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油菜籽加工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为世界油料大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但由于我国植物油消费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因此急需提高国产植物油自给率,以提高我国植物油安全.油菜作为高产油脂的油料作物,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油菜扶持政策,以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并兼顾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利益,以最终推动油菜籽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0前言  在世界主要的油籽产量中,油菜籽产量仅次于大豆的产量位于第二位,据美国农业部2002年2月份的供需报告数据,2001/2002年度世界油菜籽产量为3,641万吨,与棉籽的产量基本接近,菜籽油作为世界产量第三位的主要植物油品种对世界油脂的供需情况起到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在我国,菜籽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虽然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菜籽油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小,但菜籽油在短期内仍然是我国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油菜籽产量最大和压榨量最大的国家,油菜籽在我国油脂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2002年是…  相似文献   

3.
2003/2004年度油菜籽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菜籽产量位于世界油料产量第二位,仅次于大豆产量,是世界上主要高含油油料作物,其产品菜籽油的产量位居世界植物油产量第三。我国是世界油菜籽主产国之一,油菜籽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菜籽油是  相似文献   

4.
油菜籽与其它油料作物互动关系及其应对WTO规则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0在世界主要油料产量中,油菜籽和大豆居世界前两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和油脂加工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加工品菜籽油和大豆油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两种食用植物油,约占我国消费总量的60%。油菜籽和大豆在我国和世界油脂市场有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9年油菜籽和菜籽油市场分析暨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2009年国内油菜籽、菜籽油供求情况分析1.12009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继续恢复性增长由于2008年国家将油菜籽纳入托市收储范围,同时加大对油料种植政策扶持力度,农民种植油菜收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油菜籽主产区,油菜生产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菜籽油是我省人民主要食用植物油、油菜产业关系我省国计民生,是一种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油菜籽产业优势,需搞好产业化经营,选育"双低"良种实现优质高产和创新壳仁分离冷榨油制油"加工工艺,提高主副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七十年代初期以来,世界油料、油脂和饼粕的生产都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其中大豆、油菜籽和棕榈三大油脂产量的增长尤为显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植物油的国家之一,植物油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油料和油脂产量扶摇直上,形势喜人。尤其油菜籽生产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目前菜籽油产量已在我国植物油中占据首位,占全国食用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8.
油菜籽是我国三大油料作物 (大豆、油菜籽、花生 )之一 ,油菜籽榨油消费占 90 %以上。由于国内油料作物的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 ,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油料或油脂。因此油菜籽的供求形势和价格变化受国内油菜籽生产、油料和油脂进口情况、国内消费、国内以及国际油料市场供应形势和价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自 2 0 0 3年 1 0月 ,国内粮油市场经历了暴涨 ,然后逐步回落的过程。现在我国夏季油菜籽收购已近尾声 ,秋季油菜籽的收购已经开始 ,主产区油菜籽压榨开始进入尾期。世界油菜籽贸易的主要供应国加拿大的油菜籽开始进入收获期 ,油菜籽和菜籽油…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的生产、进出口及供需情况,以期为我国菜籽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近年,我国油菜籽收获面积相对稳定、产量小幅增长,但在全球占比呈下降趋势;我国油菜籽压榨出油率低于其他菜籽油主要生产国,油菜籽压榨量和菜籽油产量在全球占比也呈下降趋势。2008年及以后,我国每年油菜籽进口量均在100万t以上,出口量均不到0.5万t。2018—2020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均在100万t以上,出口量3年累计不足3万t。我国油菜籽、菜籽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国是加拿大,2016—2020年间我国进口的油菜籽和菜籽油来自加拿大的分别占90%和70%。将我国油菜籽净进口折油与菜籽油净进口量合计考虑,2020/2021年度该数值达359万t。我国对油菜籽及菜籽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内油菜籽和菜籽油产量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相对紧张的耕地资源对油菜生产的限制与乡村小榨坊菜籽油特殊市场的存在也是我国油菜产业的重要特点。对外,我国应对具有油菜生产潜力的国家进行长远投资,以丰富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来源;对内,应重视国内乡村地区对小榨坊菜籽油的需求,并对其工艺和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 1 2003年国内油菜籽市场回顾1.1 油菜籽市场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内油料加工业布局变化,国内油脂消费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在此之前,菜籽油一直是我国第一大油脂消费品种,但2003年大豆油国内消费量第一次超过菜籽油。尽管如此,油菜籽仍是我国主要油料品种之一,依然对我国油脂市场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且每年一季油菜籽收购都备受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11.
油菜籽脱皮冷榨制备菜籽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油菜籽经脱皮冷榨得到冷榨饼,再经低温浸出脱溶得到低温粕,对低温粕提取菜籽蛋白,然后用中性蛋白酶AS1.398水解菜籽蛋白得到菜籽多肽.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是:pH7.2、温度45℃、加酶量5%(酶与原料液的质量比)、酶解时间2 h,酶解后有75%左右的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肽,所得到的菜籽多肽流动性好,黏度低,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油菜籽加工新技术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我国油菜籽制油和菜籽油精炼方面的新技术,如油菜籽"破碎,低温预榨,浸出"、"中温预榨-浸出"、"挤压调质-预榨-浸出"工艺,以及菜籽油的"适度精炼"工艺、"酶法脱胶"、"低温脱胶"和"吸附脱胶"工艺等。另外,还介绍了菜籽油深加工和菜籽蛋白资源利用方面研发的一些新产品,如"双低"菜籽营养调和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天然复合氨基酸、菜籽蛋白肽等。总之,在油菜籽加工方面,应重视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以实现多点开发、全面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菜籽多酚与BHA在菜籽油中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值(POV)与酸价(A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菜籽多酚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及其与BHA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菜籽多酚在菜籽油中具有抗氧化作用,抗氧化能力强于BHA.菜籽多酚有利于菜籽油保持低酸价.菜籽多酚在菜籽油中抗氧化与维持低酸价的最佳添加量为0.02%.菜籽多酚与BHA在菜籽油中具有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菜籽多酚与BHA按0.008%:0.012%使用时,菜籽油的POV与AV值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油菜籽的储藏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籽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除了传统的加工食用油脂外,也作为新的可再生工业原料使用(如生物柴油等)。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引入,油菜籽的含油量也越来越高。不利的储藏条件常导致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油色变暗。通过对影响油菜籽品质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油菜籽的储藏规律和管理方法,以期为国内油菜籽的储藏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5.
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冷榨制油是指油料在入榨前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为常温或略高于常温及压榨过程料温较低的榨油方法.介绍了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的工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油菜籽直接冷榨饼的浸出特性,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冷榨菜籽饼浸出的具体做法;对油菜籽直接冷榨油的特性和精炼方法也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应用油菜籽直接冷榨制油技术,可有效地保留菜籽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了精炼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相似文献   

17.
18.
以油菜籽、亚麻籽为原料,压榨饼残油率为指标,研究两种油料的压榨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油料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环境温度对两种油料压榨饼残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油菜籽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3%、入榨温度65℃、环境温度2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油菜籽压榨饼残油率为9.32%;亚麻籽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3%、入榨温度65℃、环境温度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亚麻籽压榨饼残油率为8.01%。物性测试结果表明,亚麻籽的硬度、脆性大于油菜籽的;两种油料子叶细胞及其压榨饼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经过压榨油料细胞结构严重变形并被破坏,实现了油脂与压榨饼的液固分离。  相似文献   

19.
何微 《中国油脂》2022,47(2):1-7
为了深入研究全球环境下我国油料供给中的突出问题,保障我国油料供应安全,推动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调研、分析了全球和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全球油菜籽供需缺口较大、油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我国油菜产品产量和消费量仍维持高位、库存持续减少;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在育种、产业化、国民需求和国际贸易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提出通过提升油菜种质资源建设和利用,强化转基因育种研究和应用,加强适应全程机械化的优质品种研发,提高市场调控和财政补贴,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食用油品质,拓展进口渠道增加油料储备,最终促进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油料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20.
谢婧  徐俐  吴浪  夏晓峰 《中国油脂》2012,37(8):84-87
以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菜籽毛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2-甲代-1-丙烯基-氰、4-甲硫基-丁腈、3-苯基丙腈及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氧化挥发物以1,5-己二烯-3-醇和反-2-反-4-癸二烯醛为主要成分,杂环类物质则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精炼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氧化挥发物,以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反-2-癸烯醛为主,其菜籽油特征性风味不足,主要源于精炼过程中硫甙降解产物及杂环类芳香物质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