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北京密云区某废弃铁矿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例,在因地制宜、生态性的原则下,具体讨论了北京地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原则和技术路线,并对由于矿山开采形成的不同类型的边坡、陡坎和矿渣堆等地质灾害类型的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包括江夏区和蔡甸区,启动资金1亿元。江夏区主要是对十月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示范,采取采场边坡治理、废弃矿坑填埋、地形地貌景观植被修复、土矿废弃地整治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治理面积3.39 km~2。治理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景观,土地资源得到恢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露天建筑石料采石场由于特殊的开采方式,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严重地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地解决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地质环境治理方面要始终坚持“边设计、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分析评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措施,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赖国权 《采矿技术》2011,11(2):61-62
广东四会石膏矿地下矿山开采后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地表沉陷、地表水污染、废弃矿渣地表堆放污染环境等。该矿采取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对遭到破坏的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了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废弃采石场容易引发地质和环境问题。以江西省石城县下茶坑废弃采石场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总结分析矿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针对各问题提出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方案,包括复绿、边坡治理、截排水、监测等工程。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山环境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帆 《西部探矿工程》2023,(2):111-112+116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矿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开采矿山对推动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矿山开采煤矿之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无法挽回且不容小觑的,所以要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问题,加强恢复治理,并合理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与矿山的各项资源。要树立长远的目光,绝对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忽略了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现阶段,大多数地区仍然出现矿山废弃资源,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矿区景观建设,地质灾害频发,所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开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矿山开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具大的贡献,但同时造成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治理工程主要包括采空区填充、边坡生态修复、尾矿库治理等,矿山恢复治理措施也在实践中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矿山恢复治理效果,更好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并可能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再利用,使得矿山开采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科学地走上一条良性循环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北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已废弃多年,由于长时间失去人工治理和维护,致使当地的地质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同时也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严重影响到了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也阻碍了阜平县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葛拉沟废弃露天矿内残存5处渣堆、12处露采掌子面、5处开采台面和1处矿山泥石流沟,矿山破坏总面积约0.21 km2。本文针对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裸露的渣堆、掌子面、开采台面和小寨沟内矿渣冲蚀区等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修复破坏的自然景观和防治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该治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破坏,同时建议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要定期巡查和维护工程和植被,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另外,该治理方案可为同类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方案,以铜川市草滩村和衣食村采煤塌陷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对比研究等工作,全面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对塌陷区地貌重建、废弃建筑物拆迁、矸石清理填埋、土地复垦、边坡修整、植草绿化等工程,消除了地面塌陷对周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促进了塌陷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满足当地的社会需求,可为同类采煤塌陷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山开采对区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但也留下了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形势急迫。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为例,分析了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矿山修复细分目标,并针对性提出了成套技术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矿山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修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废弃矿区林草覆盖率,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研究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施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图斑数14个,图斑总面积85.96 hm2。基于此,研究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为坡顶或坡面上的悬挂岩块、松动岩石进行清除,边坡整理,清理危岩体和采坑回填。然后分析了各个工程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研究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渭北嵯峨山一带历史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大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地也未得到充分的复垦利用。本次研究以嵯峨山CK1、CK2废弃采坑生态修复设计项目为依托,提出通过台阶式整治进行地貌重建、复垦利用废弃土地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修复工程产生的多余石料依规通过政府公共交易平台拍卖回收资金,形成“修复-利用-资金回收”闭环的废弃采石矿山修复模式,旨在为渭北“旱腰带”众多的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露天开采的废弃大理岩矿山,明确得出:矿区现有63个采坑,18处高陡边坡,3处废弃渣堆,20处石料堆,6处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6处废弃建筑,土地损毁面积297679.41 m2,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基于地质工程情况,采用结构面赤平投影理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历史遗留的废弃采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存在较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是一个迫切的政治任务。以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采石矿山群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矿山面临的3大地质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恢复治理的相关工程对策,以期为废弃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矿山开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是必然趋势,研究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法律法规及制度、管理机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我国矿山废弃地及其生态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晖  赵维钢 《中州煤炭》2022,(12):101-105,112
矿山开采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通过强化房柱式采矿、控制矿柱直径和矿房宽度、废渣充填采空区、减少爆破装药量、洒水降尘、废水沉淀等预防保护措施,拆除建构筑物、客土回覆、井口封堵、平土培肥等工程,可修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取到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东省绿色矿山要求,露天金矿必须全部转入地下进行井工采矿,并对已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基于仓上金矿地质环境背景和露天开采现状,分析了矿山露天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了仓上金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方法,并对矿山转入地下开采后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尾砂回填、边坡防渗、场地恢复等治理措施,既能有效修复露天采矿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又能解决三山岛金矿尾矿库库容不足的问题,降低矿山生产和回填治理成本,提高尾砂资源集约化利用率,同时还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可利用用地,解决金仓街道城市发展空间的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