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深入理解韦伯分析问题的宗教伦理视角,必须了解韦伯研究问题的社会学方法,即了解韦伯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社会学方法.从哲学基础、社会行动、"理解"、"价值中立"4个视角阐述韦伯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社会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建构进行分析,说明了韦伯通过"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宏观社会组织"这条论述逻辑构建社会学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经济伦理与成就心理——论韦伯的宗教社会心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成就心理”的角度,以韦伯对清教和儒教的比较研究为例,论述了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学特色,指出这种成就心理在韦伯的研究中充当了宗教教义和社会行为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韦伯与曼海姆理性思想的异同:韦伯的话语基础是社会行动理论,曼海姆则兼顾思维和行为两个领域;二者都通过理性概念的划分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韦伯悲观地认为理性化矛盾会愈演愈烈,而曼海姆则乐观地认为社会的整合功能会有效地克服一定限度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迪尔凯姆和韦伯都是社会学成为学科的创立时期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两位大师都从自己国家的理论传统中继承了精华的部分,加上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论理论。这些也形成了社会学的两大方法论原则的传统。本文就迪尔凯姆和韦伯的方法论原则作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韦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维度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其理论实质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的社会等级.在阐述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现状,阐述了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对我国社会分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为近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宗教辩护和伦理的理性解释。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马克思·韦伯对现代合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促进资本主义积累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新教伦理精神”,它是维系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尽管学术界对韦伯的“新教伦理”思想评价仍然褒贬不一,但其合理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韦伯和梅欧都从理论上提出了缓解异化的途径。韦伯从新教伦理与新教徒的关系角度,认为新教伦理可为新教徒勤奋劳动、克勤克俭找到精神上的原因和归宿,为他们的劳动找到一种意义;梅欧立足于现实条件本身,从工人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组织状况来探寻解决之道,认为人际关系方面的温暖可使工人在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愉悦,从而在与劳动对象的斗争中恢复部分自由。  相似文献   

9.
如何社会化认识论应该缓行: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分析几个相关的案例研究;(2)考察知识--实在之间的本质联系;(3)廓清基础主义、经验主义和社会认识论的关系,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走到了“社会学主义”的极端,用社会因素解决和建构一切科学理论,如此的社会化认识论对科学认识论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0.
以综合解释见长的社会学是一门富有想象力的学科。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发现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必备品质,其最终目的在于研究如何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就此论述了社会学想象力面对现代理性危机所肩负的使命,以及社会学想象力培养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对消费文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以及人类学和社会学构成了三种主要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从“生产主义的视角”研究消费;符号学认为消费是“符号的系统性操作活动;”当代人类学和社会学则努力寻找物品(商品)的社会意义。消费是文化的,消费文化又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历史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住,而对具体研究方法的学习使用取决于对不同方法论的认识.目前,在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取向,即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分析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优缺点,认为加强人文主义方法论取向对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学研究更有帮助.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纷繁复杂.社会变迁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依然借用在社会稳定时期所进行的细密科学测量式的实证主义研究,将使中国社会学在研究中缺乏深度,忽视更多社会主体的特殊意义与作用,难以实现本土化;而加强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取向,才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情.  相似文献   

13.
法律社会学是以法和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横跨法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的边缘学科。法律社会学始于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门比较发达、比较繁荣的学科。本文将探讨法律社会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提出我国建立法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弗兰克·诺里斯对19—20世纪之交女性的生存状况、个体意识和社会角色进行了大量考证和深刻思索,并通过小说创作,将自己的女性观注入多部小说多个女主人公的塑造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女性主义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诺里斯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家中天使、新女性和双性气质女性,既体现了其女性观的嬗变过程.又从一个侧面凸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究液滴撞击过冷壁面的动态特性以及不同参数对液滴铺展过程的影响,针对液滴撞击硅片的动态铺展行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撞击速度以及液滴尺寸获得了大范围韦伯数下液滴铺展特性随壁面过冷度变化的普遍规律。结果表明,壁面过冷条件下,在不同韦伯数区域,液滴最大铺展直径随壁面温度的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低韦伯数区域(We<190),由于液体黏性及表面张力降低,液滴最大铺展因子随着壁面过冷度的降低而增大;在高韦伯数区域(We>190),液滴最大铺展因子随着壁面过冷度的降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该非线性趋势是壁面温度上升导致最大无量纲指状长度的减量与最大内部铺展因子的增量相互竞争的结果;韦伯数为209时,壁面温度从-36.6℃上升至-27.6℃,导致最大铺展因子降低5.9%;较大的韦伯数是液滴四周形成指状形态的前提,较低的壁面温度会加剧液膜减速从而强化该形态;液滴达到最大铺展直径的时间随着壁面温度的上升略有增加,随着液滴尺寸的增加显著增加,但几乎不随撞击速度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揭示了壁面过冷度对液滴撞击动力学的显著影响,可为控制固-液接触面积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的阶层理论提供了主要的理论资源。在具体的理论应用中,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阶级理论中的经济一元论观点过于简单,因此必须用韦伯式的多元社会分层标准来研究和分析社会结构。实际上,马克思以经济来区分阶级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市民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的。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社会分化现象的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说明,这便是马克思阶级理沦的深刻性所在。离开了一定的历史背景来讨论应当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社会分层,从哲学上看,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与其他人类学、经济学、政治等社会科学存在着差异,它不能从社会现象中抽取一个特殊的部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属于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在学科构建和研究方法上也在不断地完善。在此从社会学的源起、发展、学科体系、社会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阐明学科的理论发展脉络,最终对人们运用社会学知识服务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麦克·布洛维对公共社会学的大力提倡下,社会学的公共关怀和道德担当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以人为本"的民主社会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良好的大环境为社会学的公共转向创造了条件,我国社会学应更好地承担起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良性的社会互动、培养积极的群体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解析,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同龄群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大众传媒因素。探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社会学路径,应重点处理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重视学生群体管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典社会学家以二分法来划分社会或社会群体,为理解社会、社会学提供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但是社会能否用两个“极化”作为理论模型,值得进一步探讨。通过对社会学大师经典作品中二分法的梳理,试图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理想类型,并解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