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伟柱 《现代铸铁》2012,32(4):21-23
采用覆砂铁型铸造工艺试制了铸态QT550-10工作锚板。采用废钢增C工艺熔炼原铁液,铁液出炉温度1 500~1 520℃;采用低Mg低RE球化剂冲入法进行球化处理,球化剂加入量为1%,球化处理时间不超过60 s;采用含Ca、Ba、Bi的孕育剂进行多次复合孕育处理。生产结果:铸件球化率为2级,铸态抗拉强度605 MPa,伸长率15.6%,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覆砂铁型铸造工艺的优点;通过采用含Sb的专用球化剂、覆砂铁型铸造工艺,试制了铸态高强度、高伸长率球铁曲轴.结果表明:曲轴本体金相组织为球化等级2级、石墨大小6级、珠光体体积分数达到85%~95%,本体抗拉强度870~940 MPa、伸长率4.4%-6.0%,完全达到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获得了高温、低硫、低氧化的优质铁液。合理地设计了铁液化学成分,选用低稀土低镁FeSiMg6RE2球化剂进行盖包法球化处理,用含Ba的多元微量复合孕育剂进行孕育处理,稳定生产出了铸态高韧性QT450-18球铁。结果表明,铸件本体的抗拉强度达到456.3~500.6 MPa,伸长率达到18.4%~19.2%。  相似文献   

4.
工艺因素对铸态高韧性球铁伸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孕育处理、孕育剂的加入量、C和Si含量以及原铁液含S量对铸态高韧性球铁伸长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球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控制在下列范围:3.00%~3.80%C,2.5%~2.9%Si,<0.2%Mn,<0.03%s,<0.06%P,采用多次孕育工艺,可使球铁单铸试块的伸长率达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5.
叶建  周惦武  甘锐 《铸造技术》2005,26(10):861-862
为了稳定生产铸态QT400-18、厚壁100~200 mm的高炉冷却壁铸件,通过生产试验与调整,控制化学成分(ω):C=3.35%~3.80%,Si=2.5%~2.9%,Mn≤0.2%,P≤0.055%,S≤0.025%;冲天炉熔炼,采用球铁专用生铁和铸造焦,出铁温度1 500℃;采用低稀土FeSiMg8RE3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75SiFe在包内、出铁槽、浮硅及随流等多次孕育,获得铸态强度δb≥430 MPa,伸长率≥20%的铸态球铁铸件.  相似文献   

6.
柳靖  张平 《现代铸铁》2014,34(5):19-21
介绍了重卡后桥壳的铸件结构及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铸件的生产过程:为获得比例恰当的铁素体+珠光体混合基体组织,铸件终成分控制范围为:w(C)3.5%~3.8%,w(Si)0.9%~1.2%,w(Mn)≤0.3%,w(P)0.6%,w(S)0.05%;采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原铁液;冲天炉铁液经脱S后转入感应炉升温;选用低RE球化剂,采用冲入法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5SiFe孕育剂进行包内孕育,同时添加含少量Sb的孕育剂;浇注时用细颗粒75SiFe进行随流孕育。生产结果表明:铸态力学性能超过国家QT550-7标准,符合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选取鞍山本地生铁、重稀土球化剂和钡硅铁孕育剂等原材料,生产出铸态铁素体和珠光体混合基体的球墨铸铁.生产实践及试验表明,在给定工艺条件下,材质成分及打箱时间的控制,对铸态下稳定地获得球铁的期望组织和性能至关重要.打箱时间控制在16,~21h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控制伸长率在7%.~12%范围内,以适量Cu进行合金化,可有效控制球铁珠光体比例.同时,还给出了台车铸态球铁生产中相应的具体成分、球化和孕育工艺.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9,(4):380-381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以废钢、原料纯铁为主要炉料,通过Cu、Ni合金化,优质增碳剂增碳,利用钟罩法分别进行炉内预处理和球化处理,浇包冲入法孕育处理,树脂砂壳型,制备了铸态高强度高伸长率合成球铁Y块铸件。结果表明,石墨球化级别2级,石墨大小7级,基体组织细小,为珠光体-铁素体混合基体,其中珠光体的含量为65%,铸态合成球铁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763.0 MPa和11.2%。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速列车踏面清扫器本体铸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研制过程。为提高铸态铁素体含量和铸态力学性能,采用了类似于中硅球铁的成分,w(Si)量和w(C)量的控制范围分别为3.5%~4.3%和3.0~3.5%;为确保铸造工艺的可行性,采用铸造模拟软件进行了铸造过程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工艺进行了改进。生产结果,铸件强度和伸长率均高于QT500-7标准要求,铸件无内部和表面质量问题,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以废钢、原料纯铁为主要炉料,通过Cu、Ni合金化,优质增碳剂增碳,利用钟罩法分别进行炉内预处理和球化处理,浇包冲入法孕育处理,树脂砂壳型,制备了铸态高强度高伸长率合成球铁Y块铸件。结果表明,石墨球化级别2级,石墨大小7级,基体组织细小,为珠光体-铁素体混合基体,其中珠光体的含量为65%,铸态合成球铁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763.0 MPa和11.2%。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铸态QT700-3球铁滑枕出现异常石墨和球化衰退与孕育衰退等问题,将铁液化学成分调整为:w(C)3.4%~3.6%,w(Si)1.9%~2.0%,w(Mn)0.2%~0.4%,w(S)0.015%~0.025%,w(Cu)0.5%~0.8%,低量的P,以及微量的Ba、Bi、Sb等。采用重REMg球化剂进行倒包冲入法球化处理,球化剂的加入量为1.4%~1.6%;选用含Ba、Sb、Bi的多元复合孕育剂进行多次孕育处理。生产结果表明:铸态QT700-3滑枕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2种含Ba量不同的孕育剂用于厚大灰铸铁机床底座生产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高Ba孕育剂的单铸试棒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优于采用低Ba孕育剂的单铸试棒,而且所生产铸件的本体硬度也明显高于采用低Ba孕育剂的铸件。在不加Cu、Mo等贵重金属合金的情况下,采用w(Ba)量为10%的孕育剂进行包内孕育和浇注随流孕育,可以使铸件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均达到HT300的要求,铸件本体硬度为190~220 HB,硬度均匀性好,很好地解决了铸件表面硬度与内部硬度差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6DL、道依茨(Deutz)、6DM、6DN系列灰铸铁缸体铸件的力学性能要求。对材料性能不稳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稳定材料性能的试验研究内容,最后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采用预处理剂,提高铁液形核、抗衰退、受孕育能力;选用优质增C剂,增加石墨核心数量;改变铁液充型的进液位置;适当降低原铁液w(C)、w(Si)及w(Mn)量,提高w(S)量;降低GF300合金加入量,并将GF300合金改成随流变质处理剂,与随流孕育剂一同在浇注时加入到铁液中。结果显示:上述各系列缸体的本体抗拉强度已稳步提高,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同步带轮B264-14M55(4040)的铸件结构,详细阐述了其生产工艺:采用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封闭式浇注系统,浇口比为∑F内:∑F横:∑F直=1:1.25:1.36,轮缘处设置3个明顶冒口,轮缘外部放置5块随形外冷铁,轮毂底部设置外冷铁;选用低Si、低Mn、低S、低P的生铁,废钢选用45钢板及圆钢的下脚料,回炉料选用该牌号的浇、冒口及废铸件,利用1.5 t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采用堤坝式球化包进行球化处理,出炉温度控制在1 480~1 500℃,选用铁素体专用球化剂和Ba-Si-Fe孕育剂,并采取两次孕育的方法;采用高温石墨化2段退火工艺。最终生产铸件的球化等级为2级,石墨大小为6级,铁素体体积分数高于95%,力学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汽车铸件的结构以及技术要求,根据技术要求将球化处理后的化学成分控制在:w(C)3.6%~3.8%,w(Si)2.6%~2.9%,w(Mn)0.25%~0.45,w(P)≤0.030%,w(S)≤0.015%,w(Mg残)0.03%~0.04%,w(RE残)0.01%~0.02%,采用5 t中频炉熔炼,原铁液出炉温度控制在1 480~1 520℃,采用冲入法进行球化处理,选用低RE的FeSiMg6RE2球化剂,粒度为10~25mm,加入量为每包铁液量的1.1%;采用粒度为3~8 mm的CaBa复合孕育剂进行一次孕育,浇注时使用粒度为0.3~1 mm的高CaBa复合孕育剂进行二次随流孕育。最终生产铸件的球化等级控制在2~3级,石墨球大小6级,抗拉强度不低于600MPa,伸长率不低于10%,且珠光体体积分数及力学性能波动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6.
耐低温冲击风电球铁铸件生产工艺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风电类耐低温冲击球铁件的发展趋势。以生产QT350-22AL轴承座为例,介绍耐低温冲击球铁件的工艺要点,包括:(1)生产中必须选择高纯生铁,原材料中Si、Mn、S、P含量越少越好;(2)球化剂选用REMgSiFe合金,孕育剂必须具有较强的抗衰退能力,并进行2次孕育;(3)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铸件冷却速度,加强球化率在线检测;(4)通过热处理保证基体为全铁素体,以满足低温冲击韧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覆砂铁型铸造工艺试制了美国EMD高速机车用的球墨铸铁连杆。通过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和浇注工艺,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铸件的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球化级别达到2级;热处理后铸件本体基体组织中铁素体体积分数达94%;(2)铸件力学性能达到美国ASTM A 536-84标准,符合牌号65-45-12标准要求,即抗拉强度≥448 MPa,屈服强度≥310 MPa,伸长率≥12%,-20℃低温冲击值≥12 J/cm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MKJ水冷灰铸铁排气管的铸件结构及技术要求,并详细阐述其生产工艺:覆砂铁型铸造,采用带有过滤网和集渣包的半开放式浇注系统;型腔覆砂层为8~10 mm;在砂芯中安放芯骨,芯头以相连的方式来加强砂芯结构强度;孕育剂为75%的SiCaBa+25%的75SiFe,包内加入,加入量为0.4%,处理温度为1 500~1 515℃,浇注温度为1 410~1 440℃。最终生产的MKJ排气管无裂纹、漏气等现象发生;金相组织为:石墨全部为A型,石墨长度为4级,基体组织为95%的珠光体;抗拉强度为275 MPa,硬度为202 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