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种联结基不同的阳离子双子季铵盐缓蚀剂(bi-PDTBP和PDTBP)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通过分配系数及有关理论,计算出2种阳离子双子季铵盐缓蚀剂在分配时的热力学参数,并系统考察了温度、油水比例、盐浓度、缓蚀剂浓度和时间对缓蚀剂在油水介质中迁移的影响;最后通过失重法研究了2种缓蚀剂在1 mol/L盐酸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和缓蚀剂浓度可促进缓蚀剂在油水介质中的分配,而盐浓度和油水比例会阻碍缓蚀剂在油水介质中的分配;另外,随着2种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逐渐提高,且bi-PDTBP在高温下的缓蚀性能优于PDTBP。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硫脲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通过分配系数和有关假设,计算出硫脲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在分配时的ΔG0→w、ΔS0→w和ΔH0→w值,并考察了温度、盐浓度、油水比例、缓蚀剂浓度和时间对缓蚀剂在两相间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油水比例和缓蚀剂浓度对油水两相间传质起着正效应,而盐浓度对油水两相间传质起着负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10):1926-1929
通过苯甲酰氯与咪唑啉中间体反应,研制了一种苯甲酰胺-乙基-油酸咪唑啉缓蚀剂MZL-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利用挂片法研究了油水共存条件下缓蚀剂MZL-1缓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着温度和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配系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验温度、缓蚀剂和盐酸的浓度影响缓蚀剂缓蚀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在油水共存(体积比1∶1)的环境中,当缓蚀剂MZL-1浓度为50 mg/L时,其对N80钢的缓蚀率为62.50%。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16,(10):1926-1929
通过苯甲酰氯与咪唑啉中间体反应,研制了一种苯甲酰胺-乙基-油酸咪唑啉缓蚀剂MZL-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利用挂片法研究了油水共存条件下缓蚀剂MZL-1缓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缓蚀剂MZL-1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着温度和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配系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验温度、缓蚀剂和盐酸的浓度影响缓蚀剂缓蚀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在油水共存(体积比1∶1)的环境中,当缓蚀剂MZL-1浓度为50 mg/L时,其对N80钢的缓蚀率为62.50%。  相似文献   

5.
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聚环氧氯丙烷,并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进一步季铵化得到聚环氧氯丙烷季铵盐。利用静态失重法对聚环氧氯丙烷季铵盐在硫酸酸洗液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缓蚀剂浓度、酸洗温度等因素对缓蚀率的影响,聚环氧氯丙烷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规律,发现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结果表明,聚环氧氯丙烷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缓蚀效率高、用量少、酸洗耗酸量低等优点,说明聚环氧氯丙烷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做为一种多功能的酸洗缓蚀剂,在酸洗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芳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杜大委  朱智文 《应用化工》2012,41(6):931-933,942
以苯甲酸、二乙烯三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芳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利用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测定缓蚀剂对X80管线钢在含饱和CO2的模拟油田采出水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得到了芳基咪唑啉季铵盐,温度和缓蚀剂用量对缓蚀性能影响显著,极化曲线表明该缓蚀剂是一种在较低浓度下以抑制阴极反应为主而在较高浓度下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咪唑啉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君 《精细化工》2011,28(5):447-450
以环氧氯丙烷为连接剂,油酸、二乙烯三胺分别为疏水和亲水基团的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IR1、HNMR确证了目标产物结构。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苯的乳化力、稳泡能力、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张力的影响。动态激光散射法测试了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乳化制备O/W型乳状液的乳胶粒径尺寸,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油酸为分散相。静态失重法评价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缓蚀剂对Q235钢在质量分数8%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2×10-4mol/L,γCMC为31.40 mN/m,HLB值为14.2,对苯的乳化能力及稳泡性能良好。该乳液稳定,在25~50℃时,O/W乳液的胶粒尺寸在216~236 nm,是一种性能良好的O/W型乳化剂。失重法测定结果表明,该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优于相应单链咪唑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
李霁阳  杨东元  许磊 《广东化工》2013,(24):54-55,30
合成了新型吡啶季铵盐阳离子缓蚀剂,研究并讨论了其在炼油装置塔顶空冷器、水冷器的1000 ppm HCl~500 ppm H2S腐蚀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及其与中和有机胺、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研究表明,该吡啶季铵盐对Q235钢均表现出较传统咪唑啉季铵盐好的缓蚀性能,该吡啶季铵盐添加量20 ppm时缓蚀效率可达90%以上,对Q235钢腐蚀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95-035由喹啉季铵盐和有机胺合成的缓蚀剂的缓蚀原理一种新型酸性介质缓蚀剂是由喹啉季铵盐和有机胺合成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酸性。根据极化曲线和吸附理论,论述了缓蚀剂的保护机理。由于Cl ̄-(来自盐酸)和有机阳离子(来自缓蚀剂)被吸附在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电位极化技术、腐蚀失重法、自制酸雾测定装置对烷基咪唑啉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盐酸酸洗液中对A3 钢的缓蚀、抑雾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缓蚀剂浓度、酸洗温度等因素对缓蚀率、抑雾率的影响、烷基咪唑啉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规律 ,发现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提出了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抑雾机理。结果表明 ,烷基咪唑啉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缓蚀效率高 (缓蚀率可达99 6 %以上 )、抑雾作用强 (抑雾率可达 85 %以上 )、酸洗耗酸量低 ,说明季铵化烷基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做为一种多功能的酸洗缓蚀抑雾剂 ,在酸洗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当石油输送管道内处于油水分层流条件时,管道底部与酸性水层接触极易造成内腐蚀,严重威胁管道安全,传统的静止和单相流条件的腐蚀预测方法已不能指导管道的安全运行,而多相流动、离子传质、化学反应及电极动力学等多种不同尺度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多相流腐蚀预测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多相流动特性及电化学腐蚀特性的耦合机理提出了分层流条件下腐蚀动力学模型,首先建立油水三层流传质计算模型,进而基于溶液区域和产物膜内部的传质计算,依据阴阳极电化学反应电流密度与传质通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形成多相流条件下腐蚀预测方法。探究了离子传质、电极反应以及产物膜动态生长的耦合过程对腐蚀行为的作用机理,揭示了CO2分压、温度对腐蚀发展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温度、CO2分压的改变会导致平衡反应方向的移动,从而改变离子浓度;离子的扩散系数是决定传质系数变化的内在原因;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由产物膜生长和电极反应两种因素共同决定:腐蚀产物膜的生长会阻碍反应离子的传质效应,从而抑制腐蚀;而离子浓度的升高或传质增强会加快电极反应,促进腐蚀。  相似文献   

12.
沥青质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ζ电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芒来  孟秀霞 《精细化工》2004,21(8):626-630
从分子沉积(MD)膜驱剂与原油活性组分沥青质模型油的ζ电势出发,考察了水相pH、MD膜驱剂质量浓度、盐浓度、沥青质质量浓度、芳香度等对水包模型油乳状液的ζ电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与模型油/水的ζ电势均随pH增加而降低,等电点由2 8变为3 1;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ζ电势随MD膜驱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D膜驱剂具有压缩双电层的作用;盐浓度越大,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与模型油/水的ζ电势越高;随沥青质质量浓度的增加,ζ电势均有所降低,但质量浓度达到400mg/L后,ζ电势增加;随对二甲苯体积分数增加,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与模型油/水的ζ电势均有增大趋势;从总体看,MD膜驱剂的加入能降低沥青质模型油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海上油田水处理的非离子型缓蚀剂。考察了温度、二氧化碳压力、缓蚀剂浓度、硫化氢浓度和盐含量对该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影响,并与几种常规阳离子型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了对比。现场使用表明,当该缓蚀剂投加量为35 mg/L时,挂片腐蚀率在0.009 mm/a以内,缓蚀效果优异。同时,该缓蚀剂的使用可以解决与阴离子型清水剂和絮凝剂作用互相抵消的问题,在海上油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葵二酸、三乙烯四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双咪唑啉缓蚀剂。通过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双咪唑啉缓蚀剂在饱和CO_2油田采出水介质中对J55油管钢的缓蚀性能,并对两口CO_2腐蚀严重的油井进行了现场加注试验。结果表明,双咪唑啉缓蚀剂在油田水介质中抑制CO_2腐蚀性能优异:加入缓蚀剂后可使电荷传递电阻大幅增加,在缓蚀剂浓度为150ml/L时,缓蚀率可达96.3%;两口试验井加注缓蚀剂后,腐蚀速率大幅下降,缓蚀率可达85%以上,现场使用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15.
复配聚天冬氨酸对不同条件模拟水中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杰  金雯静  周国定 《精细化工》2007,24(5):504-507,516
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以模拟水溶液为介质,通过电化学谱图研究了两种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的复配对纯铜的缓蚀作用,同时通过改变模拟水介质条件研究复配聚天冬氨酸对铜的缓蚀效果。研究表明,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复配后对模拟水中的铜有明显的缓蚀效果,在缓蚀剂总质量分数为16×10-6,聚天冬氨酸与钨酸钠的质量比为1∶1时,对铜的缓蚀效果最佳,其缓蚀效率为90.50%。当模拟水体系的温度升高、pH增大、氯离子含量增加及硫离子浓度增加时,都会使复配缓蚀剂对铜的缓蚀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6.
抗水性油溶性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电镀与涂饰》2000,19(5):24-27
油溶性缓蚀剂普遍用于金属制件和设备的防腐处理。将石油磺本钡和氧化石油脂钡皂溶于煤油或机油中制得缓蚀剂。分析了石油磺酸钡和氧化石油脂钡皂的协同作用机理。通过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水置换性试验研究了油溶性缓蚀剂的防锈性能。结果表明:石油磺酸钡和氧化石油脂钡皂的协同作用使得缓蚀剂具有优良的防锈效果,抗水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油田设备因腐蚀引起的问题,实验通过有机合成方法,用苯甲酸(油酸)和三乙烯四胺及氯化苄合成得到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经过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苯甲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复配后,通过静态失重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类缓蚀剂的最佳加药浓度为30 mg·L-1,此时两种酸类咪唑啉季铵盐含量比为2∶3时的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7.4%;主剂(苯甲酸∶油酸=2∶3)与硫脲、乌洛托品、乙酰苯胺按比例10∶5∶2∶1复配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8.4%,符合油田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油水混输管道用缓蚀剂的筛选与评价方法。以涠洲某油水混输海管为案例,利用该缓蚀剂筛选评价方法,针对该管道生产工艺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缓蚀剂筛选评价。根据该筛选方案,首先进行现场工况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再对8种缓蚀剂进行了初步筛选,包括理化性能测试(溶解性、乳化倾向、发泡性和与其他药剂配伍性等)与电化学测试。在上述筛选基础上,选取最苛刻的腐蚀工况点,并考虑缓蚀剂加注浓度的变化,在50 mg/L与40 mg/L的加注浓度下进行动态模拟试验评价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最后结合缓蚀效果及经济性两方面,筛选出了满足要求的缓蚀剂及对应的加注浓度。结果表明该缓蚀剂筛选评价方案在实际工程应用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在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失重法和动态电化学方法对gemini型季铵盐缓蚀剂C10-4-C10,C12-4-C12,C14-4-C14和C16-4-C16在1mol/L HCl介质中对45#钢片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mol/L的HCl溶液中,gemini型季铵盐缓蚀剂在45#钢片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吸附,对45#钢片有优异的缓蚀性能,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加而升高;极化曲线表明,gemini型季铵盐缓蚀剂在HCl溶液中是以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阴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20.
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esomeprazole (ESP) and lansoprazole (LP)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pper in 1 M HNO3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weight loss measure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ESP and LP inhibited the corrosion of copper in nitric acid solution and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unds increased. EIS 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increases on increasing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ors are of mixed type. From the weight loss measurements,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the inhibitors was found to vary with concentration, immers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The adsorption of inhibitors on the copper surface follows Langmuir isotherm. The surface morphology was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Further, the computational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find a relation between their electronic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