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针对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原有岩性识别方法精度较低、泛化能力不足、结果不稳定等问题,提出基于粗糙集-随机森林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利用邻域粗糙集的属性约简选取岩性敏感曲线,在不影响岩性识别基础上将不必要曲线删除,能有效去除冗余信息;其次将筛选出的曲线作为随机森林模型输入,建立粗糙集-随机森林算法的岩性识别模型。通过对某区块502块岩心数据处理,该模型岩性判别率稳定到88.3%,比Fisher判别、Bayes判别等方法精度高,且实现简单,有较强泛化能力。该方法可作为复杂岩性储层岩性识别方法,为复杂岩性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低孔低渗砂岩油气层的指标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孔低渗储层成因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连通性差,导致部分测井信息对地层的反映失真,干扰了储层与干层的划分和油气层的识别.为此提出了识别油层和气层的指标判别法.首先基于常规测井曲线提取各类判别指标--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提取储层的判别指标,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提取产层的判别指标,综合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曲线提取油层的判别指标,通过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提取气层的判别指标;然后基于这些判别指标提出了识别油层和气层的综合指标,该综合指标能够突出储层流体的测井响应.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油层和气层.  相似文献   

3.
安岳气田须二段气藏多采用水平井进行开发,对须二段水平井段进行随钻录井储层解释及流体判别以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至关重要。利用钻井过程中的录井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录井孔隙度模型,计算随钻过程中储层孔隙度值,进而识别有效储层;通过气藏特征与钻井的气测及试油成果,建立适用于研究区的气测解释图版和判别分析图版;利用烃比值曲线判别法,对储层是否含油进行判别。综合上述方法,可实现随钻有效储层解释及流体性质判别,进一步提高水平井的录井解释符合率,指导井眼轨迹在有利储层中钻进。针对安岳地区须二段水平井段的随钻储层及流体判别方法,对其它气藏水平井随钻储层及流体识别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冬  张春生  施斌全 《测井技术》2012,36(5):490-494
常规的测井解释方法不能有效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利用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地质和测试资料,采用粗糙集理论和灰色系统结合的方法,对储层含油性的判别属性进行约简,剔除冗余信息,将约简后的属性作为灰色系统的输入变量,利用灰色关联法对某油田的18口井进行了低电阻率油层识别,处理了一些原来被解释为水层而实际上是低电阻率含油的井段,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广泛存在于各类岩层中的裂缝带进行精细刻画与综合预测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为了避免多解性问题,学者们通常采用多属性对其进行综合预测,但如何有效地利用众多地震属性与裂缝带发育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裂缝带发育状况进行准确分类仍是一大难题。将近似支持向量机算法引入裂缝带的分类识别中,建立了3种刻画储层裂缝带的地震属性与井中裂缝发育信息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得出了反映裂缝带特征的最佳判别规则,利用该规则对多个属性进行综合判别,克服了单属性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裂缝带的分类精度。实例应用表明,该算法削弱了依靠单一因素识别储层裂缝带的局限性,为储层内裂缝带发育状况的准确分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发育的基性火山岩储层具有电阻率低、变化幅度小,导电机理复杂的特点,利用传统的电法测井对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此,利用阵列声波和密度测井等非电法测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储层流体性质评价方法.分析了利用岩石有效泊松比与岩石有效压缩系数判别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的适用性,通过Gassman方程提取孔隙压缩系数,...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二段为低孔低渗、超深超压、致密岩屑砂岩储层,裂缝对储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岩心裂缝识别并结合成像测井裂缝识别归纳总结研究区储层的裂缝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裂缝和非裂缝以及有效裂缝和非裂缝样本,提取常规测井参数,运用逐步判别法、样品检验概率判别法、裂缝有效宽度和孔隙度计算法对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认为无充填和半充填的垂直缝及高角度缝为有效裂缝,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油区疏松砂岩低电阻率气层、低气/水电阻率对比度气层测井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优化确定适用于低电阻率气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黏土阳离子交换饱和度模型;利用中子、密度、声波三孔隙度测井在气层响应的差异性,计算储层的三孔隙度差值和比值,提取三孔隙度测井所蕴含的储层含气信息,用于指示含气储层。提出利用含水饱和度、三孔隙度差值和比值等3个参数对储层含气信息进行组合放大、构建气层判别指标的技术思路,以达到提高低电阻率气层识别灵敏度的目的。阐述气层判别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区块试气数据统计气层、气水同层的气层判别指标下限值,形成储层含气性分级解释的判别规则,实现储层含气性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自动分级判别并提高低电阻率气层的评价能力。该技术在胜利油区2个区块19口井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运用粗糙集与小波神经网络诊断往复泵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服华 《石油机械》2006,34(4):38-41
提出一种粗糙集理论与小波神经网络集成的往复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对采集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能量特征向量。然后应用SOM网络对故障诊断数据中的连续属性进行离散化,根据粗糙集理论,借助遗传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决策系统约简,获得最优决策系统。在最优决策系统的基础上,设计RBF神经网络对往复泵故障进行诊断。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往复泵故障诊断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变质岩潜山裂缝油藏裂缝有效性评价及水淹层识别难题,综合运用岩心、气测录井资料、生产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运用气测判别因子RR为综合判别参数,在开发早期用于判别裂缝储层的有效性,在开发中、后期用于判别裂缝储层水淹状况)定量评价裂缝储层有效裂缝和识别水淹层。结果表明:基于裂缝储层解释结果,在开发早期,当判别因子R≥0.1时,裂缝储层为有效储层,具有产能,进一步结合裂缝参数将有效储层分为3类,I类储层单位厚度的产能大于5m3/(d·m),Ⅱ类储层单位厚度的产能为2~5 m3/(d·m),Ⅲ类储层单位厚度的产能小于2 m3/(d·m);在开发中、后期,当判别因子R≥0.2时,且与井深成离散关系,储层为未水淹层,当判别因子R接近于0.0时,且储层深度浅于原始油水界面,储层为水淹层。该方法在渤海锦州南油田潜山油藏应用十余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类复杂类型潜山油藏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类似潜山油田裂缝有效性评价及水淹层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储层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单一测井或地震方法识别裂缝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了测井-地震信息融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首先,将粗糙集理论与裂缝发育程度划分相结合,把权系数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根据钻井取心对测井识别的裂缝进行刻度;其次,基于叠前地震方位各向异性预测裂缝发育优势方位及裂缝密度;最后,通过井震标定完成测井与地震尺度匹配,拟合测井裂缝可拓识别结果与叠前地震各向异性检测强度的函数关系,划分地震边缘检测裂缝级别。以实际工区资料为例,进行了碳酸盐岩裂缝测井-地震信息融合的裂缝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提高裂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又能对纵向及横向不同尺度的裂缝进行有效识别。研究结果可为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预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某研究区储层特性较为复杂,为了依据测井数据准确求取储层参数,提出基于小波变换(WT)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选取21口关键井的岩心物性资料、测井资料,依据流动层带指数划分方法将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成Ⅰ、Ⅱ、Ⅲ类,建立流动单元的识别规则和划分标准。将WT与LSSVM相结合对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学习训练,使用WT对各测井曲线分别分解为高频和低频成分,利用C5.0决策树对不同频率成分的训练样本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学习所用的训练样本集,利用LSSVM训练训练样本建立流动单元预测识别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取心或非取心段储层流动单元进行预测。实验表明,基于WT与LSSVM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一种较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董红 《测井技术》2006,30(5):408-410
粗面岩储层具有孔隙-裂缝类型复杂的特征,其流体的识别难度很大.根据模糊数学理论,以1口井的数据文件为1个论域,把识别粗面岩常用的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自然伽马、深、浅电阻率曲线以及利用新技术资料计算的孔隙度曲线作为特征集,采用"择近原则"对模糊集油层、低产油层、水层、干层和待识别层进行模型归类,用模糊统计方法确定各特征集的隶属函数,建立了黄沙坨油田粗面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在测井资料处理中应用模糊识别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黄沙坨油田粗面岩复杂储层的流体识别问题,为类似储层流体识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成熟并应用广泛的大型商业数值模拟软件均基于达西定律,但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表明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因此,数值模拟在低渗透油藏压裂设计、井网优化和方案研究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部分学者研究编制的数值模拟程序无法处理百万级网格的实际油藏模型,为此,文中通过在商业数模模拟软件中巧妙地设置关键字,建立了一套启动压力梯度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等效表征方法。运用油藏工程方法中的极限井距理论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该方法应用于BZ油田实际油藏模型,指导油田先导试验井压裂设计,证明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方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气藏属近源气藏,具有超深、超压、超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其有利储层分布、储层裂缝发育带预测和含气性识别是制约气藏勘探开发的难点。为此,针对须家河组气藏的特点,基于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分类,建立了波阻抗反演与拟声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相划分、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分频预测等多技术相结合的有利储层横向展布预测方法;采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多尺度裂缝发育带预测和裂缝综合评价技术系列;以叠前反演和叠前地震属性提取方法为主,建立了AVO岩石物性参数反演、AVD叠前反演油气预测、Proni吸收滤波、吸收梯度预测、双相介质理论含气性识别、多尺度频率和吸收分析等含气性预测和识别的技术系列。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对须家河组致密非均质裂缝性储层进行了有利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成藏动力学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的理论。该文从胜利油田的勘探实际出发,以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从成藏动力系统的分类、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等方面分析,通过对郑南斜坡带构造沉积多旋回性研究,以沉积特征为基础,以剩余压力的计算为手段,从下到上划分成5个成藏动力系统;以油气的生、运、储的配置方式总结出4种成藏模式和7种油藏类型。通过对构造、沉积演化和相应的动力学条件等成藏演化控制因素的研究,将本区的成藏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东濮凹陷沙三、沙四段深层储层为研究工区.在储层参数精细解释的基础上,从稳定渗流理论出发.对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产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将该区块与其他相似油田的油气层产能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建立了储层产能和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一套适合东濮凹陷深层储层的产能预测评价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评价了多口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5,自引:12,他引:33  
准噶尔盆地腹部从八十年代初大规模投入油气勘探以来,已取得了丰富的勘探成果,发现了三个中一大型的油 气田以及多个含油气构造。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也由“源控论”飞跃到了“梁聚论”。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的勘探历程为 线索,从研究油气运聚特征入手,剖析成功与失利的原因,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对目前的勘探现状和勘探技术,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依据,提出应继续发挥“源控论”和“梁聚论”的指导作用和今后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深层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天然气主要依据的是三孔隙度测井曲线。理论上认为,储层含气使声波时差孔隙度和密度孔隙度增大,使中子孔隙度减少。以此为基础,已发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东濮凹陷深层气应用中效果明显下降。该区深层气藏类型为低渗透凝析气藏,具有含气饱和度低、凝析油含量高的特点,因此使深层气在探测范围比较浅的三孔隙度测井资料上显示较弱,如何突出天然气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上的细微变化是深层气识别的关键。文章以天然气测井响应理论为基础,计算出天然气对三孔隙度测井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不同的影响量,考虑到天然气在孔隙度曲线上的影响变化量的差异及仪器探测深度,提出了用含气当量法来识别深层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其重点突出了天然气对声波时差的影响量,因此识别精度明显改善,在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测井解释应用中,识别符合率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孔南地区位于黄骅坳陷风化店构造带西南部,构造复杂,火成岩储集体规模大、厚度变化大且岩性致密,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孔店组一段和中生界。以工作站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以处理地震信息为主的火成岩储集体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地层对比、层位确定、构造精细解释和综合解释。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中,用这项技术解释了家8井区和枣22自然断块火成岩储集体,并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含油气性模式识别,预测均为有利含油区。这2个特殊类型油藏新钻井的试油结果证实预测可靠,投入开发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综合解释技术在孔南地区火成岩油藏研究中得以成功应用,其基础是对该区地质规律的深入认识,关键是要从井出发,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解释。图4照片1参1(王孝陵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