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前常采用经验法计算聚合物驱油田聚合物地下黏度,但该方法仅能得到黏度范围,而非特定数值。针对该问题,通过聚合物驱渗流公式转换及油藏工程理论等,建立了聚合物地下黏度与井口注入压力、累计注入聚合物量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求解聚合物地下黏度的新方法。实例表明,新方法得到的渤海L油田4口注聚合物井的聚合物黏度分别为3.79、5.19、2.48、6.37,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与经验法相比,可以得到精确数值。该研究对注聚合物油田措施调整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注入压力是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前期注入压力的变化,可以判断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阻力场的建立情况,从而指导注聚方案的调整.扩大聚合物效果。根据双河油田北块H4-5层系30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4种变化趋势及其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注入井流量测井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根据注入井特点,研制开发出适合于我国中、后期油田吸水剖面测井需要的流量测井仪器一直是油田内外科技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测流量的几种仪器,包括:同位素示踪仪、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脉冲中子氧活化仪等,对它们的结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比较与分析,得出只有综合应用这几种仪器,才能提高注入井流量测井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注入压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以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五大因素,即聚合物水溶液本身,注采井距,注入强度,注入速度及油层条件对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影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聚合物分子量,注采井距,注入强度,注入浓度及注入速度等参数值越大,聚合物注入压力就越高,尤其注采井距对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影响更明显,与注水相比,其压力升值正比于注采井距平方的数倍,而地层系数越大,则注入压力越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浓度聚合物驱作为常规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或取得的经济价值与井网、井距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大庆油田中区西部葡一组进行精细数值模拟研究,对中区西部高浓度聚合物在不同井网、井距、不同注入速度以及不同注入浓度条件下的驱油效果进行评价及优选。结果表明:采用九点法、小井距、高浓度、高注入速度的开发方案,能够达到最优的开发效果。为现场开展高浓度聚合物驱提供开发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使用的聚合物注入剖面示踪测井技术监测注聚合物水井吸液剖面,由于一些注聚合物井都是由注水井改注的,长期的注水冲刷,使许多井形成大孔道。在这种情况下,单用聚合物注入剖面示踪测井不能反映大孔道地层的正常注入量。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组合生产测井仪器。该组合仪是将热源流量计和示踪测井组合在一起,一次下井,测出两务曲线,对注入量这一未知量进行综合解释。与地质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测量结.粜;住确可靠,是测量聚合物注入剖面较好的一种测井方法。  相似文献   

7.
注入剖面测井方法综述及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注入井吸水剖面,对油田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油田常使用的几种注入剖面测井方法,包括同位素示踪注入剖面测井、电磁流量测井、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放射性相关法测井。本文对它们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适应油田开需要必须综合应用这些测井方法,才能保证和提高注入井流量测井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五大因素,即聚合物水溶液本身、注采井距、注入强度、注入速度及油层条件对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影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聚合物分子量、注采井距、注入强度、注入浓度及注入速度等参数值越大,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就越高;尤其注采井距对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影响更明显,与注水相比,其压力升值正比于注采井距平方的数倍,而地层系数越大,则注入压力越低。文章还提出适于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的各参数初步推荐值:聚合物分子量不超过2000万,注入速度不超过0.2PV/a,注入浓度不超过1500mg/L和注采井距不超过400m(最好250m)。这些认识对生产实践,特别是对大庆油田今后聚合物驱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注入压力是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前期注入压力的变化,可以判断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阻力场的建立情况,从而指导注聚方案的调整,扩大聚合物效果.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Ⅱ4-5层系30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4种变化趋势及其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吸水指数是注入井注入能力的主要表征参数,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注聚合物井的吸水指数尤为重要。基于聚合物驱溶液的非牛顿流体性质和非活塞驱替特征,将注采井间的区域划分为聚合物溶液区、油墙区、油水混合区,确定聚合物溶液前缘和油墙前缘的含水饱和度方程;结合等值渗流阻力法,得到注采井间的渗流压差;考虑纵向多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确定各层的分流量,根据吸水指数的表征形式建立不稳定渗流条件下的多层聚合物驱吸水指数预测模型。利用室内实验数据和渤海油田注聚合物井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平均计算误差为10%。该研究可为聚合物注入量的合理设计及现场注聚合物井的生产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能谱水流测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玉堂  林梁  李婧 《测井技术》2002,26(4):306-310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生产需要定量测量注入井和产出井液体的垂直流动。能谱水流测井仪是一种可以穿透钢管测量井筒中水流动速度的测井方法。通过刻度建立了清水的实际流速和测量流速关系。推导了描述能谱水流测井数学模型,剔除了引进软件中计算水流速度不正确的部分,建立了一套能谱水流测井解释方法。在测量的24口井中,能谱水流测井仪在低排量的配注井中准确地测量出流量,在聚合物注入井中实现了厚层细分,展示了能谱水流测井仪的能力,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脉冲氧活化测井解释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瑛  张薇  张月秋 《测井技术》2004,28(3):258-261
脉冲氧活化测井能在油管内探测管外水流速度及方向,在注聚合物井和复杂管柱结构井中的应用数量逐年增加.介绍了该项技术施工设计和资料解释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讨论了资料解释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如何正确判断水流位置.对配注层段验封的重要性,以及因油管内流量过大或井下工具对应层位造成的测量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存储式电磁流量计在聚驱配注井中测试流量与实际注入流量的差异问题,通过模拟井中的实验研究,在总结仪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清水中刻度的电磁流量计应用于聚驱配注井中测试流量时的校正方法.现场应用表明在油管结垢较轻微的井中,该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存储式电磁流量计在聚驱配注井中测试流量与实际注入流量的偏差问题;在投注时间较长的井中,由于油管内壁结垢、腐蚀等原因,使得该校正方法的应用效果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渤海油田AY井组聚合物驱调整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油田于2005年11月开始实施AY井组聚合物驱油试验。实施聚驱时,该井组的综合含水率已上升至57.9%,聚驱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明显。但是,注聚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因提高注入量,导致注入水向A-1、A-4、A-2井突进,使这些井含水率上升了10.0%~22.2%;周围注聚井A-7、A-6等井的聚合物沿高渗透层向中心井AY突进,导致中心井含水率上升了32%,聚合物产出浓度上升了150 mg/L左右。通过措施调整,如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转注聚、中心区块聚合物注入浓度由1 750 mg/L提高到2 500mg/L等,使得一些前期受外围注水井影响的井的含水率下降了8%左右,而且使中心井的含水率下降16%左右,聚合物产出浓度下降了100 mg/L左右。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外围注水井突进及中心井聚驱突进,保障了聚驱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浮子式机械流量计故障率高、坐层困难 ,所取资料可信度差。因此 ,孤东油田引进了存储式电磁流量计 ,分别在浅井、中深井及注清水、注污水井中试验 ,一次下井录取资料成功率在 98%以上。该仪器通过测量不同层位液柱的中心流速而达到测试各层注入量的目的 ,既可点测 ,亦可连续测量 ,测试过程中不用坐层 ,可测得管柱内任意位置的流量大小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ervoir condition of the Lamadian block for polym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field, the optimized flocculating agent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fully use residual polymer in formation and improve oil recovery after polymer flood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stabilized sodium clay is the best flocculating agent and can react with residual polymer to form a floc unit for improved oil recovery (IOR).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e can see that the flocculating agent can react with residual polymer to form a floc unit and one clay particle usually reacts with four to seven polymer molecules. This residual reutilization technology was applied in six injection wells of Lamadian in Daqing oilfield; the six injection wells had 13 connected production wells with an average water cut of 95.5% and produced polymer concentration of 459 mg/L. About 30,971 m3 flocculating fluid with 842 tons of flocculating agent was injected into the six injection wells. After treatment, the injection pressure of injection wells was increased and the injection profile was improved; the water cut of the connected production wells was decreased and the oil production rate was increased. The oil increment was 3.6 tons/day, the water cut decrement was 2.5%, and the produced polymer concentration decrement was 89 mg/L. By March 2008, the accumulated oil increment was 2,878 tons and the input–output ratio was 1:3.33.  相似文献   

18.
岩石弹性波速度模拟及在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凯  徐群洲 《新疆石油地质》1998,19(1):18-21,67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25口井600块岩样资料为依据,模拟地下状态,对岩石在饱含油、饱含水条件下进行了纵、横波速度测定。找出了影响速度的因素及其在不同因素下纵、横波速变化的规律性,并将速度资料及由此导出的信息用于测井曲线校验、油气的预测及油气水检测。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超声波清洗机对钻井液样品进行超声分散和粒度测量时,无意中发现配浆膨润土粉在超声清洗机中很快实现均匀分散,因此尝试采用超声波来完成配浆过程。应用超声分散技术顺利地实现了3种钻井液的成功配制,初步证实该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要进行实际生产应用,有一些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