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FCB15型拒水拒油整理剂对锦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得出最佳的整理工艺:整理剂质量浓度20 g/L,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3 min。经此工艺整理的织物,虽然织物强力和透气性有略微的下降,但并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织物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性能,且经过洗涤后织物仍然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间位芳纶基导电纤维多功能混纺棉织物进行了阻燃和拒水拒油整理,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整理剂质量浓度、烘焙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整理剂质量浓度的变化、烘焙温度的升高以及烘焙时间的延长,均对织物的阻燃性、拒水拒油性、抗静电性及白度有影响,提出了适合生产要求的后整理工艺,为开发出多功能织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阻燃剂FR-510质量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涤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阻燃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并进行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含量为50%时,交织物的阻燃性能最优,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也满足使用要求,适合用于汽车座椅面料。  相似文献   

4.
以全氟辛基丙烯酸乙酯为主要单体,制备了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聚合方法、整理工艺对纯棉织物表面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对整理后织物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作为织物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酸作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作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整理到涤纶织物上。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织物增重率与β-环糊精浓度、柠檬酸浓度、催化剂浓度、焙烘时间及焙烘温度有关。确定最佳整理工艺为:β-环糊精90 g/L,柠檬酸100 g/L,催化剂3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20 min。经过整理后的织物对Cu2+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碱减量处理中碱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促进剂等工艺条件对防寒涤纶面料减量率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碱减量处理对面料透气性的影响,以及对其后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及耐洗涤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碱液浓度提高、处理温度增加、处理时间延长,面料的减量率和透气性随之提高,面料表面亲水性和表面粗糙度增加,使织物在后整理中可获得更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和耐水洗性;但减量率不宜太高,在4%~6%左右较为合适;另外,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碱减量处理的促进助剂,可降低碱的用量,达到既提高处理效率又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N-甲基全氟丁基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C4氟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偏二氯乙烯(VDC)为聚合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拒水剂短碳链全氟丁基丙烯酸酯(PC4FA)共聚物乳液,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上。采用FTIR、XPS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利用AFM、SEM观察了短碳链全氟丁基丙烯酸酯拒水剂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态变化。考察了拒水剂中含氟单体用量、拒水剂质量分数、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拒水剂中含氟单体含量为51.02%(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拒水剂质量分数为1.8%,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5 min。经该工艺整理后的棉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42.5°,拒水等级为100分。  相似文献   

8.
以短碳链含氟单体N-甲基全氟丁基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C4氟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偏二氯乙烯(VDC)为聚合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短碳链全氟丁基丙烯酸酯(PC4FA)共聚物乳液,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上。采用FTIR、XPS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利用AFM、SEM观察了短碳链全氟丁基丙烯酸酯拒水剂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态变化。考察了拒水剂中含氟单体用量、拒水剂质量分数、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拒水剂中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51.02%,拒水剂质量分数1.8%,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5min。经该工艺整理后的棉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42.5°,拒水等级为100分。  相似文献   

9.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邻苯二甲酸酐封闭2位氨基,利用三聚氰氯将壳聚糖的6位羟基引入聚乙二醇(PEG2000)链上,得到水溶性较好的壳聚糖衍生物(TCSO-PEG2000)。用TCSO-PEG2000整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处理,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整理剂及涤纶织物进行表征分析,研究整理剂的用量、焙烘时间、焙烘温度等对涤纶织物的强力、透气性、亲水性、抗静电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理剂质量浓度为8 g/L、焙烘时间为5 min、焙烘温度为120℃时,涤纶织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亲水性能及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酸酯树脂涂层结合纳米拒水拒油剂的复合整理工艺路线,对涤纶织物进行耐酸和耐碱整理。使用占布质量60%的树脂和8%的纳米整理剂分两步处理织物,烘干温度为80℃,烘焙温度为160℃,烘焙时间3 min,按国家标准测试方法测试,经处理的涤纶织物在洗前和洗后,耐酸碱透过时间均可达到3 min及以上。经处理织物手感柔软,透气性良好,能较好保持原有的服用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  相似文献   

11.
A sulfur‐containing flame retardant (SFR) was synthesized from polyphosphoric acid, epoxy chloropropane, and thiourea. Using a water‐soluble isocyanate‐terminated (WIT) cross‐linker, the flame retardant was applied as a flame‐retardant finishing on nylon fabric. WIT is a compound that not only cross‐links SFR and nylon cellulose but also contains no formaldehyde. Comparisons of the main performances of SFR with those of N‐methyloldimethylphosphonopropionamide (known as ‘Pyrovatex CP’) and a bicyclic phosphonite (known as ‘Antiblaze 19T’)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sulfur in SF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creasing the flammability of the nylon fabric. The limiting oxygen index value and damaged carbon length of the finished nylon fabric were 29.4% and 5.7 cm,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SFR and WIT were 200 and 40 g/L, respectively, and the bak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were 150 °C and 3 min, respectively. After 10 laundry cycles, the fabric still retains some flame retardancy.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并解决涤纶织物的熔滴现象,本文采用石墨烯微胶囊与海藻酸钠共混制备出阻燃涂覆液,采用浸轧法制备阻燃涂覆涤纶织物。考察涂覆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25g/L的海藻酸钠和1g的石墨烯微胶囊阻燃涂覆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由19.7%,上升到28.34%,达到难燃织物的标准。整理后的涤纶织物达到了V-0标准,涤纶织物燃烧后产生的熔滴的现象消失。织物的断裂强力由135.21N降低到了106.77N。涂覆处理前后,织物达到最大热分解速率的温度未产生明显变化,残炭率由12.07%上升到了26.98%,最大质量损失速率由1.79%/℃降低到了0.96%/℃。同时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热焓值由58.4J/g上升至68.4J/g。织物的导热系数由0.587 W/cm.℃×10-4提高到0.842W/cm.℃×10-4,热学性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织物燃烧后所形成的残炭由无到连续且致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获得阻燃纤维织物的常用方法,着重介绍了对聚酰胺纤维织物的阻燃后整理及硅系阻燃剂在聚酰胺中的阻燃应用,对阻燃聚酰胺纤维织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Lyocell非织造布的易燃性问题,利用水性氨基树脂和自制植酸铵作为阻燃整理剂,采用浸轧-烘焙的工艺对Lyocell非织造布进行阻燃整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整理Lyocell非织造布的红外特征、耐热稳定性、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与测试分析,并对阻燃整理Lyocell非织造布的极限氧指数...  相似文献   

15.
《合成纤维》2016,(3):48-51
分析了防紫外线整理中防紫外线整理剂UV-531的质量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洗涤次数和摩擦次数对涤棉织物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当整理剂质量浓度为40 g/L、烘焙温度为100℃、烘焙时间为6 min时,涤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效果能达到非常优异的防护标准,而且织物也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Lyocell纤维易于原纤化的特点和阻燃功能的需要,设计了阻燃与交联同浴整理的方法,选择N-羟甲基二甲基磷酸丙烯酸胺作为阻燃剂,丁烷四羧酸作为交联剂,分别研究了阻燃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和交联温度对纤维的燃烧性能、抗原纤化能力和纤维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当增加阻燃剂与交联剂浓度能提高纤维的阻燃能力与抗原纤化能...  相似文献   

17.
多层阻燃织物整体热防护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消防服用多层阻燃织物复合系统的整体热防护性及外层织物的阻燃性。将阻燃织物国产间位芳纶、杜邦NomexⅢ和芳纶3A面料与国产间位芳纶毡和阻燃棉布组合,模拟构成消防服的多层织物结构,通过垂直燃烧实验测试分析了阻燃外层织物的阻燃性能,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热防护性能(TPP)实验测试分析了多层复合织物的整体热防护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整体热防护性能最好的是国产间位芳纶织物、面密度200 g/m2的芳纶毡和阻燃棉布的组合,但最适宜用于消防服的是NomexⅢ织物、面密度200 g/m2的芳纶毡和阻燃棉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