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费洪海  章国安  范盛超 《电视技术》2012,36(17):114-118
为解决认知无线Mesh网络中专用控制信道较难获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OMDP的机会式频谱接入MAC协议,在不需要中心控制器和专用控制信道的协调下,实现动态频谱感知和接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OMDP的接入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网络频谱利用率和吞吐量,性能最优,而基于贪心算法的接入策略,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性能,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干扰消减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分配过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消减的频谱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可用频谱分配给能够同时无干扰地接入同一频谱的所有认知用户来提高授权频谱的使用率.同时,该算法参考各个认知用户在初始阶段的可用频谱数量来为未分配到频谱资源的认知用户进行频谱分配,对频谱分配过程的公平性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认知用户数量较多、可用频谱紧张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胡庆  赵力力 《电视技术》2011,35(19):76-78
为了使认知用户可成功接入分配的频谱,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聚合的分布式频谱分配算法(SADSA),该算法以图论着色为模型,算法过程考虑了认知用户的带宽需求和认知设备的最大聚合范围,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认知用户接入率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高昊民  赵海峰  梁晓  穆晓敏 《电信科学》2013,29(10):114-118
如何设计最优的频谱感知与传输框架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重要环节。考虑频谱接入过程中数据传输中断对认知网络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输中断概率的频谱感知与传输模型,联合优化频谱感知和数据传输两个阶段,将问题建模为对主用户的干扰量约束条件下的非凸优问题,以最大化认知网络吞吐量为目标联合优化感知时间、传输速率,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求解与仿真。数值分析表明,引入传输中断概率后,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同时,在保护主用户和认知网络吞吐量、传输时延之间有了更好的权衡。  相似文献   

5.
为了最大化次用户系统吞吐量,同时减少信道选择过程中的计算量,在多条主用户信道的次用户多时隙系统中,用半马尔科夫链(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理论刻画次用户信道选择过程,并提出了对应的信道选择算法。在每一个时隙开始时,次用户选择部分信道进行感知,之后根据感知结果选择不同的传输功率接入信道,对于没有被感知的信道,次用户可以直接接入。对POMDP问题求解采用了最优策略、次优策略以及任意策略,并通过在不同仿真环境下的数值分析比较,论证了所提算法的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羽 《无线互联科技》2014,(3):78-78,123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认知用户的机会频谱接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跨层频谱接入的算法。此算法针对多认知用户贪心算法自私性的缺点,引入了分布式协作接入的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流程和MAC层设计细节。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在系统吞吐量和频谱利用率的性能上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林威  付宇  张钦宇  王野  王胜 《通信学报》2012,33(11):108-121
针对认知网络频谱接入问题,讨论了以往建模和理论分析中存在的不足.为了真实地模拟授权用户和认知用户的行为,对频谱接入策略重新进行建模,并利用矩阵几何法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事件调度法重新评估和比较了不同接入策略下的认知系统性能,针对不同业务类型选取最佳接入策略.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频谱切换和信道预留接入策略增大了阻塞率并有效地降低了掉话率,后者通过调整预留信道数目使认知系统吞吐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认知用户(CR)的机会频谱感知及接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部分可观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Dec-POMDP)的多用户频谱接入算法。在该模型框架下,相邻CR用户通过交换接入策略,以区域策略梯度方向为基准,对各个CR用户的接入策略做出调整,从而得到最优联合接入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授权用户的容量损失,提高了空闲频谱的利用效率,能够更有效地做出接入决策。  相似文献   

9.
认知无线电网络用户合作机会接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马志垚  曹志刚 《电子学报》2009,37(4):678-683
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用来解决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而突显出来的频谱实际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并缓解频谱分配紧张的局面.本文所关注的是多个认知无线电用户(SU)的机会频谱接入问题.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为避免和授权用户(PU)发生冲突,通常采用周期性感知方法,这将使吞吐量降低.本文提出了一种认知无线电用户间高效的合作方案.文中分析了用户合作的最好和最坏两种情况下系统吞吐量的解析解.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并比较分析几种方案下每个用户和系统吞吐量随用户数量的变化,得出了用户间有效的合作可以提高各自以及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卫星认知无线网络频谱感知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传统频谱接入机制效率降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多频谱感知的信道接入优化策略。认知LEO卫星根据频谱检测概率与授权用户干扰门限之间的关系,实时调整不同频谱感知结果下的信道接入概率。在此基础上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频谱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联合优化的判决门限选取策略,并推导了最佳感知频谱数量。仿真结果表明,认知用户能够在不大于授权用户最大干扰门限的前提下,根据授权信道空闲状态动态选择最佳频谱感知策略,且在检测信号信噪比较低时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接入授权频谱,降低了频谱感知不确定性对信道接入效率的影响,提高了认知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认知雷达是能够解决复杂背景下的目标探测问题的新概念雷达系统,它可以通过知识辅助智能自适应处理大幅度提升雷达性能.文中在分析了常规雷达面临的问题和性能瓶颈的基础上,介绍了智能化认知雷达的概念和基本架构,讨论了智能化认知雷达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这些关键技术对提升雷达性能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种综合法认知处理算法.通过仿真分析和实测数据对比,经过综合法认知处理后,能使杂波剩余大幅减少,信干噪比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认知技术诞生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军事方面,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的自适应跳频技术,另一个是民用方面,从软件无线电发展到认知无线电。目前,认知这个概念被应用到了雷达和电子战装备中,为未来信息作战系统向智能化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介绍认知技术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进一步描述认知技术在雷达以及行为学习型电子战上的典型应用,最后指出认知技术在未来电子战装备系统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讨论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认知系统中,软件无线电平台和认知引擎的接口实现。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XML语言描述的接口实现方法,并简单举例说明了如何对软件无线电平台处理能力和认知引擎配置参数进行描述,进而又阐述了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与认知引擎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文章为在软件定义无线电台上构建认知无线电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实现方法,同时提高了认知无线通信系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概念与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将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认知无线电在LTE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和其自组织网络形成两个方面的应用,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认知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认知电子战是未来电子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OODA环"理论,分析了认知无线电、认知雷达和以及典型认知电子战项目的认知原理,并对比赛博战的概念、特征和赛博作战认知过程,分析了认知电子战与赛博战之间的使能关系,探索认知电子战与赛博战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16.
Cognitive radio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aiming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adio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A cognitive radio device uses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 processors that run radio applications software to perform signal processing. The use of this software enables the device to sense and understand its environment and actively change its mode of operation based on its observations. Unfortunately, this solution entails new security challenges. Our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ecurity issues of the main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rchitectures of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e present vulnerabilities inherent to those systems, identify novel types of abuse, classify attacks, and analyze their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cognitive radio‐based systems. Moreover, we discuss and propose security solutions to mitigate such threat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结构迁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依据认知理论要求,从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知识内在联系上重新组织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授课知识的内在结构,探讨了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认知引擎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知无线电(CR)是一种智能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智能主要来自于认知引擎。认知引擎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推理与学习方法,实现认知环路,从而实现CR的感知、自适应与学习能力。认知引擎的要素包括建模系统、知识库、推理机、学习机和各类接口,涉及到知识表示、机器推理和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认知通信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通信网技术是在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和自组织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通信网技术。认知通信网能够感知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通信网各层的通信资源和能力,智能地适应环境和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变化。给出了认知通信网技术的内涵、研究现状、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对认知通信网的发展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认知电子战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利用电磁环境、目标环境和地理环境知识以提升系统性能是推动认知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介绍了认知电子战的基本概念和国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开展认知电子战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根据认知电子战的特点对认知电子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