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制备高效药剂13%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对配方中的溶剂、防冻剂、乳化剂和水质进行研究,最终确定13%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最优配方为:8%的甲维盐,5%的二卤代吡唑酰胺,10%的N-甲基吡咯烷酮,15%的碳酸二甲酯及22%的乳化剂800号,自来水补足100%.通过最优配方所制备的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各项性能良好,符合标准要求.室内毒力实验表明,药剂杀小菜蛾的高峰时间为第2 d前后,并且对其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3%甲维盐·二卤代吡唑酰胺微乳剂应用鳞翅目蔬菜害虫防治,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制备的氟吡呋喃酮·甲维盐悬浮剂的性能进行测试,确定合适的分散剂、增稠剂和冷冻剂;通过室内药效试验,确定氟吡呋喃酮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合适的质量比为5∶1.以水为介质,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甲醇8%、氟吡呋喃酮25%、L100乳化剂3%、B910悬浮助剂6.5%、YUS-FS7PG分散剂0.3%、黄原胶0.1%、乙二醇4%,可制得30%氟吡呋喃酮·甲维盐悬浮剂.该制剂的共毒系数可达241.38,增效作用明显,其冷、热贮稳定性合格,倾倒性、分散性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杂醇油、0~#柴油为原料制备了BM煤泥浮选复合药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药剂制备条件,并用BM复合药剂与常规浮选药剂做浮选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最佳制备条件为0~#柴油与杂醇油配比为5∶1,乳化剂司班-80用量为杂醇油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90 min;BM复合药剂最优用量为2.0 kg/t,比同样用量的0~#柴油的精煤产率高0.41%,可燃体回收率高0.83%,浮选完善指标高1.31%,说明BM煤泥浮选复合药剂具有较好的浮选效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微乳型捕收剂的稳定性和浮选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波  徐宏祥  李旭林 《煤炭学报》2019,44(9):2878-2885
微乳型捕收剂(Micro-emulsion Collector,MEC)在煤浆中的分散性能优于柴油和乳化柴油,可以有效降低煤泥浮选药剂的用量。MEC的稳定性是影响其工业应用的重要性能指标,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静置观察法研究乳化柴油和微乳化柴油的稳定性,难以直观并定量表征微乳液的稳定性和液滴粒径。笔者借助多重散射光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乳化剂配方和用量、超声波功率及作用时间对MEC稳定性和液滴粒径大小的影响,通过煤泥浮选试验考察了MEC的浮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ME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柴油质量的5%,含水量为柴油质量的5%,表面活性剂配方为Span80∶Tween40∶Octanol=7∶3∶4,磁力搅拌10 min后用200 W超声波强化处理5 min;乳化剂配方和用量影响MEC的稳定性和液滴粒径大小。乳化剂用量越多,MEC越稳定。乳化剂用量为3%时,液滴易发生聚集,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滴粒径会超过100 nm。乳化剂用量为7%时,MEC最稳定,液滴初始粒径为69 nm,并随放置时间延长缓慢变大。乳化剂用量为5%时,MEC稳定性好,液滴粒径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变化,保持在37 nm左右;超声波功率低于600 W时,功率越小,MEC越稳定。功率大于600 W时,功率越大,液滴粒径越小,MEC稳定性越好。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 min时,MEC的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值随放置时间延长快速变大,MEC很不稳定;MEC用于煤泥浮选时,能显著提高煤样的接触角,增加煤粒表面疏水性,提高煤粒的可浮性。在相同的捕收剂用量下,浮选精煤产率更高,灰分更低,浮选完善指标更好。  相似文献   

5.
影响超声乳化柴油捕收剂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传统煤泥浮选药剂价格高、用量大、难分散、选择性差等问题,采用超声方法制备了乳化柴油捕收剂,研究了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油水质量比、助乳化剂、超声时间等因素对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浮选试验验证了乳化柴油的浮选性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单因素条件如下:亲水亲油平衡值为13,复配乳化剂中失水山...  相似文献   

6.
基于杂醇油的性质特点,以杂醇油、0~#柴油为主要原料制备BM煤泥浮选复合药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药剂最佳制备条件为:0~#柴油与杂醇油质量配比为5∶1,乳化剂司班-80用量为杂醇油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90 min。并用该BM复合药剂与常规浮选药剂做浮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BM复合药剂最优用量为2.0 kg/t时,精煤产率比0~#柴油用量2.0 kg/t时高0.41%,可燃体回收率高0.83%,浮选完善指标高1.31%。润湿热测定表明BM复合药剂与煤样作用较强,能够稳固吸附在煤粒表面。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知BM复合药剂在煤粒表面有机硫处以-S-S-形式吸附,BM复合药剂与煤粒的含氧官能团的极性基处吸附为化学吸附,复合药剂与煤粒表面能够形成氢键,有利于煤粒疏水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2-羟基-3-萘甲羟肟酸(代号F203)是锡石细泥的良好捕收剂,1-羟基-2-萘甲羟肟酸(代号ZJ-3)与F203是同系列同分异构体,它们有相同的官能团,只是羟基和甲肟基位置不同.根据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体原理,ZJ-3对锡石细泥也应有良好的捕收性能.用ZJ-3作捕收剂浮选大厂车河选厂-19 μm占90.0%、含Sn 1.16%的锡石细泥,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获得含Sn 18.29%、回收率92.68%的锡精矿,效果较好,证明浮选药剂的同分异构体原理足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余萍  刘汉星 《矿冶工程》2014,(1):89-92,96
制备了曲拉通X-100/正丁醇/正庚烷/水/P507/NaOH组成的微乳液萃取体系。确定萃取分离铜最佳工艺条件为:曲拉通X-100微乳液各组分体积比为:V(曲拉通X-100)∶V(正丁醇)∶V(正庚烷):V(水)=0.4∶18.5∶0.5∶0.5,然后再由曲拉通X-100微乳液、P507和NaOH溶液组成的微乳液体系用于铜和钴镍的分离,此微乳液各组分最佳体积比为:V(曲拉通X-100微乳液)∶V(P507)∶V(NaOH溶液)=20∶0.4∶0.4,其中NaOH浓度为1.9 mol/L,外水相pH为3.5,乳水比为1∶4,NaCl投加量0.5 g(外水相20 mL),水浴60℃,萃取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铜的最佳萃取率高达92.63%,而钴和镍萃取率只有14.06%和9.86%,从而实现铜和钴镍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9.
重庆秀山县隘口白云石矿Mg O品位20.88%,主要呈细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白云石,是优质的炼镁原料。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采用硅热法进行炼镁试验。结果表明:在煅烧粒度0.25~3 mm(需水洗)、煅烧时间60 min、煅烧温度1 080℃,可获得水化活性度35.32%、灼减0.32%的合格煅白;在炉料配硅比M=1.2、w(煅白)∶w(硅铁)∶w(萤石)=79.44∶17.57∶2.99、制球压强332~346 MPa,还原温度1 170℃、还原时间120 min、还原真空度5.2~7.2 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还原镁试验,可获得白云石镁还原率95.27%、硅利用率79.62%、粗镁纯度99.641%良好指标,为进一精炼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铀矿冶》2002,21(1)
2001年第54卷第6期上发表了Saad S.M.Hassan等人关于用PVC(聚氯乙稀)膜电位探测器测定铀的文章.作者研究了测定铀 的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TEHP)和O-(1,2-二氢-2-氧代-1-吡啶)-N,N,N ',N'-二(四亚甲基)脲六氟磷酸酯(TPTU)2种PVC膜探测器.对2种PVC膜探测器的制 备、特性、组成,测定铀的校准曲线、选择性、干扰离子影响及实际样品的测定等进行了较 详细地叙述和讨论.经研究确定TEHP膜的组成为w(TEHP):w(NaTPB):w(PVC)=48 .5%∶3.0%∶48.5%,TPTU膜的组成为w(TPTU):w(DOPP):w(NaTPB):w(P VC)= 3.5%∶70.6%∶1.8%∶24.1%.研究了23种阳离子和2种阴离子的干扰情况,测定了每种 干扰 离子的选择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离子干扰不大,但有些离子如Ca2+、Fe3+ 、Ti4+、Th4+、F-的干扰不可忽视,在进行实际样品分析时需以离子交换或 溶剂萃取分离手段预先除去.离子交换剂为Dowex 1×8(Cl型),萃取剂为TEHP.在离子 交换或溶剂萃取过程中均用二亚乙基三胺戊乙酸为掩蔽剂,以利于除去 Ca2+、Fe3+ 、Ti4+、Th4+等离子的干扰.在1×10-1~5×10-5 mol/L UO2 2+浓度范围中,探测器可获得线性和稳定的响应. TPTU膜探测器与TEHP膜探测器相比,有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的优点.这2种膜探测器与 以前测定铀的探测器相比,在响应时间、测定范围、选择性上均有许多优点.这2种膜探测 器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张恩慈 供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东某金矿以水泥作为胶结剂进行矿山充填面临的经济效益问题,利用矿渣替代部分水泥作为主要原料制备新型胶凝材料,是降低充填采矿成本的关键技术。通过考察充填原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建立正交设计筛选各试验因素最优组合配比,为探明不同早强剂对胶结体早期强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早强剂优选试验和耦合作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业芒硝和甲酸钙对胶结体早期强度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激发矿渣活性,改善胶结体早期抗压强度;碳酸钠、氯化钙和硫酸镁对胶结体早期强度作用不显著。当芒硝添加量为2%,甲酸钙添加量为1.5%时,早强剂耦合作用效果达到最佳,胶结体3d和7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10%和102.3%,确定新型胶凝材料最优组合配比为水泥∶石膏∶生石灰∶矿渣∶芒硝∶甲酸钙=30∶2∶10∶54.5∶2∶1.5。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威远-长宁地区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井眼清洁等问题,通过试验优选出适用于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使用的乳化剂、有机土和降滤失剂等处理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出一种适用于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长短水平井使用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其最终配方比例为:5%主乳化剂+2.0%辅乳化剂+2.0%润湿剂+5%降滤失剂+2%有机土+3%CaO、油水比80∶20(25%CaCl_2水溶液)。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加重密度至2.2 g/cm~3,加重后性能稳定,可抗水污染达9%,抗岩屑污染至18%,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页岩回收率95.11%,抑制性能好,乳化性能稳定。现场应用表明: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满足威204H37-8井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施工需求,全井性能良好,无井漏,井径规则,测井未见异常,顺利完钻。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刘炯天  王运来  吕宪俊  李书强 《煤炭学报》2014,39(11):2315-2320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烃油捕收剂分散性差、耗量大的缺陷,采用自制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YS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LY,并通过煤泥浮选试验对LY和柴油的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捕收剂配方中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最佳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1.5;通过激光粒度测试法、电导率法和染色法测定和评价微乳捕收剂的性质,优化出最佳配方为柴油∶LYS∶正戊醇:水=5∶3∶2∶6(质量比),微乳类型为O/W,平均粒径30.71 nm;分别采用柴油和LY作为捕收剂对试验煤样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获得的最佳浮选完善指标相近,但LY的用量比柴油低100 g/t,柴油节油率可达到73%左右(不考虑表面活性剂),综合成本比柴油节省0.23元/t煤泥。  相似文献   

14.
采用商洛大量堆存的钒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黏土、长石制备不同粒径的陶瓷颗粒,以该陶粒作为轻质骨料制备陶粒混凝土。研究陶粒粒径及陶粒级配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确定制备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的最优陶粒粒径及级配。结果表明:陶粒体积配比V(10 mm)∶V(15 mm)=1∶1制备的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抗压强度为58.5 MPa,抗折强度达16.2 MPa。  相似文献   

15.
在对8种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无毒环保的捕收剂开展选矿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其中4种药剂复配出6种药剂, 并对6种药剂每种按8个配方进行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当BD药剂(即RA-715和MZ-21)比例系数为43.5∶56.5~30.5∶69.5时, 铁精矿品位为65.61%~65.89%, 尾矿品位为19.51%~20.25%, 药剂选择性与捕收性均好, 与生产药剂KS-2试验结果基本相当, 表明该药剂可作为生产药剂KS-2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梁志强 《现代矿业》2014,(3):90-93,69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硫化矿浮选全尾矿制备井下胶结充填材料配方和外加剂种类、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充填材料的最优配方为:灰砂比为0.25,水灰比为0.4,充填剂中水泥、石膏和石灰的用量比为6∶3∶1,并加入占充填剂总质量2.5%的早强剂MNC-A1,水玻璃140 g/t尾砂,充填材料浓度为70%。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充填材料3 d的抗压强度达到了1.668MPa,可满足矿井下充填材料抗压强度大于1 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氯氧化锆、醋酸锌、高岭土、尿素、无水乙醇等为原料,采用水热沉淀法制备了高岭土负载Zr O2/Zn O复合粉体,利用XRD及FT-IR对所得粉体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粉体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w(高岭土)∶w(Zr O2/Zn O)=1∶1时,高岭土负载Zr O2/Zn O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良好、降解率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部分提质褐煤型煤防水性差的缺点,制备乳化硅油作为型煤的防水剂,在硅油乳液的制备过程中,最佳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0.5,硅油与乳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4∶1,最佳乳化方式为转相乳化法。试验结果表明:乳化硅油作为防水剂可大幅度增强提质褐煤型煤的防水性,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硅油乳液(5%、10%、30%)分别可使原本不具有防水性的型煤60 m in的平均吸水率降至6.98%、5.51%和1.98%。  相似文献   

19.
以氧化石墨(GO)为载体,KMnO_4为Mn源,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MnO_x/rGO复合材料,探索KMnO_4与GO质量配比(w)对复合材料结构和电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对MnO_x/rGO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影响显著,当w为1∶3时复合材料主要由大量的Mn_3O_4和rGO(还原氧化石墨)组成,同时含有少量Mn OOH杂相,当w增大至1∶1时新出现少量MnCO_3杂相。随着w增大,rGO表面的MnO_x负载量逐渐增多,颗粒也逐渐长大变粗。MnO_x与rGO两者复合兼具了良好的导电性和高的电容量,当w为1∶1时,MnO_x/rGO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05 m A/cm~2条件下的电容量为257 F/g,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达90.7%。  相似文献   

20.
以苯甲羟肟酸与辅助捕收剂WT为组合浮选药剂,采用浮选、YTF-C微细摇床精选和脱硫的工艺回收微细粒钨矿.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当浮选给矿品位(WO3)0.199%,-30 μm粒级(WO3)的质量分数达90%以上时,获得品位(WO3)47.30 %、回收率52.34%的钨精矿.该技术对回收微细粒钨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