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孕育着自身特色的文化,而祭祀活动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文化现象,却以不同方式体现了各民族历史发展轨迹中的原始遗传信息,本文通过对傣族民族祭祀活动中对植物利用与崇拜的研究,揭示了傣民族祭祀活动利用植物的种类,内容,方式,附着意义,初始心态以及传承关系与方法等等。为发掘,研究、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颇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登封嵩山摸摸会的历史溯源以及与民间信仰之间联系的文化阐释,论证了该祭祀活动属于原始高禖祭祀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再现,是中原古老文化的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自然资源,但人类活动或自然作用能导致土壤污染。如何将被污染的土壤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进行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利用绿色植物修复污染土壤被视为一项新兴的绿色技术而迅速发展。本文就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实用化促进等方面作一些介绍和讨论。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吸收、固定、挥发、降解的机能去除或分解转化污染物质,使土壤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属于一种低成本、非破坏型的原位污染土壤修复与土壤资源保护方式。根据其作用过程和原理,可以分为植物萃取、根际过滤、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降解等类型。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在80年代之后逐渐展开,目前在重金属超富集型植物的发现和富集机理、各种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与机理、修复效率促进、污染场地的试验性修复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但还没有达到广泛普及应用的程度。本文指出,对于范围广面积大的土壤污染,建立有效的收益型植物修复模式, 将污染土壤作为可再生资源边利用边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鉴于植物花卉在节日中的重要性,该文对作为中西方节日符号的植物花卉及与之相关的节日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在节日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中西方节日中的运用特点、在节日文化中的变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求促进节日文化传承更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英汉熟语、植物词、动物词、人体词一系列隐喻实例进行比较,揭示两种隐喻语言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时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可以利用绿色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带走重金属或将它们无害化的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成为当前国内外环境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在综述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优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植物修复技术的新进展,对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发挥了引题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器官可视化建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器官的真实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对虚拟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虚拟植物系统多专注于整株植物模拟的现状,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OpenGL为三维绘图工具,利用通用的算法和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方法,开发了适用于植物器官的可视化造型系统,完成了对叶片、枝茎、花朵和果实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分析了系统的开发需求,简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基本功能,论述了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系统的界面以及实现的一些典型效果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杜鹃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在我国古典园林及世界园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杜鹃专类园的景观营建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收集和选育的杜鹃花表型多样,特色鲜明.杜鹃园的景观营建改造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研究和保育杜鹃属植物,向全世界展示湖南杜鹃属植物的风采.[方法]通过了解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杜鹃园的基本概况,分析杜鹃专类园景观的主要营建方式,再对其现状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总结,以"名种、名景、名园"为主题,秉持整体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四大设计原则,合理进行交通规划和空间布局.[结果]重点改造杜鹃广场、三湘景园和杜鹃大道景观,梳理植物配置和群落结构,侧重主要景观节点与不同杜鹃花景观的融合,同时丰富科普教育与文化展示活动,使这三处不同的杜鹃花景观具有独立性和联接性.[结论]重塑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杜鹃园自身的景观特色,总结营造具有区域文化观赏性及科普展示专业性结合的杜鹃专类园景观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谈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植物配置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根据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植物配置概念进行完善,并分析了配置原则,认为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应结合植物的形态、习性以及设计要求,遵从“生态学”、“艺术性”、“功能性”原则,才能实现生态、观赏、文化等多种功能,获取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当从mRNA水平考虑和对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已无法满足后基因组时代要求时,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蛋白质组学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蛋白质组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和结构蛋白质组学。目前在植物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一般通过研究在有毒物质胁迫下植物的蛋白质组与正常条件下植物蛋白质组的表达、结构、功能等的区别来实现的。评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基本含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综述了蛋白组学在植物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的推广,将高校教学、学生学习与非物质文化联系起来,简述了高校教学和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土家族西兰卡普为例,分析了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相同的民族,不同的空间──傣族民居空间形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居住空间,而同一个民族,也有多种不同的住屋形式和与之相应的居住形态.本文以傣族民居为例,分析和比较产生这些不同空间形式的背景因素,从而有助于启示未来的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超越了国界,作为历史的遗存,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结晶.它为现代的人们提供了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了解历史演变进程的丰富内容,是值得认真整理的旅游资源.而文化传统富于民族性,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必然带着时代的痕迹.兼收并蓄不行,当讲究扬弃.  相似文献   

15.
傣族传统民居更新,应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提炼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创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傣族新民居。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傣族传统民居和已建成的傣族新民居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传统傣族民居更新及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旅游市场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按照中西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的演变过程,依据时间进程分别将其归纳为不同的主题阶段,同时采用对照的方式进行综述与分析,以厘清中西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区别,找到真正适合中国文化特殊性的保护动机,为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遗产旅游市场全球化、快速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综述了目前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概念定义,并从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的分级管理保护制度,从而解析出目前相关制度所遗漏的现实问题,试图通过对文化真实性的思考,对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景宁畲族宗教服装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分析、典型例证和史料对比等方法,对景宁畲族宗教体系及相应服装构成特征和宗教文化内涵作了分析和总结.畲族宗教服饰中蕴藏着各种物质与精神的文化因素,蕴藏着深层审美心理与历史传承遗迹.  相似文献   

19.
霍达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同时也是一位回族穆斯林.通过对其代表作<穆斯林的葬礼>中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在北京的回族穆斯林的日常习俗、回族在民族融合中精神世界经受的磨砺及回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冲突等方面的分析,来诠释回族作家霍达对北京浓郁且复杂的情结.通过霍达的代表作<穆斯林的葬礼>来感受她对北京独特的感受、思考与挚爱情...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和主干,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新兴文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内容,对文化的种类、形式、格局等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原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优势需要新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融合发展,有利于突出中原文化的优势和亮点,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促进国家和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河南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基于对中原传统文化以及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河南做好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