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总结了现代建筑的多种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楼盖体系的技术性能、施工特点、设计计算方法的要点。重点介绍了在跨度(或柱网)为6~12m的多层与高层建筑中应用的三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体系:密肋板、空心板和夹层板,及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些楼盖体系。对8.4m×8.4m柱网的多种轻型楼板组成的楼盖结构体系与常规的梁板和实心板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控制结构层高度、结构层折算厚度和结构自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层大跨度公共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关键是楼盖,传统的楼盖做法是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力系。在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正六边形平面的多层大跨度混凝土蜂窝型空腹夹层板楼盖,以满足公共建筑楼盖平面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介绍了新结构体系的组成、构造、力学特性,并与传统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六边形平面中,新结构的力学模型为一块考虑剪切变形的类似圆形平面的夹芯板,其经济指标优于传统结构。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H型钢组合结构构件替代原有空腹夹层板中的主要构件,形成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体系。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将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体系的分析、设计结果与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结构进行三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表明,在多层大跨度建筑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受力性能良好,能满足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和正常使用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整体性较好,抗震性能良好,建议在跨度较大时选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结构。  相似文献   

4.
卫纪德  卫大可 《工业建筑》2007,37(4):91-93,95
介绍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空腹板楼盖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经济指标。这种预应力混凝土空腹板楼盖的承重体系是网格状的工字形截面肋梁结构,能用更少的材料跨越更大的空间,空腹率高达70%,经济跨度可达24m,并且兼顾梁式楼盖和板式楼盖之所长,具有受力明确、外观平整、造价低廉、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的特点,是大跨度楼盖的理想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楼盖技术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专利技术,它是在预应力平板中,以单向或双向的网格形式用轻质材料代替混凝土的中间层,形成轻质夹层的预应力平板,详见下列示意图。  相似文献   

6.
张弦梁-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结构是一种采用张弦梁支承混凝土板的新型楼盖结构形式,河北师范大学体育馆二层楼盖是该结构形式在国内工程中的首次应用。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馆为工程背景,对东侧区域张弦梁-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介绍,针对大跨度张弦梁-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明确了张弦梁-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结构的受力机理,总结归纳了该结构体系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即预应力设计、张弦梁与混凝土板的协同工作、施工过程中张弦梁滑动端水平位移以及舒适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楼盖技术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专利技术,它是在预应力平板中,以单向或双向的网格形式用轻质材料代替混凝土的中间层,形成轻质夹层的预应力平板,详见下列示意图。  相似文献   

8.
李智  蒋世林 《建筑技术》2012,43(10):929-932
某综合楼采用一种新型建筑体系的楼盖——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分析了PK板的主要技术性能和PK板的设计与选用。与目前普遍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具有工厂化制作、规模化生产、大量节省人工的特点。在工程应用中,施工速度较快,建筑质量可控性高,大量节约了脚手架、模板,降低了噪声污染并减少了建筑垃圾。  相似文献   

9.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构工程分公司承接了颐德家园A座预应力楼盖结构的设计与预应力专项施工。工程为地下2层,地上28层,标准层结构层高为2.950m,建筑高度为94.05m,总建筑面积3.5万m2。采用我院结构所的专利技术“复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倒扁梁楼板”(简称预应力框架夹层板楼盖)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楼盖技术足中闰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专利技术,它是在预应力平板中,以单向或双向的网格形式用轻质材料代替混凝七的中间层,形成轻质夹层的预应力平板,详见下列示意图。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