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动态测振实验和分析方法,针对某型号平台系统在生产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动、静态测试参数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平台结构系统进行了大量振动实验,测出了平台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找出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惯性平台回路系统和控制系统,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航空吊舱稳定平台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指出稳定平台在光电吊舱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对两轴两框架系统和两轴四框架系统两种典型稳定平台的结构原理、气动外形和驱动方式等进行了介绍,确定了设计方法,并对两种稳定平台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指出两轴四框架系统是稳定平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车载炮姿态平台的机电液系统,采用了半开型V型块转轴、球头支撑、液压缸万向铰接结构,以及通过有限元优化设计了大型平台。该液压系统采用平衡阀实现了平台的高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倾角传感器及电液伺服阀实现了平台的闭环控制。实践表明,采取的各项方案均能实现系统要求的功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将企业即时通讯平台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整合,并探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即时通讯平台的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框架四轴平台系统的飞转判断算法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平台系统产生飞转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三框架四轴平台特点设计了基于软件实现的飞转判断算法。当惯性平台系统出现框架超速时,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飞转的快速判断,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飞转判断的虚警率,有效预防由于平台飞转造成的巨大损失,对于提高平台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套基于PMAC运动控制卡的陀螺稳定平台系统。该系统以PMAC为核心控制模块,光纤陀螺为速度环反馈传感器,光电编码器为位置环反馈传感器,实现了稳定平台的位置跟踪和伺服稳定两个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结构,分析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伺服控制算法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达到稳定平台性能要求,系统稳定性好且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设计仿真技术的进步为改进红外成像导引系统的设计手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红外成像导引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流程等,提出了红外成像导引系统综合设计体系,它是方案设计平台、各学科专业平台、协同仿真优化平台、快速原型平台在支撑环境上的集成。最后指出了综合设计体系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动态测振实验和分析方法,针对某型号平台系统在生产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动、静态测试参数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平台结构系统进行了大量振动实验。测出了平台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找出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惯性平台回路系统和控制系统,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惯性平台测试内容、测试参数和VXI总线性能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总线测试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VXI总线的惯性平台自动化测试系统.文章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实现.应用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性能稳定,能够大大提高惯性平台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浮球平台     
本文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浮球平台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浮球平台的支承系统、电源与信号传输系统、温控系统、加矩系统、姿态读出系统、自对准与校准系统、电子系统及惯性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1.
杨旭 《航空兵器》2010,(2):42-46
介绍了空空导弹引战系统六节点仿真平台的建设方案,采用HLA的分布式仿真技术以及三维视景仿真技术构建,各节点通过以太网互联,可以提供高速并行分布式的计算及可视化演示与输出能力。它作为引战系统的集成仿真平台,可进行多方案选优和系统级的评估,快速验证引战系统总体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武器装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平台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专家系统平台的概念及在军事领域中应用的意义.详细描述了建立专家系统平台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方式等关键内容.提出了一种多知识表示、多推理方式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人机交互平台存在的问题,建立软硬件全国产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边缘计 算的无人系统末端平台。将信息融合技术、5G 通信、自组网通信、人工智能以及嵌入式处理器应用等内容进行集约 集成,对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末端平台的功能框架进行设计,形成一种在多功能多用途、智能化及人机交互友好的操 控平台。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兼备无人系统多种功能,符合无人系统发展方向,可为无人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的 研制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嘉麒  魏曙光  廖自力  臧克茂 《兵工学报》2021,42(10):2049-2059
为进一步推进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全电化陆战平台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技术,面向未来陆战战场和新型战争形态阐述全电化技术在提高陆战平台机动性能、持续作战、战斗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分析陆军装备轻型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军陆战装备的发展概况,从全电化陆战平台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车载综合电力系统、电磁武器、电磁装甲防护4个方面详细剖析陆战平台全电化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探究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揭示全电化陆战平台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出陆战平台在电机、电力系统、电磁等方向的发展思路,探索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坦克炮伺服控制系统中存在环境干扰、被控对象内部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研发了一套坦克炮伺服控制测试平台.描述了该测试平台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设计以火控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为系统核心的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三闭环控制系统,采用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对参数进行实时整定,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上位机的数据采集、各模块通信与神经网络PID控制,并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能满足坦克炮伺服控制系统测试要求.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为稳定并改造跟踪平台的性能,针对现有文献侧重于理论研究的问题,构建机载四框架稳定跟踪平台的原理样机。以某型号机载四框架稳定跟踪平台项目为研究对象,介绍平台的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伺服控制回路和自动跟踪控制回路,并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理论分析正确,控制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舵机电动力加载台的控制系统,论述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加载台建模与建模中抑制多余力的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对辅助实物舵机电动力加载台的设计、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空军精确打击能力,完善空地精确打击作战理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精确打击理论和空地精确打击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空地精确打击体系的内涵、物理构成以及关键技术。空地精确打击体系是信息技术、精确打击武器和智能作战平台的有机结合,主要由侦察监视平台、指挥控制系统、数据链系统、武器发射平台和制导武器系统等组成。构建该体系,必须突破信息化作战体系、战场信息综合处理、体系作战信息应用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关键技术。该结论对完善航空弹药武器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基于PXI总线和LabWindows/CVI软件平台的反坦克导弹测控平台的研制方案,结合信号特性对平台的组成和总体技术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软硬件设计方法及系统容错设计.从导弹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动态性能评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态测控思想.使用证明,该平台工作可靠,出色地完成了对反坦克导弹装备的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装甲车辆乘员信息作业人机工效试验需求,设计开发了装甲车辆信息系统人机工效试验平台。分析了试验平台的系统方案,包括主控系统、模拟测试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依据实车环境设计了试验座舱及控制台、操作模拟装置和综合测试装置;采用嵌入式测试方法,将绩效测试功能嵌入到作业模拟过程中,开发了主控软件、信息终端软件和射击模拟软件;通过具体实例对试验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平台能够实现乘员信息作业绩效的全程测试,以及乘员认知能力、脑力负荷和生理参数的综合测试,有效甄别相关因素对乘员信息作业绩效的影响,为准确测量乘员信息作业绩效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