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新型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苯甲醇和乙酸反应合成了乙酸苄酯,探索反应各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4^2-/ZrO2-Nd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2.0(乙酸用量为0.2mol前提下),催化剂用量为1.8g,带水剂环己烷12mL,微波辐射功率550W,辐射时间25min,酯化率可达96.3%。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固体酸S2O28-/Fe2O3-SiO2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S2O^28^-/Fe2O3-SiO2固体酸为催化剂,以乙酸、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丁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固体酸催化剂前驱体经微波陈化处理,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0.8g(乙酸用量为0.2mol的情况下),带水剂为10mL,反应时间为3.0h,酯化可达到97.7%,可重复利用6次以上。  相似文献   

3.
磁性固体超强酸ZrO2/SO4^2—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备了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用于乙酸和正己醇的酯化反应,对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乙酸用量为0.1mol时,醇酸摩尔比为1.8,催化剂用量为1.5g,15ml苯作带水剂,反应时间为1.5h,其酯化率可达89%以上,同时利用催化剂的磁性可将催化剂迅速分离。  相似文献   

4.
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苄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义文  李蕾  陈慧宗 《化学试剂》2006,28(11):665-66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催化剂颗粒直径在25nm左右,比表面积测定:71.03m^2/g。酸强度-12.70〈Ho〈-11.99。并对合成乙酸苄酯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苯甲醇与乙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用量为6%苯甲醇的质量时,酯化率可达92.04%。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并可活化再生。  相似文献   

5.
相转移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季铵盐为催化剂,乙酰氯与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当醇酰比为1:1:8。催化剂用量为2.5g,反应温度为10℃,反应时间为20min时,乙酸正丁酯的产率可迭85%以上。  相似文献   

6.
肖容华  徐景士 《广东化工》2009,36(11):55-58
制备了纳米级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Al2O3-SiO2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酸和正戊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复合氧化物中n(Zr):n(AD:n(Si)=1:4:1,浸渍液(NH4)2SO4浓度为2mol/L,600℃焙烧3h,n(酸):n(醇)=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4.4%,在130℃下反应6h,乙酸戊酯的收率为89.13%。并通过XRD、IR、流动Hammer指示剂法以及TEM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的酸强度为-12.70〈Ho≤-11.99。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如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对乙烯降冰片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乙烯降冰片烯在Na-Na2CO3/γ-Al2O3,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作用下异构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时间30min、温度不高于25℃、m(催化剂):m(乙烯降冰片烯)=1:50转化率可达99%以上,选择性接近100%,反应条件温和,并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杨水金  肖继  梁永光 《化学试剂》2002,24(2):107-108,121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多相催化剂,通过乙酸和异戊酯反应合成了乙酸异戊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产主的影响,结果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0%,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11-122℃,产率可达96.3%。  相似文献   

9.
全氟磺酸树脂膜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氟磺酸树脂膜为催化剂得到冰乙酸和异戊醇反应合成乙酸异戊酯适宜的反应条件。当n酸:n醇=1.2:1,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反应物总量的2%,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5h的条件下,酯收率可达98.1%。该催化剂使用后无须任何处理可重复使用,是一种稳定性好的环境友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SO42-/TiO2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玲  余东  史玉杰  徐洪  仲丽 《化学世界》2005,46(8):495-497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催化乙酸和环乙醇合成了乙酸环己酯。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n(乙酸):n(环己醇):1.0:1.2,SO4^2-/TiO2用量为乙酸质量的10%,反应时间90min,酯化率达92.3%,并与其它催化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以SO4^2-/TiO2为催化剂,具有催化剂量少、重复使用效果好、反应时间短、酯收率高、方法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掌握Fe2+/H2O2体系O2的生成路径,可为避免H2O2无效分解,开发经济高效的Fe2+/H2O2体系利用技术指明方向。采用添加自由基捕获剂的方法,探究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进而确定O2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Fe2+/H2O2体系内不会产生大量O2-·,O2-·不是生成O2的主要反应物质;O2-·被全部捕获后,体系中仍产生大量O2-·,但此时无O2生成,证明生成O2的反应由·OH和HO2·两种自由基直接参与。分析认为反应·OH+HO2·-H2O+O2是体系内O2生成的主要路径。控制Fe2+/H2O2体系定向生成·OH,抑制HO2·的产生,是提高Fe2+/H2O2体系中H2O2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何扣宝 《化学世界》2007,48(11):675-677
采用一锅法的工艺通过甲基丙烯酸先酰氯化,再与2,2,2-三氟乙醇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酯化的方法,方便快捷地制备了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最佳反应条件是:二甲基甲酰胺(DMF)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用量为5%~10%(质量比),甲基丙烯酸∶氯化亚砜∶2,2,2-三氟乙醇=1.1∶1∶0.9(摩尔比),反应温度为50~60℃,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张学平  崔瑞芝  刘乾  桑世华 《化工学报》2016,67(11):4552-455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两个三元体系PbCl2-ZnCl2-H2O和CaCl2-PbCl2-H2O在373 K时的相平衡,测定了平衡溶液的溶解度和密度,并根据溶解度数据和对应的平衡固相绘制了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根据相图对单变量曲线和结晶区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两个三元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和型,均无复盐和固溶体生成,有一个共饱点,两条单变量曲线,两个结晶区。平衡液相对应的固相由XRD确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SC(NH2)2-H2O2-Cu2+-OH-封闭体系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秋玲  张洪林 《化学世界》2007,48(1):16-17,22
利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体系热功率随时间的改变。对于SC(NH2)2-H2O2-Cu2 -OH-封闭体系,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体系的单峰振荡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振荡周期,并由此计算出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并得到下列关系:1t∝c-0.3355  相似文献   

16.
17.
生产乙炔对电石的要求及乙炔清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外乙炔大部分仍是由电石制得。然而由于工业电石除CaC2 外还含有很多杂质 ,所以生产乙炔不仅要求电石的纯度、粒度 ,还要求水温。一般电石的块度采用 8~ 2 5mm ,发生器温度控制在 85± 5℃ ,乙炔气体中含H2 S、H3 P、NH3 等气体会使氯乙烯合成氯化催化剂活性下降。因此 ,必须对乙炔气体进行清洁。采用次氯酸钠液体的氧化性将乙炔中的杂质氧化成酸性物质而除去。  相似文献   

18.
PbBr2-PbCl2-PbF2-PbO-P2O5系统玻璃形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PbBr2-PbCl2-PbF2-PbO-P2O5系统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系统的玻璃形成区,测试了一些玻璃的特征温度,结果表明,加入5%PbO的5%PbF2都使玻璃转变温度升高,玻璃形成区缩小,并向PbBr2方向偏移,同时加入2.5%PbO和2.5%PbF2同样提高了玻璃转变温度,但却增大了玻璃形成区;继续提高PbO和PbF2的加入量,玻璃形成区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9.
20.
BaAl2-2xLi2xSi2O8-2x (x = 0, 0.005, 0.0075, 0.01, 0.02, 0.03) ceramic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sintering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s provided by the Cambridge Sequential Total Energy Package (CASTEP) software were introduced to the BaAl2Si2O8 (BAS) system. In an effort to confirm the site occupied by Li+, we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energy and final energy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Li+ doped BA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Li+ should substitute Al3+ to promote the hexacelsian-to-celsia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id of generated oxygen vacancies. The sintering behavior, crystal structure, surface appearance,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Completely transformed celsian could be obtained when x = 0.005–0.03, which lowered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from 1400 °C (x = 0) to 1300 °C (x = 0.03), as well as strikingly improved the compactness, quality factor (Q × f) value an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onant frequency (τf) of BAS ceramics. When x = 0.1, unveiling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Al-position ion substitution, BaAl1.98Li0.02Si2O7.98 ceramic sintered at 1350 °C for 5 h exhibited a supreme Q × f value of 48,620 GHz, and the εr and τf values were 6.99 and -23.29 × 10?6 °C?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