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对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进行了多种粘钢方案的试验研究。对构件加固后的应力应变状态、破坏机理及如何确定有效粘钢部位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了提高受扭构件强度的合理粘钢方案和可供加固设计参考的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受弯构件压区粘钢加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凝土受弯构件压区粘钢加固后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二次受力情况下压区粘钢加固受弯构件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对12根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压区粘贴钢板加固后的受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受压区粘钢对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短期刚度和挠度的影响,并结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给出的粘贴钢板加固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承载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了压区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的计算方法,供工程实践参考.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受弯性能强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其底部二层叠合粘钢、不御载粘钢及御载粘钢不同情况下的受弯性能和承载力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梁在底部二层叠合粘钢和不御载粘钢的受弯强度承载力计算方法,为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设计及规程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粘钢抗震加固受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开裂后切向刚度的折减。建立了加固受损粘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的方法;应用建立的方法,对粘钢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粘钢加固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方法,近年来在建筑结构物补强、老旧结构改造、事故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现行加固规范要求,进行粘钢加固应对结构完全卸载后进行.但受到施工条件限制,实际工程中并不能保障粘钢与原结构同时受力,粘钢加固存在着二次受力问题,基于平截面假设,应用有限条法对采用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弯矩-曲率(M-Φ)关系曲线进行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规范给出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应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粘钢面积、钢板强度以及粘钢时机对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粘钢加固工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7根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第I组)进行有限元模拟,对加固后的构件破坏的形态、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以及构件破坏时钢筋的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利用率与加固效果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减小第I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尺寸改变配筋率,重新建立了7根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第II组).分析表明,纵向配筋率较小,受拉钢筋利用越充分的受弯构件,其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越明显,经济价值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特征及破坏机理,介绍了用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计算原理,研制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成熟的材料本构关系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不考虑钢板与所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之间存在相对滑移的前提下,分析了粘钢前后梁的非线性性能,并比较了粘钢前后梁的极限承载力、挠度以及裂缝开展情况.并将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不足的特点,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模型,对碳纤维布加固后碳纤维布层数、配筋率等对构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6根构件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粘贴碳纤维布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轴拉构件极限承载力,而其对开裂荷载影响较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较好一致性,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研究成果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加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混杂纤维布加固补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碳/芳纶混杂纤维布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试验研究了加固梁初裂荷载、极限荷载、刚度变化规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混杂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及刚度明显提高,混杂纤维布加固是可行的、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拱形波纹钢屋盖是一种典型的冷弯薄壁空间钢结构,应用范围广泛,具有诸多优点。但其承载力不高,刚度较低,适用的跨度范围有限。提出了一种结构增强方法,介绍了增强措施及特点,采用ABAQUS软件包建立了增强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跨度、矢高及荷载工况,分析了增强前后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强方法显著提高了拱形波纹钢屋盖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4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梁试件采用CFRP板抗剪加固的试验,研究不同预应力水平对CFRP板加固PPC梁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FRP板对PPC梁进行抗剪加固,能有效抑制斜裂缝的发展,提高加固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加固方式对梁受弯性能的效果,以节约加固成本,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对预应力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三种不同粘贴方式的预应力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梁.第一种粘贴方式是预应力碳纤维布梁底全部粘贴;第二种粘贴方式是预应力碳纤维布梁底跨中粘贴;第三种粘贴方式是预应力碳纤维布梁底跨中部分粘贴.对三种不同粘贴方式下的预应力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三种不同预应力CFRP布粘贴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采用第二种加固方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预制板上粘贴钢板条桁架对砌体教学楼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典型砌体结构教学楼(预制多孔板装配式楼盖)的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分析房屋在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验证了预制多孔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是砌体结构教学楼倒塌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式加固方法——板底粘贴桁架型钢板条来增强楼盖的水平刚度。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未加固模型与加固后模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板底粘贴桁架型钢板条法对提高房屋结构抗震防倒塌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CFRP板侧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CFRP板侧面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了碳纤维板加固面积、加固位置、配筋率等参数对加固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可以显著提高其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但两者之间并不成正比,CFRP板的用量有一个最佳值;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配筋率的变化对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低配筋率的梁使用CFRP板加固后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要比高配筋率的梁显著;由于CFRP板的弹性模量比钢筋的弹性模量小,加固梁破坏时的挠度仍较大.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采用弹性模量高、厚度小的CFRP板,并保证其锚固长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building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不同模型,并对不同方案的模型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研究不同数量、不同位置加强层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在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与地震剪力等方面的模型数据对比,选出最佳的加强层设置方案。本文可为相关类似布置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徽州传统建筑木柱修缮加固设计方法是目前古建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然后结合国家规程对传统建筑木柱加固修缮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了古建筑木柱强度、稳定性验算公式,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徽州传统建筑木柱剔补和剜补加固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受损木柱破损截面强度和稳定性通过加固修缮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受损木柱通过剔补、剜补等加固方法加固修缮后是满足规范要求的。通过木柱理论验算和数值分析对比,两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徽州传统建筑木构架木柱加固修缮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徽州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优秀历史木结构建筑的维修加固方法要求具有可逆性,以保证其永续保护和适应性利用。共进行了11根螺丝连接钢板可逆加固木梁的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根为未加固对比试件,8根为螺丝连接钢板加固木梁试件,试验参数包括螺丝直径、螺丝间距和钢板重复利用次数等。研究结果表明,螺丝连接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为16%~79%,平均提高50%;初始弯曲刚度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21%~38%,平均提高30%;木梁跨中截面变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试件受拉边缘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均明显小于对比试件,加固试件跨中钢板应变明显滞后于木梁底面应变。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螺丝连接钢板加固木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螺丝连接钢板加固木梁是一种可逆的、可循环的、施工方便的、有效的加固方法,可用于优秀历史木结构特别是文物建筑的永续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在完成了3层足尺底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震损房屋损伤程度的评估、加固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固后的3层房屋进行拟动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震后受损结构构件所用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和加固对恢复结构抗震性能的效果,为寻求震损结构加固修复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汶川地震受损底框房屋的结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