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干旱灾害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庆市干旱灾害是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耦合的特定产物。影响重庆市干旱灾害脆弱性的因素,包括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干旱意识及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因素。因此,通过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完善干旱政策法规建设、开展干旱科学技术研究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重庆市防旱抗旱的能力,降低干旱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干旱问题及干旱灾害管理思路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级阶梯地貌和季风气候决定了干旱在我国长期存在。从古至今,干旱灾害一直是我国的心腹之患,曾为我国带来过无数次深重的灾难,并且引发过社会动荡和朝代更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60多年来虽然因旱导致人口死亡的现象不再发生,但干旱依然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城市干旱缺水和水生态退化现象也日益突显。2000年大旱后,我国开始重新审视过去干旱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2003年起,干旱灾害管理开始由过去单一的农业抗旱和被动抗旱向全面抗旱和主动抗旱转变。10年来,我国的干旱灾害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农业成灾、城市缺水、因旱农村饮水困难和生态退化等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未来,我国的干旱灾害管理应向完善措施体系、增强科学化水平、实现减灾社会化、增强公众意识、做好大灾防备等干旱灾害的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推进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在回顾与展望特大干旱灾害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次生灾害孕育过程和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包括对特大干旱的聚焦不够、干旱灾害链及多灾种协同演进定量研究亟待深入、特大干旱对养分循环与生态过程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认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及影响方面的整体研究框架尚未确立,相应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也远未形成。建议未来着重研究特大干旱次生灾害的深层链式结构和复杂能量传递问题,有效揭示特大干旱事件灾害孕育机理与多灾种协同演进机制,进一步阐明特大干旱对水文生态过程和地表环境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迅猛增加和水体污染等影响,我省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充分认识我省干旱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与抗旱应急保障能力,通过开展城市应急水源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生态补水、抗旱应急体系建设等工作,提高我省综合抗旱减灾能力,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对中国干旱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中国水利》2010,(8):4-4,6
<正>我国干旱特征及发展新情势根据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气象灾害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61%,而旱灾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5%,干旱已成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干旱不仅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波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严重时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干旱应  相似文献   

6.
王永德 《中国水利》2014,(15):43-44
<正>一、近年云南省干旱情况及特征干旱灾害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1.发生的频次高、时间长2009年云南省发生了冬旱、局部夏旱和秋冬旱,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到特高,省内30个站连续100~136天无有效降水,造成全  相似文献   

7.
将全国视为一个大的区域,对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孕灾环境脆弱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挖掘出我国干旱灾害风险的潜在根源,找出与国际社会所推行的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战略、干旱灾害风险控制战略、干旱灾害风险处置战略、干旱巨灾风险回避战略和干旱灾害风险适应战略的框架,以期减轻干旱灾害风险,推进中国干旱灾害风险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繁,干旱灾害尤为突出,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造成重大损失。人们在与干旱灾害长期斗争中认识到牧区干旱灾害具有频发性、复杂性、严重性的特点,防治干旱灾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者结合本地牧区干旱灾害情况,阐明干旱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基本规律及防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构建干旱预防和准备系统(drought prevention and preparedness system,DPPS),是当前干旱科研领域的前沿课题。介绍了对DPPS系统构建具有显著指导意义的理论:系统工程论、管理过程论、风险控制论和信息反馈论,分析了各种理论在构建干旱防备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洪水与干旱灾害和降雨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由雨多或雨少引起。中国大陆大部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年降水量超过1600mm,西北部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大部地区年最大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80%。年际间的降水变化也非常大。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中国洪水与干旱灾害并存,并且常常交替发生。洪水与干旱灾害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