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转炉45#钢低倍检验出现内裂的试样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夹杂物成分定性分析及氧含量、硫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转炉45#钢内裂有两种形态,主要由钢中夹杂物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对电磁纯铁连铸板坯和热轧圆钢进行了低倍观察,并对圆钢中的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主要是呈链状或簇状分布的氧化铝,大部分夹杂物是尺寸不大于5μm的微细夹杂物,同时存在少量尺寸为100-500μm的低倍夹杂物。根据该钢种氧化铝夹杂物的来源,提出了控制钢中低倍夹杂物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5钢螺母裂纹及其所用的原材料进行高、低倍组织检验以及化学成分分析,认为该原材料夹杂物超标是导致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冬生  徐冠宇 《特殊钢》2007,28(1):59-60
分析了鄂钢70 t EAF-LF-CC流程生产的20MnTiB钢和45钢低倍夹杂物的成分以及结晶器保护渣和 连铸工艺耐火材料的组成,得出钢的低倍夹杂主要是由Al203、Mg0、CaO、Na2O、SiO2组成的复合夹杂物。通过改进工艺:白渣精炼时间≥10 min,控制Als./Alt≥85%,喂Ca-Si线后软吹氩≥7 min,控制钢包水口插人深度≥200 mm,浸人式水口插人深度80~130 mm,采用优质耐火材料等措施,使低倍夹杂物检验合格率由90.96%~95.31% 提高到99.77%~100%。  相似文献   

5.
通过低倍酸洗、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电子探针等项目的检验,研究分析了连轧棒材1Cr13经低倍酸洗后表面出现众多不规则“裂纹”的原因,最终得出结论为连轧棒材1Cr13在低倍酸洗试样上看似裂纹的现象,其实并非真正的裂纹。而是铁素体偏析带经低倍酸洗后形成的一种假象;铁素体偏析带是由于钢种存在的S元素引起的成分偏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厚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成因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宇明  朱斌  宋晓菊  陈文满  安昌遐 《钢铁》2004,39(5):20-22,37
对连铸板坯轧制中厚板后出现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钢板进行取样,通过对试样进行低倍、高倍、刨削、z向剖开、电镜检验以及对钢水进行气体分析,找出了引起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钢中的氢含量偏高,铸坯中心偏析严重和夹杂物较多。其对策是控制原材料水分,减少炼钢、精炼、连铸过程增氢,延长板坯堆冷时间,促进氢的扩散,控制铸坯中心偏析程度,减少钢中夹杂物。  相似文献   

7.
陈波涛  杨俊 《中国冶金》2015,25(10):53-60
针对硫系易切削钢XY1215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钢种特性带来的冶炼工艺及连铸工艺技术难点制定适当的攻关方案,采用分步、不完全脱氧方式,保证钢中适当的活度氧质量分数及硫质量分数的精确控制,得出了硫系易切削钢生产时的冶炼和浇铸工艺控制要点; 同时调整了铸机振动参数和精度、优化浇铸和冷却参数、改善夹杂物形貌,解决了铸坯表面振痕深且紊乱的问题,改善了铸坯表面质量及低倍质量和夹杂。  相似文献   

8.
对转炉、中间包、连铸坯和中厚板不同工艺阶段的夹杂物进行检测分析。完善形成了包括低倍检验、化学分析、大样电解、金相分析、图象分析仪分析与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等手段的钢水纯净度检测系统。该系统为调整工艺参数提供了准确依据.对于开发高纯净度的品种钢和减少因夹杂造成的产品质量异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高菊  李利杰 《钢铁钒钛》2012,33(3):93-97
针对某钢厂在生产20G钢初期,存在表面裂纹,低倍检验不合格的问题,对其生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数量、来源、尺寸及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正常铸坯中显微夹杂物平均总体积率0.149%,连浇坯中显微夹杂物平均总体积率为0.184%;正常坯中大型夹杂物平均含量为1.81 mg/kg,连浇坯中含量为3.31 mg/kg,其夹杂物主要来源于结晶器液面保护渣,其次中包覆盖剂和钢包渣卷入也是钢水污染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25MnB履带钢的技术要求,通过合理的成分及工艺设计,实现了转炉冶炼含硼履带钢的生产。实物检验表明,化学成分控制稳定,钢水纯净度高,w(O)20×10-6,夹杂物主要为A类及C类,级别小于1.0,连铸坯低倍检验存在轻微的中心疏松及缩孔,无其他缺陷,末端淬透性J 1.5的硬度为46.7~51.4HRC,J9的硬度为42.1~46.3HRC,J15的硬度为24.3~30.0HRC。  相似文献   

11.
纪绯绯 《山东冶金》2002,24(5):43-46
皮下夹杂是造成表面裂纹的原因之一。为了查清皮下夹杂的来源 ,分别向钢中添加保护渣、耐火材料、炉渣和模内残留物铸试验锭。将试验锭与空白锭对比 ,通过对钢中夹杂物进行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 ,研究了四种加入物在钢中形成夹杂物的特征 ,对钢中夹杂物的来源提供了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攀钢连铸板坯非金属夹杂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对攀钢连铸板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现状的调查,了解了09CuPRe-B钢连铸坯中夹杂物的状况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得到的结果可作为攀钢生产洁净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夏保卫  赵向政  张杰 《宽厚板》2007,13(5):30-34
本文介绍了锭一材钢板超声波探伤缺陷类型,通过低倍检查和能谱分析,确认缺陷部位的夹杂物种类,指出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伟华 《莱钢科技》2005,(6):154-156
对银山前区转炉生产的低合全钢钢材的内部裂纹进行了试验分析,认为钢材低倍检验时所出现的内部裂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裂纹,而是富集了各类夹杂物的条带。  相似文献   

15.
臧晓俊  潘学军  朱丽云 《炼钢》2007,23(5):18-20,31
研究了临钢转炉→LF→连铸工艺流程中钢中氧含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在各工序点取样,氮、氧分析,金相观察和电解提取夹杂物分析等工作,摸清了临钢转炉→LF→连铸工艺流程中各工序钢中氧含量的大致水平,分析了进一步提高钢水质量的主要限制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优质碳素结构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现象,采用低倍检验、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及N、H、O测定等手段,从探伤不合格部位取样进行分析,认为钢中长条状MnS夹杂物、H含量高和碳偏析是造成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钢中MnS夹杂物、H含量和碳偏析等,提高钢水纯净度,有效地改善钢板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上海钢研》2004,(2):44-52
在清洁钢中低倍夹杂非常少,然而就是这少量低倍夹杂的存在对最终钢成品的材料性能却是极其有害的。至今,有关清洁钢中大的所谓的低倍夹杂的资料介绍几乎没有。因此,本研究关注的是根据在瑞典哈格福尔斯(Hagfors)的乌德霍尔姆工具厂(UddeholmTooling),进行的生产试验提供这些夹杂在炼钢过程不同阶段的情况。用光学显微镜以及浸入式超声波扫描对低倍夹杂的尺寸分布进行了测定,并按照瑞典标准SS111116的修订版进行了分级。为了完整起见,用光学显微镜也对高倍夹杂的尺寸分布进行了测定。用一个装有能量扩散分光镜(EDS)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来确定夹杂物的成分。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两种类型的钢水取样器:快速凝固(RS)取样器和适于浸入式超声波扫描的钢液取样热轧(LSHR)取样器。主要根据工艺条件(储如在工厂试验过程中进行的合金添加)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寻20Mn2车桥管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推方裂缺陷的原因,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也子显微镜、氧氮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推方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裂纹均出现在冷推方后的方管角部,缺陷试样氮的质量分数达70×10-6以上,在裂纹试样低倍组织中发现上贝氏体组织,裂纹处有钢中夹杂物存在.通过降低钢液增氮、提高淬火冷速以及减少钢中夹杂物,可以有效减少推方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45#圆钢低倍检验内裂率升高问题,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对内裂试样进行了组织、夹杂物成分定性分析及氧含量、硫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转炉45#钢内裂主要是由夹杂物造成的;裂纹形态包括氧化物夹杂造成的裂纹以及成分偏析、硫含量高形成的偏析线裂纹。通过优化转炉精炼脱氧工艺,控制钢中氧含量在8.0×10-3%以下,内裂率由46.5%降至3.3%。  相似文献   

20.
X70管线钢中夹杂物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X70管线钢中的夹杂物形貌、成分及大小,试验结果表明,钢中存在大颗粒的硅酸盐或SiO2夹杂物。在分析X70管线钢中硅酸盐类夹杂物存在的有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钢中硅酸盐类夹杂物产生的措施,应用于生产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