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9):1368-1373
为了更加精确地分析振动压路机的压实过程,建立了考虑土体随动质量的智能化振动压路机连耦工况下的六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型智能化振动压路机的动态分析。对该振动压路机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该振动压路机的最优工作参数,从而实现了对智能化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压实过程中的密实度和压实效率,改善了整机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讨论智能化振动压路机压实过程中土体随振质量的变化与压路机偏振对压实效果及操作舒适性的影响,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考虑土体随振质量和偏振压实现象的智能化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系统新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讨论了土体随振质量、振动轮质量偏心及振动轮两侧土体参数差异对压实效果和操作舒适性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变化曲线。所得结果为实现智能化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压实过程中的密实度和压实效率、改善整机的舒适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压实机械     
GJ20055127 智能化振动压路机及技术现状[刊,中]/张智明//工程机械.—2005,36(3).—5~8介绍国内外智能化振动压路机的发展现状,列举了智能化振动压路机压实度测量系统、压实进程自动控制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及远程综合控制系统的一些特点,分析各系统的技术现状和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传统压路机振动轮结构形式基础上,基于振动压实理论,面向模式可调的智能压实过程,构建"振动轮-土体"动力学模型,分析振动压路机设计参数和工作参数对振动轮加速度的动态影响,得到压路机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进而探究新型智能化振动压路机的压实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拓宽振动压路机的适用范围,提高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性能,对振动压路机无级调频装置的调频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基于AMESim软件建立其仿真模型,对振动压路机的典型面层压实工况和变频压实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稳定压实工况下,无级调频液压系统的起振时间约为3 s,前后钢轮的振动频率差值不超过0.18 Hz,不会产生严重的拍振,说明该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面层压实与变频压实性能良好,为以后振动压路机的无级调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姚荔明  陈乐生 《机电技术》2005,28(2):98-100
本文根据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效果对机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压实效果为目标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智能化振动压路机的在线测量,提出了该种机型出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智能振动压实系统的整体动力学耦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振动模式可调的新型智能化压路机的机构特点和工作特性,建立整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给出压实过程中压实机构与物料连耦、打滑和跳振情况下的数学模型.以YZC12型智能化压路机为例,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振动模式下,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互耦合的激振动力响应特性,与水平振荡单一模式振动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高速路沥青的现场施工压实试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系统耦合振动特性的整体耦合动力学模型比现有的单一模式振动模型更适合于智能机构压实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解决振动压路机在压实过程中沿振动轮宽度方向被压实材料密实度经常产生压实偏差的问题(通常表述为振动压路机出现的“偏振压实”现象),以典型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为例,分析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的结构,建立一种分析压路机振动轮“偏振压实”的四个自由度动力学新型振动模型。根据物理建模、数学模型求解分析压路机振动轮“偏振压实”的成因和振动轮结构参数对“偏振压实”的影响,提出解决偏振压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国产2Y6/8、3Y12/15、Y710B和YZ14JC等多种型号的压路机,其技术状态基本都处于压实机械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其自重及压实轮填沙后调节线载荷以压实路面。监测手段落后,压实控制技术智能化程度低,作业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液压传动技术、多振幅不同频率振动压路机的出现,传统压路机的压实效果越来越显得相形见绌。从压实机械状态的测量技术到结合GPS定位精确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压实效果和施工作业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9种先进的智能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振动模式可调的新型智能化压路机的机构特点和工作特性,分析了压实系统随着压实作业的进行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打滑脱耦工况下的系统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打滑工况下的压实系统响应特征是产生振动波形的畸变和高次谐波成分的出现.以YZC12型智能化压路机为例.通过高速路沥青的现场施工压实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使智能化振动压路机在不同的压实阶段下进行最有效的压实作业,通过建立连耦工况下"振动轮-土体"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了不同工作参数与振动轮及机架位移之间的关系,采用计算得到的模拟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压实度最大且不引起跳振时的激振频率和激振角度,为振动压路机在各压实阶段下参数的优选提供数值依据。数据表明:随着土体状况的变化,压路机的激振频率保持在土体2阶固有频率的1.29~1.39倍范围内作业时,土体压实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使智能化振动压路机在不同的压实阶段下进行最有效的压实作业,通过建立连耦工况下"振动轮-土体"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了不同工作参数与振动轮及机架位移之间的关系,采用计算得到的模拟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压实度最大且不引起跳振时的激振频率和激振角度,为振动压路机在各压实阶段下参数的优选提供数值依据。数据表明:随着土体状况的变化,压路机的激振频率保持在土体2阶固有频率的1.29~1.39倍范围内作业时,土体压实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在压实工作中,振动压路机由于压实深度大,压实遍数少,压实效果好,设备能源和材料的消耗较少等优点,从而获得了广大使用单位的欢迎。振动压路机的销量已经占整个压路机销售总量的75%左右。而在振动压路机中,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又占整个振动压路机的75%左右。可以说,单钢轮振动压路机是压路机中最主要的机型。  相似文献   

14.
振动压实机械的蟹行转向对沥青路面的压实非常重要,近几年国内外的振动压路机上都已经采用,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压实效果。本文是在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压实机械的发展趋势1振动压实机械显示出绝对优势振动压实机械的应用不仅改进了压实施力方法,提高了生产率,而且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如一台5~6t的振动压路机,其压实能力可以胜过一台20t的静碾压路机,而它们的金属材料消耗量之比仅为1:3。压实粒料与岩石填方时,静碾压路机的每立方米土壤能耗量约为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的两倍;压实粘土铺层和沥青混合料时,静碾压路机的每立方米材料能耗量约为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的1.5倍。目前,国际市场上振动压路机的销售量约占压路机总销量的55%~85%。2串联振动压路机的应用范围扩大双钢轮串…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系统的二自由度数学模型,对振动系统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使压实力达到最优。本研究对振动压路机的设计和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理论分析,发现压路机压实效果,不仅与压路机的激振力有关,还受压实材料的刚度阻尼等因素影响。要实现不同条件路面的良好压实,需要压路机提供不同的工作频率和工作振幅,普通单频单幅压路机无法应对这种复杂的压实作业。多频多幅振动压路机,采用安装在振动轴上的一组偏心块组合振动来实现压实的变频变幅。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中的线性加权法对振动压路机的频率和振幅进行优化,构建压实效果最优和舒适度最佳两个目标的压路机计算模型,为多频多幅压路机在不同土壤环境下频率和振幅参数确定提供了计算依据。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满足条件的偏心块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振动和振荡压路机智能化控制现有方案的优缺点,在大量试验研究之基础上解决了振荡压实智能控制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振荡压实控制策略的总体思路和压实过程的优化控制策略,制订了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案和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9.
<正>振动压路机由发动机、传动系统、振动轮、驱动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铰接机架及人机系统组成,其传动系统有液压传动、机械传动及液压—机械联合传动3种。其中有行走、振动、转向与制动4个执行机构,有3个相互独立的传动系统及机械或液控制动系统。振动压路机的动力消耗主要有振动功率、牵引功率与转向功率3个部分。振动压路机的工况分为振动压实、无振压实、公路行驶与爬坡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利用其自身的重力和振动作用压实各种建筑和筑路材料,是公路、铁路、机场、海港、堤坝等建设工程面层压实所必需设备。目前,国产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由于设计、制造等原因,导致施工效果不佳,影响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长期为进口双钢轮压路机垄断。为弥补国产压路机在施工质量上的缺陷。我单位研发了STK130D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求在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上全面赶超进口双钢轮压路机。本文基于压实度和平整度试验理论,以STR130D型双钢轮压路机以及某款代表国际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