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鸿  张寿庭 《资源与产业》2011,13(4):149-152
本文分析了1970-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控制投资率、科技水平、人口增长率等一系列变量后,世界主要国家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存在“资源诅咒”。西欧沿海国家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尽管丰富的资源把科威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带入富国行列,海湾国家人均GDP与资源丰裕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低投资率和落后的科技水平,严重依赖资源产业的海湾国家难以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资源诅咒”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针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实证检验研究和传导机制研究两方面对“资源诅咒”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选用的数据指标和研究方法不同,有关“资源诅咒”的实证检验存在3种结论,即“资源诅咒”存在论、不存在论和条件存在论;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主要从贸易条件论、“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和制度效应等开展。在综述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有关“资源诅咒”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有关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及相关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资源诅咒”问题不无例外的涵盖于其中。我国从2005年开始研究“资源诅咒”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研究停留于经济学层面,从社会学范畴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的作品鲜见,本文则在此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从经济学对我国“资源诅咒”问题的分析着手,通过追溯其理论渊源及回溯其经济学分析,引出社会学视角,分别从人口产业结构固化、贫困文化与文化堕距、社会分化下的垂直性差异和输入型阻滞4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同时给相关的实务领域和社会发展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引入“干中学”理论模型,揭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困境背后的经济规律: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将大量生产要素投入于干中学效应较小的“资源型”部门或产业,对其他部门和产业产生“挤出”效应,知识要素积累严重缺乏,加之“资源锁定”效应,从而使得产业转型面临极大困境。资源型城市应积极利用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及资源税改革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干中学”效应较大的产业,加快知识要素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产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依赖资源却会制约地区经济增长,使其陷入贫困。论文基于贫困地区益贫式的发展环境,从“资源诅咒”视角分析当前威县经济成功转型的原因,研究发现:威县资源依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联系;威县创新型企业数量和FDI水平与威县技术进步水平存在因果关系;威县在当前大扶贫格局下,借助政策和区位优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摆脱了“资源诅咒”的困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产业扶贫路径,推动了威县后脱贫时代的巩固提升和经济长效增长。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诅咒”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资源诅咒”的大量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但研究的成果可以适用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本文从“资源诅咒”视角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荷兰病、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坏制度造成的路径锁定是造成“资源诅咒”的作用机理。国内外的研究和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表明“资源诅咒”并非是制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铁律,我国应在实施以政府调控为主导的产业转型政策和重视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加强从“资源诅咒”角度来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依赖资源却会制约地区经济增长,使其陷入贫困。论文基于贫困地区益贫式的发展环境,从“资源诅咒”视角分析当前威县经济成功转型的原因,研究发现:威县资源依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联系;威县创新型企业数量和FDI水平与威县技术进步水平存在因果关系;威县在当前大扶贫格局下,借助政策和区位优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摆脱了“资源诅咒”的困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产业扶贫路径,推动了威县后脱贫时代的巩固提升和经济长效增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2004—2014年中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及其传导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自然资源丰裕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越缓慢,存在"资源诅咒"效应;(2)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较低的产权多元化程度是引致"资源诅咒"效应的关键因素,而人才资本的增加有利于缓解"资源诅咒"效应。因此,为了缓解中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诅咒"困境,应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保证市场活力;提高产权的多元化程度;加大教育科研投入;促进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9.
运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理论,研究资源富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悖论问题。根据拉卡托斯的范式理论,资源约束理论范式的硬核是自然资源约束经济增长,其辅助假设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或技术替代规律;“资源诅咒”理论范式的硬核是富裕的自然资源会阻碍经济增长,其辅助假设是自然资源部门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技术进步部门萎缩。这两种范式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有预测能力,从而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其原因在于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分析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的陕西省榆林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西部地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榆林市经济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增长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利用西方复兴的产业区理论,对榆林资源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其经济性质界定为产业区“激进式”增长模式。根据产业区的核心命题和榆林市资源经济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的七大策略:学习化、在地化、多元化、飞地化、同盟化、生态化、福祉化。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萎缩,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的代名词。为避免陷入“资源魔咒”的陷阱,推进城市转型已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六盘水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开采利用正处于旺盛发展阶段,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好时期。通过对六盘水市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条件分析,对六盘水城市转型路径和策略提出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效益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研究期间区域人口、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经济效率与水资源贡献率有所提升,水资源压力不断增长;2)城镇化和水资源效益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对水资源压力呈先加剧后缓解的倒“U”型减压特征,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与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刚好相反;4)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产生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门槛”现象,目前长江经济带产业和经济城镇化效应门槛已基本突破,仅部分西部地区的人口城镇化溢出效应门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效益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研究期间区域人口、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经济效率与水资源贡献率有所提升,水资源压力不断增长;2)城镇化和水资源效益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对水资源压力呈先加剧后缓解的倒“U”型减压特征,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与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刚好相反;4)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产生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门槛”现象,目前长江经济带产业和经济城镇化效应门槛已基本突破,仅部分西部地区的人口城镇化溢出效应门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杨永磊 《资源与产业》2010,12(Z1):80-84
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如何对资源产业进行立法规划和政策调整以达到有效利用,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首先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面临的严峻现状,然后以矿产资源产业法规和政策切入,讨论了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制度,建议我国在矿产资源产业中应给予各市场主体平等地位,消除矿业权流转的不当限制,降低矿山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产业法规与政策的思考,认为我国应建立完善的资源产业法规体系,对自然资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在资源产业中树立市场主体平等的观念并坚持市场价格对资源产业的引导,同时加大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资源产业发展战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