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监测2009年嘉兴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共采集275份生熟食品样品,分离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75份生肉、水产品食源性病原菌总污染率45.3%,其中检出沙门菌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副溶血性弧菌18株。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200份即食食品总污染率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结论 2009年嘉兴市主要污染食品品种是冷藏冷冻生肉,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2007-2011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徐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07-2011年间共监测630份食品,总检出率为15.08%: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程度高,检出率为分别为18.28%和10.75%;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3.08%.结论 徐州地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特征,从牛乳中分离得到5株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31B、0250H、777H、S12-1和S2-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接种这5株菌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和牛乳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TSB中5株菌总计检出33个挥发性代谢产物,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酸和2-丁酮是5株菌共同检出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牛乳中5株菌总计检出28个挥发性代谢产物,2-呋喃甲醇、辛酸和3-甲基-丁酸是5株菌共同检出的典型挥发性代谢产物。无论是在TSB还是牛乳中,3-甲基-丁酸始终是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稳定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不同菌株产生3-甲基-丁酸的强度不相同,同一菌株在TSB和牛乳两种不同基质中3-甲基-丁酸的产生强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丽江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为开展丽江市食品安全评估和确定高风险食品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采集丽江市售食品344份, 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孢杆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44份食品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1株, 总检出率为14.82%。3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1.00%、15.13%和9.60%, 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 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8.14%和3.49%; 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米米制品、学生餐(盒饭)和生肉类污染严重, 检出率分别为23.53%、18.18%和16.92%。结论 丽江市辖区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三种百合科葱属植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并比较了三种百合科葱属植物(沙葱、韭菜和大蒜)的水提取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即大肠杆菌O157∶H7、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葱属植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提取物添加量为50μg(干重)时,沙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1.7±1.52)mm,韭菜水提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17.7±0.57)mm,大蒜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29.3±2.08)mm。沙葱水提物对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总体上高于大蒜和韭菜水提物,而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却不及大蒜水提取物。三种葱属植物水提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结果表明:大蒜水提物对五种菌的敏感性强于沙葱水提物强于韭菜水提物。  相似文献   

6.
肖丽  叶发银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7,38(1):263-268
在食品加工、产品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极端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如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一旦进入了VBNC状态,常规的培养检测方法不能将其检出,易造成VBNC状态致病菌漏检,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文归纳了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致使食源性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的相关因素,概括了食源性致病菌VBNC状态的生物学特性,并着重介绍VBNC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1种含氧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以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供试致病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 mol/L的条件下,3-(甲硫基)丙醛(MTPD)、2-甲基-3-甲硫基呋喃(MMTF)、糠基异丙基硫醚(FIPS)和甲基糠基二硫醚(MFDS)对四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能力为MTPDMFDS或≈FIPS或≈MMTF。对比11种含氧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MFD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TPD次之,而BMFDS对其他三种致病菌无抑制作用。MTPD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均最强,且对副溶血性弧菌的作用效果最佳,其最低抑菌浓度为2.44 mmol/L。以上结果说明,醛基的存在对含氧硫醚类香料抑制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贝壳煅烧粉对致病菌的杀菌及抑菌效果。方法:将贻贝、文蛤、溢蛏3种贝壳高温煅烧1000℃,2 h,并配制成1%、0.1%、0.01%浓度的煅烧粉悬浊液,作用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利用菌液杀菌以及培养基扩散抑菌方法,检测3种贝壳煅烧粉对不同致病菌的杀菌及抑菌效果。结果:3种贝壳煅烧粉对4种菌均具有杀菌作用,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作用明显大于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最强为缢蛏及文蛤贝壳煅烧粉对副溶血弧菌,分别作用5 min后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培养基扩散法的抑菌实验表明,3种贝壳煅烧粉对4种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最强为缢蛏贝壳煅烧粉在0.1 g/mL浓度下作用于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达16.42 mm;在各浓度阶段,贻贝和文蛤贝壳煅烧粉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性明显强于于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结论:贝壳煅烧粉对食源性致病菌杀菌及抑菌作用明显,可用作抑菌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肠出血性大肠肝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上述致病菌可能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并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O157∶H7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从9类626份食品中,5年共检出致病菌54株,总检出率为8.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年检出14株,检出率最高为4.83%;其次为沙门菌5年检出23株,检出率为3.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年检出16株,检出率为2.56%;副溶血性弧菌5年中仅检出1株,检出率为0.16%;未检出EHEC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肉类污染较为严重。结论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和生肉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生食水产品中主要致病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沿海省市三类生食水产品(生食鱼片、生食贝类、生食虾类)中四种主要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风险。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软件"Risk Ranger",结合文献资料等的收集与分析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本次评估的几种生食水产品/致病菌组合中,生食鱼片/副溶血弧菌(风险评分49)属于高度风险;生食鱼片/单增李斯特菌(47)、生食鱼片/沙门菌(45)、生食贝类/副溶血弧菌(42)、生食虾类/副溶血弧菌(42)、生食贝类/单增李斯特菌(41)、生食虾类/单增李斯特菌(41)、生食贝类/沙门菌(39)和生食虾类/沙门菌(39)均属于中度风险;生食鱼片/金黄色葡萄球菌(31)、生食贝类/金黄色葡萄球菌(26)和生食虾类/金黄色葡萄球菌(26)均属于低风险。我国沿海省市生食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一定风险,且有必要尽快开展生食鱼片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共抽取430份农产品样品,监测项目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采用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对分离到的部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核糖体基因指纹鉴定。结果农产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畜禽产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2株、沙门氏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7株;鲜食蔬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7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的鉴定结果和国标方法完全一致。结论应重视农产品的源头污染,加强监控。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和溯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待检样品按照GB4789系列标准进行前增菌后,提取核酸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食品中6种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O157检测阳性符合率100%,阴性符合率100%,检出限介于3.0×10~3~1.1×10~4 CFU/25 g,前增菌时间最快5h,检测时间为2d。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具有检出限低、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进出口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史辉  唐俊妮  陈娟  王琼 《食品科学》2015,36(12):185-190
采用65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基苯(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PDMS/DVB)、75 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萃取头和50/30 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萃取头,20、30 min和40 min 3 种萃取时间,50、65 ℃和80 ℃ 3 种萃取温度,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one soy broth,TSB)培养物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建立适宜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物的萃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化合物的萃取需要,获得更加全面的化合物信息,并且在萃取温度80 ℃条件下萃取30 min,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物的数量和响应强度较高。因此,萃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最适条件为: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30 min。在该萃取条件下,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TSB中产生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醇、1-癸醇、3-羟基-2-丁酮、丙酮、乙酸、苯甲醇、3-甲基-1-丁醇、吲哚、1-辛醇和正辛酸等。该萃取方法的建立可为细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微生物定量检测法,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原理,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8年,采集大兴辖区內的10类食品,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茼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96%(67/56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6.79%,38/560),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57%,20/560)和沙门菌(11.61%,9/560).560份食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30.67%,23/75),其次为生肉(15.29%,39/255)、鲜冻水产品(5.45%,3/55)和熟肉制品(2.67%,2/75).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普遍,生牛奶、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及散装熟肉制品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6.
最近,深圳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研发成功4个利用PCR快速检测致病菌的非标方法(包括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的PCR检测方法),并自主完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热点,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主要论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这5种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污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竹醋液成分及其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性,采用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方法(LLE/GC-MS)对竹醋液的成分进行了鉴定,表明竹醋液中主要有51种化合物,包括酚类、酮类、醛类、酸类、醚类、醇类和呋喃类等,占总成分的92.59%。其中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64.20%,酸类物质为9.13%。同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了竹醋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并采用Hem I软件分析得到竹醋液是一种良好的能够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的天然抑菌剂,其中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稀释100倍后仍有抑菌性。研究结果为竹醋液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微生物安全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烟台濒临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布特征,掌握致病菌污染的"基线值",为市场监管、消费指导和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GB 4789规定的方法,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借助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 QMRA)方法,评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风险。结果 6类260种海产品中仅有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均未检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污染率为19.62%(51/260),贝类、甲壳类污染水平较高,鱼类、海藻类偏低,污染率分别为26.42%(28/106)、20.00%(6/30)、10.00%(3/30)、10.00%(3/30);贝类中牡蛎是副溶血性弧菌高污染的海产品,污染率为31.03%(9/29)。普通人群摄食加热海产品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概率值为2.97×10-7,年均患病率为6.03×10~(-6)次/人年,7~9月份为高发病时间段。结论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主要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摄食人群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尤其温度较高的第三季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2014,(8):116-118
一、标准的制定目的 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音附艮告的4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