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定量金相和产品力学统计分析了CSP工艺下Q345B铁素体细晶强化与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CSP生产线采用合适的控轧控冷技术,能有效提高Q345B的屈服强度,为Q345B降低合金成本找到合适的工艺。  相似文献   

2.
陈良  张超  朱帅  康永林 《钢铁》2014,49(1):57-61
 介绍了CSP线的工艺设备特点,通过对CSP连铸过程的优化设计和铸坯质量控制,采用武钢自主开发的加热工艺(1180 ℃的出炉温度),850~920 ℃终轧温度,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层流冷却方式和高温(600~630 ℃)、低温(570~600 ℃)卷取对钢种力学性能的影响,生产结果表明:头部连续冷却对于晶粒细化作用明显,600~630 ℃卷取有利于大量细小TiC粒子的充分析出,析出粒子尺寸低于20 nm的占70%以上,析出强化作用明显。冷却速度和薄规格强化造成的细晶强化和卷曲温度引起的析出强化共同决定着薄规格产品的力学性能,在优化冷却和卷取制度的基础上开发了厚度1.2~6.0 mm,屈服强度500,600和700 MPa超高强度带钢。武钢CSP生产的薄规格超高强带钢在集装箱、汽车结构钢等高端市场的成功应用表明,薄规格超高强带钢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对结构轻量化及节能减排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C-Mn钢Q345B中Mn合金消耗,采用Ti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思路,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保证Q345B钢的强度.该钢种在天铁1 750 mm半连续热连轧机组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热轧加热温度1 200℃,终轧温度在840~880℃,卷取温度在550~620℃.通过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使钢板获得了良好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与企业连续化生产之间的矛盾,研究了一种采用Q235B普碳钢连铸板坯,通过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分别轧制生产Q235B和Q345B两种强度级别的热轧钢板的工艺。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化学成分,采用低温加热制度、低温大压下轧制、快速冷却等控轧控冷工艺,所生产的Q345B钢板内部组织晶粒细化,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实现了Q235B和Q345B两种强度级别热轧钢板的柔性轧制。  相似文献   

5.
青钢以Q235碳素钢为原料,适当调整C、Si、Mn等元素含量,采用临界奥氏体区控轧和轧后控冷的工艺,实现了Φ6~Φ10 mm规格HRBF400细晶粒热轧钢筋的批量生产。对产品性能的组织、性能检验表明,HRBF400细晶粒钢筋微观组织均匀,力学性能稳定,各项性能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细晶粒钢是近二十年来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前沿领域,本文以普碳钢Q235A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实验和大生产试验,寻找合适的板坯加热温度和控轧控冷工艺。最终采取降低加热温度、合理控轧控冷,达到细化晶粒、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热轧Q235B钢卷开卷过程中出现的横折缺陷,在不改变Q235B钢现有化学成分和不增加生产工序的前提下,研究了横折缺陷与钢卷板形、轧制工艺参数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降低Q235B卷取温度至580℃以下,可有效消除横折缺陷。  相似文献   

8.
唐山不锈钢1580热轧生产线极限薄规格带钢生产稳定性差,本文分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板坯加热温度的均匀性、轧制过程温度、轧制设备精度、轧制稳定性及层冷工艺等。通过调整板坯加热工艺和加热炉操作工艺,优化粗轧机末道次的负荷分配,优化精轧机负荷分配,调整轧制模型预设参数取值方法等措施,1580热轧生产线成功开发生产了235 MPa强度的1 250 mm×1.2 mm规格的产品,同时提高了薄规格产品的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验和对比分析Q235B焊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找到了导致Q235B焊管横裂缺陷的原因。在原料钢带生产过程中,转炉出钢过程中出现下渣或散流、带钢终轧温度高、层流冷却效果差,造成磷、氮含量高和晶粒粗大,导致原料带钢脆性大是主要原因。对出钢口进行及时维护、合理设定控轧控冷工艺可以杜绝该质量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Q235B控轧控冷在CSP生产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挺  李荣清 《包钢科技》2005,31(2):14-16
利用CSP工艺生产的钢带为本质细晶粒钢的特点,结合控制轧制和冷却技术,使Q235B钢种达到了Q345B钢种的催能,降低了合金元素的加入量,低温冲击韧性有所提高,充分发挥了CSP生产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屈强比偏高是CSP低碳产品的共性问题。为降低CSP低碳酸洗钢SAPH370的屈强比,采取了不同轧制工艺(终轧温度FT7、卷取温度CT和冷却方式)进行试验,对不同工艺下的低碳酸洗钢的力学性能、晶粒尺寸和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APH370钢采用终轧温度(FT7)为860℃、卷取温度(CT)600℃、后段快速冷却的工艺,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屈强比可降低到0.8以下。观察到铁素体晶粒粗化、珠光体弥散分布。分析表明:CSP采用后段快冷工艺与传统热连轧的两段冷却工艺相当,有利于获得合适的铁素体晶粒度和弥散分布的珠光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系列不同成分板式金具工件和5炉不同碳含量实验钢力学性能检测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碳含量对电力铁塔金具用Q235B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Q235B材料强化作用取决于多种强化方式叠加产生复合作用,随着碳含量增加,铁素体基体中固溶强化作用逐渐增强;第二相即珠光体体积分数增加,其起到的强化作用增强。分析得出:随着碳含量增加,Q235B钢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增加,强度升高,韧塑性降低。碳含量(质量分数)小于0.068%时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少,材料强度降低。出于金具服役安全性考虑,电力铁塔金具用Q235B钢中碳含量在标准范围内应保证不低于0.068%,保证材料足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底以来,武钢低碳钢(主要指Q235B薄材)出现大量折皱缺陷。通过调查分析现场生产数据及多轮试验数据,发现带钢钢质偏软以及板型不良是造成折皱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C、Mn含量以及采用微边浪轧制可以减少折皱缺陷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显微镜、EBSD等方法,对Nb-V-Cr复合微合金生产的X70管线钢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工艺条件下,随着卷曲温度的降低,管线钢组织由粒状贝氏体转变为贝氏体铁素体,M-A组元也随着卷曲温度的降低而减少。轧后弛豫条件下,组织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及退化珠光体。卷曲温度470℃时,管线钢屈服强度最大,为680 MPa,而卷曲温度降低至380℃时,管线钢冲击功最大,为287 J。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南阳汉冶特钢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模铸浇注、钢锭加热、3800轧机轧制及热处理,成功地在转炉-LF+VD精炼-模铸浇注-加热-轧制-正火热处理生产线开发出了420 mm特厚保性能、保探伤低合金结构钢Q345B钢板。热处理后钢板性能检测,屈服强度在305~350 MPa,抗拉强度在500~555 MPa,伸长率在23%~28%,20℃纵向冲击功在109~287J,性能指标均达到了250 mm厚Q345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CSP工艺条件下钢的动态再结晶规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CSP工艺生产的Q235B钢连铸坯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变形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下Q235B钢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试验中Q235B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适宜条件为:变形温度970℃以上、应变速率在5/s以下。再结晶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通过热模拟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出了其动态再结晶模型为Z=εexp(289.58/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