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描述了德国巴马格公司的MPS变形机的特性和应用.MPS变形机的理念使长丝生产商对于市场的需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响应.已生产的长丝大致可分为三类:与通常变形丝手感不同的长丝、与标准变形丝染色特性不同的长丝及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显示以上两种特性的长丝.  相似文献   

2.
由于能耗可降低30%,MPS变形机可很容易地将速度提高30%,从而使MPS的构想成为一种用于细旦长丝变形加工的十分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MPS变形机是巴马格公司研发的用于丝束变形的新一代变形机。本文介绍了MPS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应用的先进技术,设备的优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甘油作为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小麦蛋白/聚乳酸(WG/PLA)共混物,研究了WG/PLA共混物的流变性能、黏弹性能和热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甘油和PLA含量的增加,WG/PLA共混物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热变形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色PLA长丝与有色真丝交织面料,通过充分预缩的加工工艺制成领带,解决PLA由于不耐高温而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局部高温定型造成的纺织品变形问题;由PLA纤维交织制作的领带具有色彩华丽,手感柔软,弹性好,悬垂性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色PLA长丝与有色真丝交织面料,通过充分预缩的加工工艺制成领带,解决PLA由于不耐高温而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局部高温定型造成的纺织品变形问题;由PLA纤维交织制作的领带具有色彩华丽,手感柔软,弹性好,悬垂性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负重游泳小鼠模型研究了玛咖中的主要水溶性活性成分玛咖多糖(MPS)和苄基芥子油苷(BG)的抗疲劳功能,通过测定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血乳酸(BL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血尿素氮(BUN)和肝糖原(LG),分析比较了MPS高剂量组、MPS低剂量组、BG高剂量组、BG低剂量组、水提物组、MPS+BG组与生理盐水空白组和红景天提取物阳性对照组的抗疲劳功能。研究发现:与空白组相比,MPS和BG均可以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清BLA、BUN含量和LDH活力,并具有剂量效应;MPS可以显著提高小鼠LG储备,且MPS高剂量组比阳性对照组高出25%;各试验组均对负重游泳小鼠血清中的SOD活力和MDA无显著性影响,说明MPS和BG不能通过提高体内抗氧化活力而达到抗疲劳效果;玛咖水提物组和MPS+BG组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其剂量设置可以确定玛咖水提物中的主要作用成分为MPS和BG。结果表明:玛咖的抗疲劳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乳酸堆积和增加肝糖原储备来实现的,BG和MPS都具有减少乳酸堆积的作用,MPS在提高负重游泳小鼠的LG储备的作用显著优于BG,MPS是玛咖水提物中提高LG储备的主要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8.
IDC发布2011 MPS MarketScape报告显示,施乐公司和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将继续保持打印管理服务(MPS)市场的“领导者”地位。这份报告针对多家MPS供应商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竞争力的总体概述,以及各供应商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统一的MPS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废料的改性再利用的方法有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物理化学改性.目前,国内外企业主要通过PLA增黏和耐热改性等物理化学方法,改善其成型技术难度大及产品耐热不足的问题.随着成本的降低以及性能的提高,PLA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医学领域,它具有其他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今后应把PLA废料的再利用扩展到医学领域,尝试用新材料对PLA废料进行改性,在克服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PLA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酸碱活化法制备了改性花生壳(MPS)材料,考察了MPS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FFA)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MPS的脱酸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0.5%H_2SO_4和10%Na OH处理后,获得的MPS吸附脱酸效果良好,并在脱酸温度40℃、脱酸时间120min的条件下,以2%的MPS添加量,菜籽油的酸值(KOH)从3.3 mg/g降到0.16 mg/g。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和~(13)C-核磁共振对MPS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PS吸附脱除FFA的过程中,化学吸附为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德驹  张伟  张艳 《纺织学报》2010,31(11):83-89
为解决PLA /棉/PTT 3组分包芯纱针织物采用二浴法工艺染色时出现的加工耗时较长和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了PLA/棉/PTT 3组分包芯纱针织物的节能、环保低温一浴染色新工艺。由于PLA不耐碱,出于对其组分性能的保护,选用中性条件下固色的Argazol N系列活性染料染棉组分;同时,选用对棉组分沾色相对较轻的中温型分散染料染PLA、PTT组分;染色处方中加入2.5 g/L扩散剂NNO,可以实现很好的防沾色效果。通过对Argazol N染料固色温度的研究和环保载体CWP-910的使用,PLA/棉/PTT 3组分包芯纱针织物可实现在90℃低温条件下染色。研究表明,染色过程保温30min,既可保证较高的上染率,同时PLA、PTT组分又有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2.
陈荣圻 《印染》2012,38(12):47-51
新型合成纤维如PTT、PLA纤维和芳纶、芳砜纶高性能纤维等产量近年来逐步上升.这些新纤维均采用分散染料染色,不同之处在于PTT纤维可应用PET纤维的传统分散染料;芳纶则需施用特殊添加剂存在下的载体染色,要求载体无毒、无味、易洗除,给色量好,不影响牢度;PLA是脂肪类聚酯,由于分子结构相差大,因此介电常数、极性及与染料的作用力也有差异,造成匀染性、色相、牢度存在差异.本文介绍采用溶解度参数或无机性值/有机性值,从传统分散染料筛选或设计PLA专用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纺织新材料及染整加工特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士英 《染整技术》2005,27(11):1-5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开发的纺织新材料:新型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新型和功能性合成纤维等的基本特性;并对部分纺织新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前处理、染色、热定形、后整理等关键技术作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PTT/PLA/粘胶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先对试制的10种不同含量的PTT/PLA/粘胶混纺纱线进行强力和毛羽的测试与分析;接着对相应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和透湿性等进行测试;并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分析各原料性质及不同含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找出原料间的最佳混纺比,使织物的性能达到最佳.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合成纤维于二战前后开始研究和开发,随着石油工业的壮大,真正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发展最快的当推聚酯纤维,2010年世界产量已达3 641.3万t,占合纤总量的84.7%.如今发展的是新聚酯纤维(如PTT、PLA纤维)和芳纶、芳砜纶高性能纤维,产量正逐步上升.这些新纤维都用分散染料染色,所不同的是PTT纤维可用PET纤维适用的传统分散染料,芳纶和芳砜纶则需使用特殊添加剂存在下的载体染色,要求载体无毒、无味、易洗除、给色量高、不影响色牢度.而PLA是脂肪类聚酯,与PET、PTT芳香族聚酯性能有所不同,由于分子结构相差大,存在介电常数,极性与染料作用力有所不同,造成匀染性、色相、色牢度存在差异.采用溶解度参数或无机性值/有机性值,从传统分散染料中筛选或设计PLA专用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化纤工业的生产现状和产量增长的趋势,并对毛纺行业用化纤新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品种有新型聚酯纤维PTT、新型纤维素纤维Lyocell、聚乳酸纤维PLA、新型甲壳素纤维、醋酯纤维、差别化腈纶、水溶性维纶、竹纤维等。  相似文献   

17.
PTT/毛混纤织物的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曹秋玲 《纺织学报》2008,29(1):45-48
研究原料种类和纺织工艺对PTT/毛织物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制产品的弹性从优到劣的次序为毛与PTT/PET长丝sirofil复合纺织物>毛与PTT长丝sirofil复合纺织物>经短纤纱与纬PTT长丝交织织物>PTT/毛混纺织物;改变煮呢工艺,提高煮呢温度,热定型中加强超喂都有利于提高织物弹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PTT/毛混纺织物结构参数与弹性伸长的关系,认为织物的经向上机紧度对织物弹性伸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组织浮长和纬向上机紧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PTT、PLA、Cooldry、三角异形涤纶丝、棉和亚麻等原料,按其不同比例混纺试制了A、B、C、D和E五个系列13种织物。采用FAST织物风格仪测试触觉风格的性能指标,运用系统聚类法对对测试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纱线线密度、纤维成分及组织结构与织物风格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亚麻纤维替代棉纤维可以不影响织物风格;组织结构的较大差异会引起织物风格的不同,而较相似的组织结构对织物风格的影响相对较小;纱线线密度、纤维成分对织物风格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汽车用聚酰胺纤维全球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聚酰胺(PA)纱作为复合地面系统的一部分,为驾驶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但受成本的驱使,新的替代品不断涌现,如聚酯(PET)或聚丙烯(PP)纱线和针剌材料,以及聚乳酸纤维(PLA)和新型聚酯纤维(PTT)等从生物中提炼出的非石油基的材料。此外,由于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地面系统表层材料将采用针刺地毯复合到簇绒地毯上的新型产品。  相似文献   

20.
以应用前景较好的两种新型聚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和普通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纤维作样品,用显微镜观察法、燃烧试验法、化学溶解试验法、熔点试验法、红外吸收光谱试验法进行分析测试,最后得出上述两种新型聚酯纤维的具体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