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何敏  朱易捷  赵恩兰  颜林泉 《表面技术》2020,49(10):338-345
目的 为在导电单相金属中获得高质量EBSD试样表面,研究电解抛光法制备铝合金试样的方法,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基于Jacquet黏膜模型和金属阳极原理,提出利用阳极极化曲线、电流-时间曲线和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获得电解抛光工艺参数,批量制备铝合金EBSD试样的理论方法。采用恒电位法中的静态法记录稳定的电压-电流走势,以获得电流稳定的实验时间,在90 s内进行各电压下的电解抛光实验,获得电压与稳定电流的对应关系,并绘制阳极极化曲线。电流由持续稳定转至持续上升后的斜率与电压横坐标相交处为理论最低分解电压值。结合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在最低分解电压以上观察抛光表面。结果 获得最优抛光电压值为31 V。利用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合黏膜模型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验证,最优电压下的最佳抛光时间为12 s,该值是电流-时间曲线中的电流最低点。此工艺使制备的铝合金EBSD样品标定率为97%,是理想的电解抛光工艺。结论 采用阳极极化曲线获得的最优电压和最优电压下的最小电流规律由Jacquet黏膜模型支持,其所获得的电解抛光工艺能够制备出优质的样品表面,也能够为其他金属块体导电材料和其他需要电解抛光的实验类型提供获得最佳电解抛光工艺值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珠光体球化的原因及危害;通过对10CrMo910钢的球化加速试验,研究了该种材料球化过程的特点,并提出了10CrMo910钢球化的恢复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采用硬度试验、示波冲击试验、SEM断口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对电厂服役一年的T91/10CrMo910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为准解理型脆性破断;10CrMo910热影响区和T91热影响区为微孔聚合韧窝型韧性破断。焊缝区组织为粗大的板条马氏体,并且焊后回火不充分,韧性差;10CrMo910热影响区和T91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别为索氏体和细的回火马氏体,韧性较好。示波冲击曲线与断口形貌和硬度以及组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是韧性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15CrMo(H)钢临界点、CCT转变曲线、热处理制度、截面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试验表明,15CrMo(H)钢合适的淬火温度为910~940℃,强度、韧性、显微组织与冷却速度有很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热输入对1OCrMo91O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热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焊接热循环测试系统,分别在不同热输入条件下,实时采集了10CrMo910耐热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的温度参数.通过对不同热输入下焊接热循环曹线和参数的对比,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10CrMo910耐热钢焊缝金属根焊层焊接热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对10CrMo910耐热钢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10CrMo910钢焊后焊缝及近缝区常出现硬化和冷裂纹等问题,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对10CrMo910钢进行了成功焊接.焊接过程中将热电偶直接埋在焊缝里,实现了焊缝焊接热循环曲线的实时检测.检测到的热循环峰值温度最高为1701℃,较以往焊接热影响区热循环的研究结果提高了401℃.焊后的焊缝金属以不同的方式冷却,获得了10CrMo910钢油冷、空冷和砂冷后焊缝金属的焊接热循环曲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铱含量、热分解温度等因素对电解制备次氯酸盐用铂铱钛阳极的涂层结构和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极涂层为Pt·IrO_2混合结构时,其催化性和抗腐蚀性明显地优于不含铱的纯铂涂层。室温下,用10A/dm~2的电流电解5%NaCl溶液,测得Pt·IrO_2阳极电解初始的析氯电位为1.03V,运行800h后为1.24V,且极化曲线继续持平,而在同一条件下,铂涂层电极只运行560h,电位已由开始的1.35V升至1.80V。  相似文献   

8.
NiTi合金电解抛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卫东  米绪军  朱明  高兆祖 《金属学报》2002,38(Z1):630-632
本文对NiTi合金的电解抛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表明NiTi合金的电解抛光特性曲线与典型的电解抛光特性曲线有显著不同,不存在稳定的电流平台区.当试样在低电位区抛光时,抛光速度为反应产物通过粘滞层的扩散速度所控制;而当试样在高电位区抛光时,则以点蚀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9.
不同铝含量热镀锌合金化镀层的电解剥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剥离试验是一种定量分析热镀锌合金化镀层相结构的方法,但电解剥离的试验数据不能直接确定合金化镀层中的Fe-Zn相结构,需要考虑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化学副反应的影响,本文优化了电解剥离分析合金化镀层相结构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在足够低的电位扫描速度下,电解剥离试验可以使合金化镀层中的各相逐相溶解,能够准确分析合金化镀层中的铁含量和η、ξ、δ、Г等相的厚度.利用电解剥离试验测得的极化曲线和提出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各相的初始溶解电位准确测量了铝含量不同的热镀锌合金化镀层中各相的厚度和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得到合适的电解抛光参数,解决316不锈钢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高效制备问题,为高精度电镜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原材料在使用标准金相技术进行机械抛光后,再进行电解抛光。电解抛光试验以直流稳压电源供电,选择浓硫酸与浓磷酸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在不同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组合下进行电解抛光试验。试验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抛光面并拍摄图像。结果在确定最佳电压试验中,电压为5~10 V时,被抛光面出现腐蚀;电压为10~15 V时,出现较多条纹;电压为15~20 V时,条纹减少。在确定最佳电流试验中,电流为2~3 A时,被抛光面出现腐蚀;电流为3~4 A时,出现少量条纹;电流为4~5 A时,发生过腐蚀。确定最佳温度试验中,温度为40~50℃时,出现少量条纹;温度为50~60℃时,出现微量条纹;温度为60~70℃时,无条纹出现。结论电解抛光面的抛光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解抛光参数。相对于电压参数和温度参数,电流参数对抛光面抛光质量的影响最大。最佳电解抛光参数组合为:电压15~20 V,电流3~4 A,温度60~70℃。  相似文献   

11.
前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钨材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通常的加工手段难于满足需要,通过阳极溶解获得的钨电抛光面能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在我们钨舟电解抛光实践中,采用NaOH-KClO_3-K_2CO_3系电解液,为了搞清各工艺参数间的关系,稳定工艺,提高表面质量,本试验测定了有关的阳极极化曲线,计算了溶解表面活化能,分析了各种条件的影响,得到较为理想的工艺参数。本试验通过测定钨在该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和阳极失重的方法,结合热力学、动力学分析来研究钨的溶解机理和抛光工艺。  相似文献   

12.
对磷酸溶液电解抛光工艺作了全面的阐述,该法是美国巴特尔纪念学院于40年代初开发的,目前在美国用的较少,但在其他国家仍广为利用。在工业生产中,此法主要用于取代工业纯铝及铝合金在阳极氧化处理前的机械光处理。当前应用磷酸型溶液电解抛光溶液的总酸浓度为50%~95%,抛光溶液粘度对抛光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本文推荐的电解抛光溶液,在非常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对钢件实施处理,可达到特别好的抛光效果。这种工作液的组成如下: 35~45%(重量)硫酸、35~45%磷酸、0.1~0.2%羧甲基纤维素、0.01~0.05%硫酸铜,其余为水。钢件先在上述溶液中、于200A/dm~2的阴极电流密度下抛光2~3分钟,接着又在同一溶液中于250~300  相似文献   

14.
对镁合金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的表面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实验方案,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氧化膜的微观形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点滴腐蚀、动电位极化曲线、循环阳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浸泡腐蚀试验对AZ31镁合金及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的最佳工艺为KOH 4g/L、硅酸盐20 g/L、氧化电压300 V、氧化时间30 min;氧化膜主要成分为MgSiO3和Mg2SiO4,经过等离子体电解氧化之后其显微硬度、耐点滴腐蚀、耐均匀腐蚀和耐点腐蚀性能较AZ31镁合金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弱碱性抛光液中铜化学机械抛光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碱性介质里以铁氰化钾为钝化剂,对铜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MP)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在线测试,考察了铜在无铁氰化钾存在下的极化行为及铁氰化钾浓度对腐蚀电位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压力下铜抛光前后的腐蚀电位(φE)和腐蚀电流密度(JC)的变化规律,比较了抛光前及抛光过程中铜极化曲线的变化。定性地通过成膜的快慢及抛光过程中腐蚀电流密度的大小来说明抛光速率的高低,证明了以弱碱性溶液为介质,铁氰化钾为成膜剂,纳米γ-Al2O3为磨粒的CMP配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自行设计了焊缝区焊接热循环测试的程序系统.该程序系统由焊接数据库模块、焊接热循环基础数据采集模块、焊接热循环参数计算模块三大模块组成,集信号自动采集、存储及运算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并可以以适当的形式显示或记录测试结果.试验过程中保持同一加热速度不变,实测得到的10CrMo910钢焊缝区焊接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和由测试程序得到的峰值温度相差不大,且均较已报道的10CrMo910钢焊接热影响区热循环的峰值温度有较大提高.同时,由测试程序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得试验结果.自行设计的程序可以满足实验室进行材料焊接性评定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电位极化测量技术测量了316L不锈钢在0.1 mol/L NaCl水溶液中不同电位扫描速率下的极化曲线,采用Tafel直线外推法、线性极化法和弱极化区极化曲线法测定了金属的腐蚀电流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溶液中316L不锈钢动电位极化曲线中的零电流电位随着电位扫描速率的增大而逐渐负移。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表明,腐蚀电流密度与电位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并且电位扫描速率对利用Tafel直线外推法、线性极化法和弱极化区极化曲线法测定的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钛在3.2%F,4.8%SO4^20,10.2%NO3(质量分数)电解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溶解失重,探讨了钛热加工鳞皮的阳极电解去除过程,实验表明钛热加工鳞皮在电解时,氧化层先以溶解为主,当阳极电位升至击穿电位时,氧化层被击穿并以剥落米进行溶液。当向溶液中添加F时,由于F的张俣作用可使击穿电位降低,除磷速度加快。吸气层主要是氧,氨进入钛基体形成低价钛氧化物,氮化物的间隙固溶体,在电解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恒电位极化曲线、Mott-Schottky曲线和腐蚀形貌观察等研究了2507双相不锈钢在电解海水防污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钝化行为。结果表明:2507双相不锈钢在电解海水防污环境中的腐蚀形式是点蚀;随着NaClO质量浓度的增大,NaClO水解导致溶液pH值升高,阻碍溶解氧的阴极去极化过程,减缓阳极氧化溶解速率,开路电位和自腐蚀电位增加,腐蚀倾向性降低;而NaClO阻碍钝化膜生成过程,钝化区间减小,载流子密度增大,钝化膜屏蔽性能下降,阻抗半径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孔数量增多,孔径深度增大,耐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气体渗氮35CrMo钢的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氨气作为渗剂,对35 CrMo钢进行不同时间的气体渗氮处理。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别进行了渗氮层的微观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利用M398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测试了动电位极化曲线,并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CO2腐蚀行为的研究,利用SEM、EDS和XRD分析了腐蚀产物膜的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35 CrMo钢经过气体渗氮后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CO2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条件下,渗氮后平均腐蚀速度降低,腐蚀产物膜由致密、完整的晶体状FeCO3构成,有效降低35 CrMo钢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