更加复杂;(2) 各级荷载作用下,桩基Q-S曲线呈缓变型发展,表现为典型的摩擦型桩,桩身内力发挥具有异步性;试验加载至8 000 kN时,桩顶最大沉降为8.15 mm,单桩和单桩承台端阻力分别仅占桩顶荷载的4.8%和2.1%;(3) 单桩承台基础中承台底部实测反力呈倒“盆”形分布、边缘应力较大,桩–土–承台体系的承载性能优于单桩基础;桩基础设计时,可结合经验以承载力和最大允许变形量进行控制,提高桩身线刚度抵抗自身压缩变形,减小桩基上部沉降;(4)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充分利用与发挥了长桩控制沉降的作用与地基土浅层承载的能力,减少了长桩数量,节省了桩基造价,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S32(原南汇段)工程软土路基处理设计中,在路堤沉降、稳定以及路堤桩桩土差异沉降计算的基础上,比选推荐了路堤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两种处理方案。进行了路堤桩处理计算,并辅以沉降监测、承载力检测和搅拌桩桩身检测方案等配套措施,使软基处理效果"质量可控"。这种设计方法可从源头上杜绝早期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于晨昀  王婷  王聪 《山西建筑》2009,35(36):339-341
采用两阶段法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自由场地土体沉降,通过连续分布的土体弹簧来模拟桩土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出桩周的负摩阻力,并考虑桩基的端承效应,对隧道施工对邻近桩基附加沉降和附加轴力计算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管桩的钢筋笼里面添加带应变计的附加钢筋,对珠海保税区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进行了轴向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的测试,探讨了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在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承载性状,因此应当选择压缩性较小的土层作为持力层;超长PHC管桩的桩端土刚度对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有极大的影响,提高桩端土刚度对桩侧摩阻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适当地增加桩长可以提高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在长细比较大的超长PHC管桩设计中,除了从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来考虑外,还应该注意桩身强度的影响;同时,在沉降计算中,要充分考虑桩身压缩引起的沉降。该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对今后PHC管桩的研究和设计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雷长顺  肖世伟 《山西建筑》2012,38(3):146-148
首先分析了高铁路基管桩处理后沉降计算理论模型,比较了常规桩基础与复合桩基的沉降计算差异,并确定按照常规桩基础对管桩进行沉降计算,然后按照常规桩基础对使用不同桩长、桩间距及桩径处理后路基的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表明使用管桩进行加固可以有效的控制路基的沉降量;桩径对沉降影响不显著;桩间距对沉降影响明显;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桩长对沉降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