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刘庆宾 《有色金属》2002,54(Z1):82-84
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脆断偶丝的微观组织和形貌,研究高温下Pt-10Rh/Pt热偶在H2或CO气氛中使用时的脆断失效.结果表明,脆断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Si与Pt作用形成Pt5Si2低熔点共晶物.脆断处局部区域Si最大含量分别达到7.93%和3.27%,Si是耐火材料中SiO2高温下被H2或CO还原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刘庆宾 《有色金属》2002,54(Z1):207-209
在Pt和Pt-10Rh中分别加入Y和第二金属组元M得到了符合GB3772-1998标准的新型热电偶,采用溶胶-凝胶涂敷工艺在热电偶丝上制备Al2O3*Y2O3涂层,研究热电偶在H2和CO还原性气氛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加Y的热电偶无法避免脆断失效,而涂层热电偶通过还原性气氛中长期稳定性试验.涂层的热电偶在钢厂实际应用表明,其使用寿命为未涂层热电偶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废碱液同时吸收CO2和H2S方法与传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研究了利用工业废碱液对地下气化煤气中CO2和H2S进行同时吸收的新方法。分析了碱液吸收CO2和H2S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碱液吸收CO2和H2S的传质模型,在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H2S的存在对碱液吸收CO2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适宜的碱液浓度及液气比条件下,CO2的脱除效率可达60%以上,当CO2脱除率为58%,80%或大于90%时,煤气热值可分别提高12.3%,17.7%和20%以上,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决定炼焦煤性质的主要显微组分是镜质组和丝质组。因此,为更好了解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热化学反应,研究了4个镜质组富集试样和4个丝质组富集试样热解过程中气体产物的析出特征。这些显微组分富集试样取自煤化度(镜质组油浸平均最大反射率,R0)为0.80%-1.54%的俄罗斯炼焦煤。显微组分富集物通过离心力作用下的反复浮沉分离而得,其热重分析过程中析出的气体产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中的CH4、H2、CO及CO2含量。气体产物中的主要组分是CH4、H2和CO,而CO2含量较低。对不同的显微组分富集物,通过绘制上述气体组分的析出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来研究气体产物的析出特征。研究发现,各种镜质组富集物和丝质组富集物的CH4、H2和CO的析出量有明显差别。其中,镜质组富集物析出的气体产物中,CH4为29%-37%,H2为55%-65%,CO为6%-12%;丝质组富集物析出的气体产物中,CH4为19%-22%,H2为57%-70%,CO为11%-22%。文中还讨论了初次脱挥发分(260-550℃)和二次脱挥发分(550-850℃)过程中气体产物的析出行为。通过数学分析,确定影响气体产物数量与组成的关键因素和回归方程。本研究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所用炼焦煤样的煤化度范围宽;(2)在5℃/min的升温速率下研究镜质组富集物和丝质组富集物的气体析出模型。该升温速率与实际生产中的3℃/min标准升温速率相近;(3)温度范围为从室温到900℃。该温度与高温炭化的1000℃终温也很接近;(4)研究了初次脱挥发分和二次脱挥发分过程中气体的析出行为。  相似文献   

5.
重型运矿车弹簧钢板(图1)呈薄壁长条形(2000×1000×10mm),选用60Si2Mn钢制造。簧板服役时承受往复弯曲径向力、切向力、扭转力和小能量多冲力综合作用。要求有较高弹性极限、疲劳强度和综合力学性能才能满足苛刻的服役条件。簧板采用传统调质处理方法时,在高载荷作用下有时会失去弹性导致永久变形和疲劳破坏等早期失效。淬火后因校直产生内裂导致服役时早期脆断。笔者采用热应力预弯曲强化淬火,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图160Si2Mn钢制重型运矿车弹簧钢板一、传统调质热处理工艺分析60Si2Mn弹簧钢板技术…  相似文献   

6.
气化参数对空气等离子体煤气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在水蒸气参与下的空气等离子体煤气化过程,结果发现:等离子发生器功率的增加,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煤气中H2,CO含量,降低CO2含量,同时也可大幅度地提高碳转化率.在保证进入反应器的煤粒有一定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空气量;水蒸气输入量适量增加有利于H2含量增加,过量的水蒸气将使碳转化率下降;加大反应器的煤处理量会带来碳转化率的降低;适当条件下煤的转化率可超过95%.气相产物中没有检测到甲烷.同时没有发现液相产物.  相似文献   

7.
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热害频发,为了保障作业安全、改善作业环境和提高作业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Pt1000的矿井制冷降温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温度从20℃到60℃升温阶段中,系统节点在受控测试模式下执行局部制冷动作后极限低温可达-38℃,温控精度为±0.1℃,能对-2 500 m深度内的矿井高温数据进行包络,为极深矿井热害治理树立了新标杆。  相似文献   

8.
1概述   CHN-2000元素分析仪是美国LECO公司继CHN-600(CHN-1000)后的更新一代产品.采用高温燃烧红外热导分析法,快速测定固体或液体燃料中的碳、氢、氮元素.其原理是:样品在高纯氧气中高温下燃烧,燃烧产物中的SOx和氯用炉内填充剂在高温下除去;而H2O(汽)、CO2和NOx进入贮气筒中混合均匀,定量抽取一份混匀后的气体送入红外测定室,分别测出CO2和H2O含量,进而计算出C、H元素含量;定量抽取另外一份混合气由高纯氦载气带动,经热铜把NOx还原为N2;经烧碱石棉和高氯酸镁分别除去CO2和H2O进入热导池测出N2含量,进而计算出N含量.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快速、自动计算并处理结果等优点.但在实验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氢能因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点,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工业上常用的反应,在将CO废气回收利用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制氢手段,具有治理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双重优点。α-MoC作为一种催化载体,显示出优异的特性。Pd, Ni, Pt基催化剂是水煤气变换反应常用的催化剂。为了进一步了解α-MoC载体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作用和其负载不同金属时的催化性能,密度泛函理论和动力学蒙特卡洛方法考察了Ni_4/α-MoC(111),Pd_4/α-MoC(111)和Pt_4/α-MoC(111)上的反应机理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Ni_4/α-MoC(111)和Pd_4/α-MoC(111),水煤气变换反应为氧化还原路径:CO直接与H_2O分解产生的氧结合,生成CO_2;在Pt_4/α-MoC(111)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通过羧酸盐路径发生:CO与H_2O分解产生的羟基结合,生成羧酸盐中间体,最后分解成CO_2。Ni_4/α-MoC(111)和Pd_4/α-MoC(111)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能垒较高,因此催化剂活性和H_2的转换频率较低。Pt_4/α-MoC(111)催化剂上,由于CO的强稳定性导致活性位点被其覆盖,反应活性较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O的脱附能降低,催化活性随之增高。总体来说,标准大气压下,反应温度在400~500 K,H_2O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时,Pt_4/α-MoC (111)催化剂H_2的转换频率最高。相比Pt/Al_2O_3和Pt/TiO_2催化剂,Pt/α-MoC是最佳的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用尼尔森离心选矿机处理加拿大鹰桥公司克拉哈贝勒选厂磨矿回路产品,回收铂族金属和黄金。试验结果表明,铂族金属和金选择性地富集于球磨机排矿和水力旋流器底流中,采用常规尼尔森离心选矿机和可变速尼尔森离心选矿机的联合工艺,获得了满意的分选指标。球磨机排矿离心机二段分选精矿Pt,Pd和Au总回收率分别为84.70%,56.39%和80.50%;Pt,Pd和Au品位分别为137.67g/t,54.27g/t和155.93g/t;Pt,Pd和Au富集比为49.6,31.9和47.7。旋流器底流离心机二段分选精矿Pt,Pd和Au总回收率分别为76.52%,49.93%和77.79%;Pt,Pd和Au品位分别为112.70g/t,47.86g/t和120.81g/t;Pt,Pd和Au富集比为42.3,27.9和43.2。  相似文献   

11.
<正> 煤矿井下采掘,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六角钎钢。它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脆断。探索脆断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脆断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主要是在于钎钢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性能;使用的外在因素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富集、比色法测定冶金浸出液中低含量的铂、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采用活性炭富集冶金浸出液中低含量的Pt,Pd,再用比色法测定Pt,Pd。活性炭吸附时盐酸介质浓度为1.2mol/L。直径31mm、高150mm的活性炭柱完全吸附Pt和Pd的容量分别为200μg和150μg。用该法测定Pt,Pd结果稳定,回收率在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0%。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采用电镀/高温气相渗铝的方法,在合金基体表面分别制备了铝化物涂层、Co改性铝化物涂层和Co/Pt共改性铝化物涂层。将涂层样品置于Na_(2)SO_(4)/NaCl(质量百分比75∶25)混合盐中进行了900℃热腐蚀实验,利用XRD和SEM/EDS等方法研究了三种涂层样品的热腐蚀行为,同时还研究了Co和Pt元素对涂层抗热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900℃热腐蚀100 h后,铝化物涂层的质量增重为4.07 g·cm^(-2),Co改性铝化物涂层质量增重为0.74 g·cm^(-2),Co/Pt共改性铝化物涂层的质量增重为5.96 g·cm^(-2);Co/Pt共改性铝化物涂层无明显剥落,氧化膜相对完整,说明其抗热腐蚀性能最好,而另两种涂层则出现明显剥落,说明二者抗热腐蚀性能均较差。Co/Pt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涂层表面保护性Al_(2)O_(3)膜的形成,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和自修复性,增大了涂层的钝化范围,降低了涂层外部的S及O等元素的向内扩散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煤炭燃中固硫效果,以Ca CO3作为固硫剂,分别以Al2O3、Fe2O3、Na2CO3、C9H8Na2O4作为固硫助剂,探索不同燃烧温度下不同固硫助剂及其用量对固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固硫助剂中Na2CO3对煤炭燃中固硫效果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以其作为固硫助剂时,低温条件下的固硫率高达63.64%,高温条件下的固硫率可达38.18%。  相似文献   

15.
研制新型仿24K金稀土铜合金粉材料。通过半工业性试验得到的仿24K金稀土铜金粉的成分范围:Zn,20%~27%;Al.0.5%-2.0%;Ni,0.5%-2.0%;Sn,0.1%~0.25%;In,0.2%~0.5%;Si,0.2%~1.5%;Re,0.1%~0.3%;Cu.余量。台金元素In,Re,Al和Si对提高合金的颜色和光泽度有贡献。稀土古量为0.15%时,合金在人工汗水中可达到130h不变色。稀土元素还可提高合金的亮度。研制的仿24K金稀土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6.
黄芳  张立麒  易宝军  郑楚光 《煤炭学报》2015,40(11):2714-2719
对2种典型的煤样分别在空气和O2/CO2气氛下制取高温灰,并对此高温灰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行为及其在高温下矿物相的转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煤粉在不同气氛下得到的高温灰,其化学成分随着气氛的变化略有不同。O2/CO2气氛下获得的高温灰,煤灰中一些含钙矿物元素易于发生碳酸化,形成较多的碳酸钙等碳酸盐。对于钙铁矿物含量较高的神府煤,在O2/CO2气氛下形成的煤灰高温下的蒸发熔融吸热较少;而在空气气氛下,在950 ℃的较低温度下便形成钙黄长石等易形成含钙低温共熔混合物的矿物相,其熔融行为在较低温度下发生。对于硅铝含量较高的西阳村煤,O2/CO2气氛下形成的煤灰高温下的蒸发熔融吸热也较少,但气氛的改变不会影响高温下矿物相的形成。O2/CO2气氛可以明显的抑制钙矿物含量极高煤灰的熔融结渣行为。  相似文献   

17.
河南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庄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缘东端,为一产于变质岩层间破碎带中的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纯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其中CO2+H2O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241~398℃,均一压力为100~250MPa,盐度为7.1%~13.6%NaCl,暗示成矿流体应为中低压力环境下的富CO2的中低盐度中高温流体。矿石中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含量分别为-92.2‰~-79.0‰、9.3‰~11.0‰和8.5‰~11.6‰,具有岩浆热液的特征,但可能与围岩发生了一定的交换。总之,河南庄金矿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CO2是金搬运和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专门设计的锚索冲击力加载装置,对规格为φ15.24&#215;6500rain的预应力锚索进行了冲击力加载实验研究及锚索破断过程的高速摄影微观分析。通过与恒力加载实验结果的对比实验,表明:冲击加载作用下,锚索在不同预紧力条件下,有拉脱、拉断、脱断三种失效形式。锚索拉断时,由于应力集中,断口发生在锁具的根部。初锚力合格时,锚索在冲击加载作用下失效极限为260kN,三种失效形式的比例分别为拉脱14%,拉断37%,脱断49%。对比实验的频率统计还表明,冲击加载比恒力加载容易使锚索拉脱。  相似文献   

19.
高温作用下砂岩力学性能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液伺服材料力学试验系统对常温~800℃高温作用下砂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砂岩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600℃时,温度对砂岩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600℃后,随温度升高砂岩力学性能迅速劣化,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显著降低,而峰值应变呈增长趋势;与常温下类似,温度低于800℃时砂岩的破坏方式仍以脆断为主.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砂岩在温度作用下内部结构变化的特征,可为相关岩体工程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嗜热嗜酸菌生物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从云南某温泉区采集的高温水样中分离出的嗜热嗜酸菌的某些特性及其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氧化浸出效果。嗜热嗜酸茵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直径0.6—0.9μm,革兰氏阴性,好氧,以CO2为碳源,能在改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舔加酵母汁等有机物不能刺激其生长。嗜热嗜酸菌能氧化元素硫和黄铁矿中的铁,并将其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氧化硫酸亚铁中的Fe^2 。氧化浸出的最适温度65℃,最适pH2.0。对—90μm低品位硫化铜矿酚矿浆浓度10%,搅拌浸出12d,嗜热嗜酸茵对总铜的浸出率为97.00%,而中温氧化亚铁硫杆菌为32.43%。浸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嗜热嗜酸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能浸出15.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