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离子热法合成分子筛是新型的分子筛合成方法。离子液体独特的特性为合成新型分子筛及研究分子筛合成机理提供了新方法。综述了离子热法在合成分子筛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新型分子筛的合成、合成机理的研究及合成方法等,并展望了离子热法合成分子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霍健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7):154-155,158
绿色化学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来自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对其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在介绍了绿色合成化学的概念、理论和特点;并总结了几种新型的合成方法。包括超临界合成法、微波合成法、等离子体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等绿色合成方法,并分别对其合成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最后,对未来绿色合成化学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了近些年介-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工作,从两种主要的复合方式入手,综述了原位合成方法和后合成法。原位合成法主要包括单模板合成法和双模板合成法,后合成法主要介绍了孔壁晶化法、附晶生长法和微孔沸石硅源法三种代表性的合成方法。文章并分别对归属每种合成方法的具体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介-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进行了综述展望。  相似文献   

4.
苯甲醛电合成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苯甲醛电合成的发展概况,详细地介绍了间接电合成法、成对电合成法和超声电合成法3种苯甲醛合成技术,并着重介绍了Mn3+/Mn2+电解媒质作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应用情况,指出超声电合成法将是合成苯甲醛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国际国内中孔分子筛的合成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分子筛合成的新方法、模板剂的作用、合成机理、影响合成的因素、元素掺杂等合成中的关键问题 ,并展望了分子筛合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3,4-二氢嘧啶-2 -酮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最近6年来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合成法、绿色合成法以及天然产物合成中的一些研究进展,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详尽的文献综述。有望在药物合成、不对称合成和天然产物合成方面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电合成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而价廉的方法合成陶瓷薄膜和纳米材料。总结了电合成反应的特点 ,讨论了影响电合成反应的因素 ,综述了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氧化物的各种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吴磊  肖定军  叶和珏 《化学世界》2004,45(11):603-609
介绍了目标导向合成和差异导向合成的基本概念,扼要阐述了目标导向合成在药物合成上的应用,着重综述了差异导向合成的固相有机合成法和液相有机合成法在合成有机小分子库以备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认为差异导向合成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作用必将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结构、种类、性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二元酸合成法、异氰酸酯合成法、阴离子聚合合成法、一步合成法、酯交换法、动态硫化工艺这几类合成方法.并针对每一合成方法,分别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合成天然气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合成天然气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煤直接合成天然气、煤经合成气制取天然气、CO2甲烷化合成天然气、生物质合成天然气、焦炉气合成天然气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应设备。综合比较了各种合成天然气技术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展望了合成天然气技术的工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吡虫啉工业化合成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志明 《世界农药》2011,33(5):10-13
回顾了我国吡虫啉工业化的历史,阐述了我国吡虫啉工业化的现状。对3-甲基吡啶氧化法、苄胺-丙醛环合法和3-甲基吡啶直接氯化法3种吡虫啉合成工艺路线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3-甲基吡啶氧化法和苄胺-丙醛环合法有希望替代传统环戊二烯环合法合成吡虫啉。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raise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imidacloprid pesticide in an aqueous solution. To this end, imidacloprid was degraded using TiO2 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on a glass plate under UV light illumination. The effects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imidacloprid, pH, and light intensity) on the activity of TiO2 nanophotocatalyst and the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iO2 had impressive photocatalytic proficiency in the presence of UV-C light irradi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imidacloprid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 The highest efficiency for the removal of imidacloprid (R%?=?90.24) was obtained i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0?mg?L?1 imidacloprid, pH?=?5, and light intensity of 17?W?m?2 after 180?min. The results of the mineralization studies represented a subtractive trend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an increase in the mineralization products during the reaction time.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吡虫啉合成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2000年以来2-氯-5-氯甲基吡啶和吡虫啉的多种合成方法.2-氯-5-氯甲基吡啶的合成采用环戊二烯环合法,需研发有利于环境的绿色生产工艺,减少三废,治理三废.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一步氯化成2-氯-5-氯甲基吡啶的工艺应进一步改进.吡虫啉合成中用五氧化二磷脱水法和过量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法收率接近90%.纯度达95%以上,是较佳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吡虫啉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高仁君  白建军 《农药》1997,36(5):13-14
本文对吡虫啉的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以3-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了吡虫啉,总收率为43%。  相似文献   

15.
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学 《应用化工》2008,37(2):224-227
以悬浮率(≥90%)、筛析、分散性、热贮[(54±2)℃,14 d]稳定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高效氯氰菊酯10.0%,吡虫啉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分散剂HY-1 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70.35%。产品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16.
吡虫啉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吡虫啉的几种合成方法,通过实验比较选出了一种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何秀玲  李艳波  刘月  冷阳  张一宾 《农药》2012,(9):696-697
[目的]测定增效吡虫啉对豆蚜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种增效吡虫啉对豆蚜的24 h致死作用,同时以市售的35%吡虫啉悬浮剂为对照。[结果]31%增效吡虫啉悬浮剂SE-6-4防治豆蚜的效果最佳,其LC50值为5.2673 mg/L;其次为31%增效吡虫啉悬浮剂SE-1,LC50值为7.7441 mg/L;35%吡虫啉悬浮剂的LC50值为10.5630 mg/L,豆蚜对其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31%增效吡虫啉悬浮剂SE-6-4和SE-1是2个良好的制剂产品,具有减量同效的应用价值,可将其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8.
20%吡虫啉·氯氰菊酯悬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吡虫啉.氯氰菊酯悬浮乳剂的配方和贮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配方组成:吡虫啉10.0%,氯氰菊酯10.0%,亚甲基双萘磺酸盐1.5%,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2.5%,S-150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改性磷酸脂1.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0.5%,硅酸镁铝2%,黄原胶0.3%,乙二醇3%,正辛醇0.5%,水59.2%,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 d]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符合悬浮乳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球的制备及释放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丽鸿  赵静 《精细化工》2005,22(9):653-657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吡虫啉为模型药物,采用双组分交联剂的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吡虫啉/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球,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凝胶球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凝胶球性能影响,利用体外释放实验测定了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球的释放特性。研究表明,采用氯化钙-戊二醛双组分交联剂可获得外形规整而表面带有皱褶的载药凝胶球;交联凝胶球中吡虫啉与羧甲基壳聚糖间无化学键合;交联凝胶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随交联时间和氯化钙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随戊二醛体积分数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吡虫啉释放速度,随交联剂中氯化钙浓度和戊二醛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随交联时间变化不显著。在较佳条件下可制备载药量为25.71%的吡虫啉/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球,控释时间可达6 d;释放机理初步确定为Super CaseⅡ型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20.
王旭  于福利  雷琪  王素琴 《现代农药》2012,(5):30-32,43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混剂中多杀霉素和吡虫啉的含量。使用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和乙腈为流动相,在250 nm波长下,同时分离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中的多杀霉素和吡虫啉。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和吡虫啉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和0.999 4,标准偏差为0.021 7和0.051 7,变异系数为1.06%和0.37%,平均回收率为99.98%和10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