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成晨 《工具技术》2006,40(6):76-76
据海外媒体报道,为适应高转速、高精度及高品质等现代机床研发设计和操作的发展潮流,相关的周边设备和机械配件等耗材的品质也受到考验,使得业界对于模具、切削刀具、机械配件等要求日趋严格。其中,延长使用年限、降低生产成本及创造较高利润,是企业一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机电新产品导报》2003,(5):102-103
据悉,当前机床发展趋势为高转速、高精度及高品质。高速运转作业对模具、切削刀具、机械配件等表面处理的要求亦愈严。延长使用年限,降低生产成本,创造较高利润,是业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台湾太信公司负责人何忠信说,以PVD技术开发的陶瓷硬膜的种类日渐增多,包括氮化钛、碳氮化钛、  相似文献   

3.
当前机床发展趋势为高转速、高精度及高品质。高速运转作业对模具、切削刀具、机械配件等表面处理的要求亦愈严。延长使用年限、降低生产成本、创造较高利润是共同追求的目的。以PVD技术开发的陶瓷硬膜的种类日渐增多,包括氮化钛、碳氮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提高刀具、模具淬火后的硬度、强度及耐磨损、耐崩刃性能,致力开发复合热处理、刀具涂层、表面处理等技术,都收到一定效果。而最近国内外工具厂竞相应用的刀具、模具低温处理技术是减少工具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的一种实用方法。诸如日本厂家生产的冲压模、轧辊、锻模等模具,以及钻头、滚刀等刀具通常都采用低温处理,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国外一些制造厂已将低温处理列入产品的工艺规范中,如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已将稳定化低温处理工艺纳入国家标准。目前,该工艺在国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模具抛光自由曲面刀具轨迹的生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HNC-IR教学机器人为对象,对机器人模具抛光中自由曲面的抛光刀具轨迹的生成和干涉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机器人抛光的面自由曲面刀具轨迹生成算法,此算法生成的抛光刀具轨迹具有形式简单、在曲面表面分布均匀等优点,适合于机器人抛光。  相似文献   

6.
模具的质量对于汽车车身外一些覆盖件的生产、制造和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冲压件的外观以及质量。这也使得表面处理技术在汽车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模具成形更为稳定。为对目前我国汽车冲压模具处理技术应用以及发展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本文从一名普通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就汽车冲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首先对几种常见的汽车冲压模具材料种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分别就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工艺处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表面处理技术应用的项目管理。希望能够通过以下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促进表面处理技术在汽车冲压模具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有效促进汽车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为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鲜光远 《工具技术》2002,36(8):68-68
为提高我厂工模具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外观质量 ,我厂从清华大学引进了镍—磷合金镀覆工艺新技术 ,投资兴建了一条可日处理近万件工件的镍—磷合金镀覆生产线。通过对该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及工艺试验 ,完善了镀覆前、后处理技术 ,优化了核心工艺参数 ,使该工艺成功应用于刀具和模具零件的表面处理。经镀覆处理的直柄立铣刀、中心钻、非标铰刀、圆板牙以及其它非标刀具、模具零件、冲压件等产品的品质与档次显著提高 ,深受用户好评。经镍—磷合金镀覆的工件表面呈均匀的亮白色(类似于不锈钢 ) ,表面光亮程度取决于工件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8.
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模具表面处理的重要性及主要的处理方法,着重介绍了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的特点、原理、应用实例,以及与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比较;模具表面电火花处理技术具有简易高效、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很有实用价值,是一种特别适合在作为"模具之乡"台州的模具制造产业中发展和推广的表面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纸水杯要求杯身表面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痕、缺口、漏水及变形等现象,需要在制作中较好地应用Pro/E的三维设计。本实例基本由旋转、抽壳、偏移、倒圆角、扫描、拉伸、剪切等几个操作建立实体模型。通过分型面设计上下模,分割体积块,抽取抽芯即可得到模具零件。  相似文献   

10.
离子注入技术可使各种刀具、模具、机械零件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疲劳性大大提高.并具有其他表面处理方法所不能代替的特点.与渗碳、渗氮表面处理方法相比,离子注入没有高温工件变形、表面氧化、精度改变等优点.当前用离子注入使金属工件、工具表面改性,美、英、日等国已达到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使用CAM系统进行刀具路径优化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模具行业中。然而,加工车间最近开始将这种能力与相对较新的加工策略和专门设计的整体旋转切削刀具配合使用,以优化粗加工操作。这种基于CAM的粗加工(或称为动态铣削)策略将刀具的接触弧和平均切屑负荷作为关键因素。通过经由CAM生成的刀具路径来操纵刀具的  相似文献   

12.
电火花表面强化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火花强化工艺是一种简便而灵活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它是通过电火花放电作用将作为电极的导电材料熔渗进工件表层金属,形成合金化的表面强化层,从而使工件表面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得到改善。目前,电火花表面强化工艺在模具、刀具、机械零件等的强化与修复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飞机钣金橡皮囊成形模具传统贮藏维护保养方式造成的表面损伤而降低成形零件精度的问题,依据在大气环境下造成模具材料锈蚀的条件,设计了一种飞机钣金橡皮囊成形模具维护保养装置。该装置由主箱体、气压控制系统、除湿装置、监测装置等主要部件构成,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将模具存放箱体内的多余空气和水蒸气抽至箱体外,有效防止模具表面锈蚀,延长模具的使用时间,保证了不同批次成形零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模具作为重要的工艺装备,在消费品、电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采用高速切削生产模具己经成为模具制造的大趋势。在国外一些模具生产厂家,高速机床大量取代电火花机床,高速切削大大提高了模具生产效率和质量。在高速加工成功的关键主要归纳为三个要素:机床、刀具和刀柄、编程。这三者的正确组合使得模具制造厂在生产率、质量和价格方面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PCBN刀具在硬切削加工中磨损严重、切削寿命短的问题,开展了PCBN刀具深冷处理试验和经深冷处理的PCBN刀具高速硬车削AISI 4340钢的试验,研究深冷处理对PCBN刀具表面完整性(包括微观形貌、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及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提高PCBN刀具耐磨性和刀具寿命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深冷处理之后,刀具表面缩松缩孔等缺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表面形貌得到改善,但刀具表面粗糙度增大;刀具表面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均得到提高;表面形貌和表面残余应力对刀具寿命影响较大,其次是表面显微硬度,表面粗糙度对刀具寿命影响较小。深冷处理后,刀具黏结、氧化磨损减少,刀具寿命较未处理刀具提高24.78%,可见,深冷处理可有效改善PCBN刀具表面完整性,从而提高刀具寿命。  相似文献   

16.
介绍超大耐磨板热压模研制难点及其解决方案,并分析耐磨板热压模制造工艺。综合考虑模具加工工艺热交变负荷使用工况及热传导性能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模具材料,优化数控加工工艺及创新刀具方案,确保模具型面加工质量,并有效提高加工效率,优选特种加工工艺解决超大阳模饰纹难题,采用设备研磨与人工抛光相结合的方案,保证模具型面表面粗糙度,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刷镀技术,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已成为设备维修、模具表面修复强化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我们在开展各种零部件和模具表面刷镀修复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的同时,从减轻操作劳动强度、提高刷镀质量、且尽量采用机械操作等方面考虑,对刷镀装置的机械设备进行了改造和研制。  相似文献   

18.
在铣削加工中,根据工艺不同,零件的制造常需要精密复杂刀具。球头立铣刀是加工三维曲面零件的主要刀具,在模具、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对象的表面质量、精度及加工效率。由于表面几何形状复杂,球头立铣刀的刃磨通常需要在五轴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提高切削刀具的性能,通常从其材质、金相组织、硬度、刀具形状、夹持方式、使用机床、切削条件,尤其是从最佳切削性能等方面进行改进。此外,正确使用刀具的表面处理技术也是很有成效的方法之一。硬质合金刀具由于进行了涂层,在实际生产中创造了惊人的奇绩。近几年来,对于高速钢刀具,也根据各类刀具的特征,恰当地应用了涂层、氮化等表面处理技术,获得超乎予料的效果。本文仅就高速钢刀具表面处理的效果及此类刀具的特征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制造》2014,(19):70-70,72
模具制造商通常非常精通于金属加工,会广泛采用包括金属切削、冶金、高分子材料.塑性流动,电火花加工(EDM)及线切割的各种技术。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模具制造不是大批量生产,且许多零件各个不同,使得一些模具制造商没有动力更新刀具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