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户型住宅的设计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河南建材》2008,(4):78-79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小户型日臻完善,但大户型产品的开发模式和设计手段相对滞后,居住生活质量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对当代大户型产品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促进大户型设计的真正繁荣和进一步发展。大户型住宅将更加优化平面功能设计.加大住宅内部的功能配置,不断提升住宅的科技含量,在居住舒适程度、性价比上真正有很大的提升。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户型面积大小会影响设计师的“表达”,中小户型设计相对大户型来说更考验建筑师的功力。在有限的户型面积里,如何满足实用性和实现空间的多样化,以及保证居住舒适度和品质,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住宅设计不单单反映出建筑空间上的把握,它更多地体现着社会、历史、人文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诠释。下面就以日本的住宅设计为例,谈谈小面积住宅设计的舒适度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对于户型设计而言,"国八条"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乍看来,"国八条"将未来的户型套上了小户型的"枷锁",但静心思考却发现:我们近几年大户型的豪宅意识为住户带来的不是居住环境的舒适,而是空间的浪费,仅仅是面积上的大,而非居住品质的高档豪华.  相似文献   

4.
"国六条"新政给我们提供了对近几年户型设计的反思契机."国六条"规定: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偶一看,未来的户型被套上了小户型的"枷锁",静心思考却发现:我们近几年大户型的豪宅意识为住户带来的是居住环境的舒适?还是空间的浪费?还是仅仅是面积上的大,而非居住品质的高档豪华?  相似文献   

5.
高飞  李肇星 《山西建筑》2006,32(9):24-25
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公共服务设施、户外活动空间、步行交通系统、户型与建筑内部几方面提出了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中的要点。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回炜炜 《山西建筑》2007,33(32):28-29
结合合肥市丹霞老年公寓的设计实践,从养老模式、功能设计、交往空间以及户型设计等方面对老年公寓设计的特点做了分析和总结,并对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土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适时的推出了"国六条"等政策,这也使紧凑户型应运而生,这种有节制的居住模式,在其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做到高效、舒适和个性化的设计,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紧凑户型的概念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紧凑户型的空间与收纳模式的意义,并从各个户型的空间收纳模式展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住宅储藏空间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傅燕  张玲玲 《华中建筑》2006,24(10):105-106
针对目前住宅开发、设计、选择一味追求大户型、大面积,而忽视储藏空间的现象,提出大面积户型住宅需要进一步细化设计,以实际生活需求为本,为储藏空间留有一席之地。储藏空间的设置宜根据居室的户型面积,空间,结构等微整体布局,并结合楼梯间,玄关,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和室内细部,作分隔分类布局,分散储物;还可利用半地下空作户总储藏间,储藏空间被分解成若干小空间,灵活储物,使用方便且优化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9.
史冬妮  汪洋  王海霞 《山西建筑》2009,35(33):50-51
阐述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居住模式对于城市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流动人口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对居住的户型、外部空间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力求探索出真正能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住宅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王涛  鲁晓均 《山西建筑》2010,36(29):10-12
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从流动人口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三个主要方面探讨流动入口对居住的户型、外部空间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力求探索出真正能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住宅设计。  相似文献   

11.
胡丹  王世礼 《中外建筑》2011,(10):43-45
本文以上海、厦门、广州三地廉租住房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心空间、宅间空间、宅前过渡空间、边缘空间,并指出现有住区目前在设计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和交往需要,创造充满活力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汪如钢 《华中建筑》2011,29(4):79-82
城市滨水地段的开发成为当今热点,旅游房产开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文中以御龙湾为例进行了设计探索,具体包括居住单元、生活场所、住宅户型生活性空间和空间格局、休闲节点、游憩路径体闲性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肖坚 《南方建筑》2006,(9):108-110
本文通过对南方住宅阁楼空间设计以及阁楼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构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改进方法,使得现代坡屋顶的阁楼以其经济、舒适、节能的优点,成为最明亮和最具吸引力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杜林君 《城市建筑》2013,(22):25-2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房屋建筑美学标准的要求也在上升。本文对美学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相关内容做了深入分析,为房屋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征,住宅设计要满足人们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另要适应在精神方面需求的差异。住宅要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充足的日照、绿色景观。动静分区,室内空间的私密性和灵活性的空间组合,凸窗、双卫生间、休闲阳台等等设置,提高居住质量、生活品质,成为舒适、健康、安全的住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和全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城市低收入群体、进城农民工等人群的一种安置手段和对商业住宅市场的一种补充,在现今社会实施推行已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对“弹性模居”这个竞赛项目的设计解读,希冀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空间,灵活组合单元,节地节能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锦都佳苑小区规划设计亮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锦都佳苑小区规划设计亮点的研究,说明了居民的住房理念正在从单纯的、片面的居住空间需求向更加完美、更加绿色节能、更加超前的居住环境空间转变,达到了完善居住小区规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皓 《中外建筑》2013,(8):56-57
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质是解决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探讨文化符号、生态设计、回应场地、可持续设计几个主流方向,以及国内外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际案例,指出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回迁安置房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昆明市正在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虽然从政策层面出台了不少有关回迁安置房的政策法规,但目前在设计层面还没有真正的举措,所以有关"城中村"改造中回迁安置房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设计只是关心指标是否达到,项目是否可以报规通过等硬性的指标,而很少有人关心到底适不适合回迁居民的居住与生活。该文通过对昆明市上东城回迁安置房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并做出试验性改造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回迁安置房设计应该从回迁居民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曦 《新建筑》2014,(4):98-101
目前中国大多数住区空间只具有景观上的美化作用,忽视了城市的多样性与人的交往需求。开放性住区的探讨虽指明了理论上的发展方向,但其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仍存在着差距,致使中国现有的住区无法找到合适的开放住区空间模型来指导实践。通过建立一个适用于苏南地区的高层住区空间模型,尝试在开放’隆住区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起衔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