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生物基三元聚酰胺共聚物在Hanks缓冲溶液、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色谱等手段对其降解前后物质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研究其水解机理。结果表明,该生物基聚酰胺在3种溶液中均发生降解,且在氢氧化钠中降解速率最快,5周后质量损失达50%。  相似文献   

2.
对阻燃剂进行了总结分类,简介了阻燃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生物基聚酰胺阻燃的研究现状。生物基聚酰胺的制备原料主要是植物中的蓖麻油衍生物,生物基聚酰胺是可再生材料。在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生物基聚酰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无卤阻燃亦是亟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玻璃的生物矿化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体外实验方法(in vitro)以及XBD、SEM、FTIR、BET、ICP等手段研究了两种溶胶一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显微结构及其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和生物矿化机理.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均具有由纳米尺寸颗粒相互连接而成的微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浸泡后可形成表面类似天然骨中无机矿物的碳酸经基磷灰石层(HCA),说明两者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环境相应特性.材料表面的硅酸凝胶层及其硅经基团的形成对碳酸经基磷灰石(HCA)微晶的成核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巧荣 《功能材料》2007,38(8):1383-1385
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一系列新型的树状芳香-脂肪共聚酰胺.通过红外、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溶液体系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贺子凯  唐培松 《材料保护》2001,34(11):12-13
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及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和性能的影响较大,不同的电解液,有不同的工作电压范围,制得的氧化膜层的厚度、硬度、孔隙率及防护性能也将随之改变。研究了4种不同溶液体系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厚度、生长速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铝酸盐溶液体系中生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最厚,磷酸盐体系最薄;氢氧化钠溶液体系膜的平均生长速度较慢,各体系膜层的硬度接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石化资源日益紧缺和开发石化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可再生的农林废弃物胡桑枝条为原料制备了可注塑的生物基塑料.将球磨预处理的胡桑枝条粉放置在预冷的NaOH/尿素溶液中以-10 ℃溶解润胀1 h后,在捏合机中常温捏合,冷冻干燥得到捏合改性产物.捏合改性产物与一定量的甘油共混挤出制备生物基塑料.研究了不同溶液配比、甘油用量和甘油共混方式对改性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木粉经过复合溶剂NaOH/尿素溶液体系捏合改性后,具有热塑性,加入甘油捏合或加入甘油共混挤出,能得到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生物基塑料,所制备的生物基塑料弯曲强度最大达到26.10 MPa,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3.21 MPa和10.91%.以胡桑枝条木粉为原料,在NaOH/尿素体系中进行捏合改性后,木粉中羟基被屏蔽,结晶度降低,加入甘油增塑可制备出注塑级生物基塑料,实现了木粉的全组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AZ31镁合金的生物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Z31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体内外生物降解行为.初步分析了其作为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的可行性.体外浸泡实验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的降解行为与其所处环境有关,在Hank's溶液中的降解速度较在0.9%NaCl溶液中低;经过热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较铸态和锻态降低了点蚀发生倾向,降解速度更慢.体内植入实验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与动物不同组织接触,其降解速度不同,在骨髓腔内的降解速度更快.植入5周时,镁合金已发生降解,20周降解更为明显.降解过程中镁合金表面有Ca-P物质沉积,表面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其降解产物主要通过尿液进行排泄.在表面制备Ca-P涂层可降低镁合金的降解速度.AZ31镁合金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医用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8.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塑料如聚乙烯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由于在微生物作用下很容易降解,转化微低分子量产物,不会带来环境问题。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能否生产出机械性能优异、能完全生物降解和成本较低的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本文综述了淀粉基塑料的研究历程和在包装领域种的若干进展,同时对近期最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的方向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1.分析原理:总氮含量的测定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求出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与空白中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之差计算求得的。2.测定方法简述:复混肥料在碱性溶液中蒸馏出氨,将氨吸收在过量硫酸溶液中,在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根据氢氧化钠的消耗量计算出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采用硬脂酸凝胶(SAG)法制备了TiO2纳米材料,用差热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合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表面状态进行了分行。TiO2纳米材料对甲基橙溶液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催化剂浓度、初始溶液pH值和金属离子对降解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不同孔隙率和不同孔径的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SBF)中的降解性能的研究,探讨支架结构对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SBF溶液中降解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孔径适中的200-300微米致孔剂制得的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降解1周后比其它两种孔径(致孔剂粒径100微米以下、致孔剂粒径300-400微米)的支架材料的分子量更高,支架的降解性能更稳定;孔隙率越高支架材料的分子量降低得越慢.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的失重率并不随着降解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增大,而是呈起伏状态,这是由于组织工程支架在SBF溶液中既有降解进程,又有沉积进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媒介,研究了分子量、结晶度等因素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降解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BS的降解性能不仅与结晶度有关,还受到内部球晶形态的影响;分子量仅对降解初期有较大影响,并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降解速率下降不明显。试样降解前后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强化壳聚糖在乙酸溶液中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松涛  丘泰球  蔡纯 《声学技术》1999,18(3):139-141
本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对壳聚糖在乙酸溶液中降解的强化作用,通过正交实验测定了超声作用温度,作用强度,作用频率和作用时间等4因素的影响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用溶液共溶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酰胺46(PA4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燃烧试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界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共溶沉淀法可使n-HA颗粒均匀分散在PA46基体中,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在复合材料中n-HA与PA46界面间存在氢键,有较稳定的界面结合;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其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分别为67、202和146MPa,高于n-HA/聚酰胺66(PA66)复合材料。初步实验结果表明n-HA/PA46复合材料在骨组织支撑、修复和重建等承重骨部位修复方面有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氢氧化钠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考察,用方差分析法进行评价,用称量电位滴定法进行定值,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稳定期在半年以上,达到了二级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水溶液中的化学降解作用,在氧存在时,HPAM溶液的稳定性下降,溶液粘度的损失随温度升高而加剧,相反,在脱氧条件下,溶液粘度发生轻微的上升.实验结果表明,HPAM在水溶液中的化学降解作用,主要包括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两种反应.在无多价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溶液粘度的降低主要由于氧化降解作用,它引起聚合物链断裂使聚合物分子量降低的结果.HPAM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降解反应活化能测得为38 kJ/mol,并提出了HPAM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降解的自由基连锁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4,4^’-二氨基二苯醚人微言轻第三单体与对苯二甲酰氯、对苯二胺共缩聚得到的不同序列结构的共聚酰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退偏振光法研究了共聚酰胺在浓硫酸中的临界浓度和相图,用TGA研究了共聚酰胺的热稳定性,通过降解规律研究了共聚酰胺在浓硫酸中的稳定性,此外,还研究了共聚酰胺的溶解性。结果表明,不同序列结构的共聚酰胺在性能上差异很大,当共聚酰胺分子中PPTA链段序列长度较长时其液晶性能、热稳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YCl3溶液作为施主掺杂剂,在空气中烧结制备一系列BaTiO3陶瓷样品,对其室温电阻率及PTC效应进行研究.同时与Y2O3和YNO3溶液掺杂的样品对比,借助XRD、XRF等分析手段,研究了YCl3溶液掺杂降低BaTiO3基PTCR陶瓷室温电阻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空气中高温烧结后,样品中仍残留部分Cl元素,能取代O位起施主作用,烧结时Cl的挥发过程也能导致样品室温电阻率的降低,最后,施主掺杂剂以溶液的形式加入,能使其在粉料中分布均匀,有助于半导化.  相似文献   

19.
刘少英  赵志通  严永刚  吕国玉 《功能材料》2012,43(15):1989-1993,1997
以6-氨基己酸(6-aminohexanoic acid,N6)和丁内酰胺(又名α-吡咯烷酮,α-pyrrolidone,α-P)为原料,通过6-氨基己酸熔融缩聚使丁内酰胺开环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聚酰胺,优化选取6-氨基己酸与丁内酰胺摩尔比为7∶3的聚合物作为基体与硫酸钙(CS)复合,制备了新型可降解硫酸钙/聚酰胺复合材料。通过乌氏粘度计、万能力学实验机、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特性黏数、抗压强度及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磷酸缓冲溶液(PBS)的体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具有酰胺键结构的聚合物,6-氨基己酸与丁内酰胺摩尔比为7∶3时聚合物既能最大程度地引入丁内酰胺又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无机相与有机相之间存在化学键作用。体外降解实验表明本文合成的聚酰胺是可降解的;相比于聚合物,硫酸钙/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更快的降解速率;随着硫酸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失重率增加;在降解过程中降解液pH值维持在6.6~7.4之间。由于复合材料既具备有机组分良好的力学性能又具备硫酸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所以该硫酸钙/聚酰胺复合材料可望在骨修复领域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20.
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苯胺与聚酰胺的复合膜,并研究了复合膜的性能。将化学氧化法制备的本征态聚苯胺用樟脑磺酸(PANI—CSA)掺杂后,与基体聚合物聚酰胺-66,聚酰胺-1010或聚酰胺-11同时溶解在间甲酚溶剂中,干法浇膜,制得的复合膜的电导率处于10^-6S/m~10^2S/m范围,导电阈值2%。DSC法对复合膜热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种不同pH值的溶液对复合膜进行了处理,对其导电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