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代大明宫翰林院设立于唐初。史载文字中,仅叙其位置在宫内的麟德殿之西,然而始终未得图绘印证。1980年至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对大明宫翰林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布了翰林院的考古报告。本文主要以唐大明宫翰林院建筑遗址的考古报告为依据,参照历史文献和相关建筑复原资料,运用建筑复原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推导,讨论翰林院的建筑形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进行研究性复原。  相似文献   

2.
文物复原是遗址保护与展示的一种方法,复原前,需权衡遗址价值及文物原状的重要性,并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文物法给复原项目提供法律依据,符合东方木构建筑的保护特点。惠州东坡祠是东坡寓惠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价值高于遗址现状。通过历史图文资料的整理及考古挖掘比对,结合建筑地域时代性特征,再现东坡寓惠居所及后人精神文化集散地。  相似文献   

3.
杜骞  曹永康 《建筑师》2019,(3):83-87
我国采用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保护并活化考古遗址已有20余年的实践,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展示手段及运营管理上仍有待研究。意大利在2012年由国家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发布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活化利用指南》,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对考古遗址公园最系统性的阐述。本文从建筑与规划视角,重点解读《指南》对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义、对公园类型的区分,以及对考古遗址与景观的阐释与规划设计方法,并提出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关于阿房宫历史文献记载以及近年来阿房宫及秦、汉时期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同时在前人对西安历史地理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复原了阿房宫周围的历史山水格局,研究了阿房宫与周围山水格局之间的关系。此外,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湖泊遗迹,结合秦汉时期其他宫苑理水造园的实例考证推测,认为这些湖泊遗迹是正在建造当中的引水所造的人工园林水景。  相似文献   

5.
徐婧 《城市建筑》2014,(12):256-256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遗址博物馆的建筑、搜集整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等相关资料;并且通过游客调研问卷,获取经验、意见、评价、感受、感想、建议等信息,来进一步了解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北发现了一处完整的乡村聚落遗址及4处庭院建筑遗址,编号为一~四号庭院建筑遗址,发掘出了房屋瓦顶、墙基、水井、厕所、池塘、田垄、树木、道路等遗迹与生产、生活遗物。形象而直观地展现了汉代乡村聚落与农耕布局。本文依据考古资料、相关的文献记载及建筑明器、画像砖石、壁画等图像资料,对一、三、四号庭院建筑遗址的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建筑做法与技术及建筑形象进行了研究与初步的复原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宇  姚军  成斌 《安徽建筑》2012,19(1):55-56,61
目前,我国正积极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然而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是实践操作先于理论研究的新生事物。文章尝试对考古遗址公园概念中的"考古遗址"与"公园"的定位进行了辨析和界定,突出了考古遗址的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且分析总结各阶段的特征,同时对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政策和纲领性文件进行整理,使读者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有清晰的认识,为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8.
唐宇华 《城市建筑》2023,(15):14-18
文章通过研究章华台发掘遗址,总结章华台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尝试对现有章华台建筑复原研究进行补充,并为未来楚建筑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首先介绍章华台遗址的相关研究背景;其次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章华台遗址分为六个部分,按这六个部分依次梳理相关信息,分析出章华台遗址功能分区和各分区具体功能,绘制出章华台发掘遗址平面布局复原示意图,为接下来复原推论章华台平面布局打下基础;然后根据前文分析,结合先秦时期宫殿建筑平面布局特征,完成对章华台建筑平面布局的复原推论;最后依据以上分析,绘制出章华台平面布局示意图,总结章华台建筑平面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属国渤海国都城上京城东内苑遗址的考古发掘内容非常丰富,有主体殿堂、廊庑、大池、池边有山、池内有岛,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辑录和读解,对唐代绘画、敦煌壁画等相关图像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其他唐代苑囿遗址考古资料的研究,对东内苑的组成内容、景观结构与池岛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内苑的景观原貌和其中的主体殿堂、亭榭等主要景观建筑进行了探讨和复原。  相似文献   

10.
干栏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的重要形式。该文以云南古滇国遗址出土青铜器建筑模型为主要考证对象,结合当前建筑史及相关历史、考古研究成果,探析这一时期干栏建筑的主要特征,为西南地区干栏建筑整体性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梁伟 《中国园林》2022,38(6):127-132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2.
从新石器时期发掘的文化遗址,到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记载,再到今天保留下来的历史实物来看,坛是一种三层建筑高台,做祭祀跪拜之用。本文从建筑学角度,运用实证方法,将考古发掘资料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坛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建筑师》2017,(1)
唐东都洛阳上阳宫园林遗址位于今洛阳市支建街,20世纪90年代发现。遗址总面积为1648.6m~2,是上阳宫皇家宫苑中一处园林的局部。发掘内容丰富,有池、卵石园路、6座假山和3段廊址。根据考古信息,结合历史文献与唐代绘画、敦煌壁画、出土明器等相关图像信息以及其他唐代苑囿遗址的考古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复原探讨,明确了这处园林的景观主体是由石景与水景构成,主要建筑为组合变化的廊,这些都体现出了唐代的造园风格。  相似文献   

14.
《华中建筑》2021,39(8)
愍王陵位于武汉市龙泉山地区,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遗址,建于明代中期,毁于明末,是武汉明楚王墓群中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目前湖北省政府颁布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愍王陵所在的龙泉山明楚王墓群作为明代考古遗址公园入选,愍王陵在此遗址公园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以愍王陵中的主体建筑享殿为例,通过实地测绘、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建筑复原资料,还原了其营造尺。此外,基于清《工程做法》的面阔和进深计算方式及《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的斗口和攒档取值范围,利用实测柱网数据进行验算,形成一套新的斗口计算方法,适用于明代中后期的官式建筑斗口复原。并对享殿整体建筑进行数字化虚拟建造,探讨复原工作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这座图书馆将一处考古遗址整合为建筑的核心要素,成为一座文化地标。一处14世纪的马里尼德时期遗址是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核心。考古挖掘成为了这座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一部分,建筑师与负责遗址挖掘的考古学家一起在图书馆与马里尼德遗址之间营造出一种开放性和通透感。图书馆功能垂直分布在7层高的体量中,其中有3层都可以俯瞰考古遗址。建筑包含多个不同组成部分,但建筑师希望赋予它整体感,因而将  相似文献   

16.
李德喜 《华中建筑》2000,18(1):132-135
文章以考古发掘的楚都纪南城松30号台基遗址试作初步探讨,并对该遗址建筑进行了复原研究,同时对其房屋的形制、结构、门窗、装饰及色彩、工程技术及该殿堂的性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营造尺与建筑营建密切相关,营造尺尺度的考证是古代建筑研究和复原设计的基础,但目前学界对西汉时期的营造尺尺度的认知存在巨大分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献、出土实物尺和西汉重要建筑遗址的考古资料,对西汉营造尺尺度进行辨析,认为一尺取 23.1 厘米为宜,且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数值可在上下 5% 范围内浮动。  相似文献   

18.
衙署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存的宋代园林却尚无完整实例。洛阳东城发掘的宋代衙署庭园遗址,无疑为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以考古发掘报告及现存遗址作为复原基础,结合同期衙署园林营建背景、建筑规范等资料为复原依据,相关绘画为佐证,对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建筑艺术、植物配置、理水、空间意境等方面对其庭园造园意匠进行分析,总结该衙署园林的园景与园境特点。为后续洛阳东城衙署庭园整体复原研究及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李晓雪 《风景园林》2016,(10):105-112
广州药洲遗址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历经时代变迁,是岭南古典园林高峰时期南汉宫苑现存唯一的园林地面遗存。2015年,药洲遗址新一轮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原真性、完整性为原则,突显药洲遗址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价值,以南汉宫殿遗址的考古出土文物为依据,从遗址本体保护与景观环境两个层面,对景观环境、园林空间、建筑构造细部与色彩方面进行更新设计,并从城市角度重新思考遗址与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考古遗址公园施工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从遗迹试挖掘考古沟保护技术、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应用研究的论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并对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新技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研究,达到了提高考古遗址公园新技术利用的目的,对文旅融合建设工程行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