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继星巴克选择外卖后,另一家快餐巨头麦当劳也加入了外卖咖啡的混战。10月8日,麦当劳中国宣布旗下麦咖啡品牌推出外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美团、饿了么和微信小程序"麦咖啡外送"下单。据悉,此次外送的麦咖啡采取的是具有专利防溢技术的"小金盖"包装,在正常的外送条件下可避免杯中热饮洒漏,还可以使咖啡在配送途中保持适宜的饮用温度。在宣传中,麦当劳也强调每单咖啡会在28分钟之内送达。  相似文献   

2.
小力 《中国食品》2006,(13):8-48
2006年6月20日.中国石化与麦当劳双方决定结成战略联盟,在加油站合作开发“得来速”餐厅.利用双方的优势,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周到、更便捷的服务。会上.中国石化、麦当劳、东方实创公司就此项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3.
时尚与怀旧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麦当劳化的社会里,这个社会的特点是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就像我们去过的所有的麦当劳店,遇到的是一模一样的服务。现代城市白领的生活也“麦当劳”化了,每天的生活已被日程表决定了,一年一年下去,人变得完全没有活力。  相似文献   

4.
致歉     
《中外食品工业》2006,(3):75-75
2006年2月7日,北京来自太原的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员工宋垚将加入“麦当劳奥运冠军员工团队”。前往2006年都灵冬奥会提供服务。麦当劳奥运冠军员工团队由来自24个国家的300名员工组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开放的纵深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外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也纷踏而至。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中型的城市中可以吃到口味与纽约一样的麦当劳与肯德基.可以入住布置与世界其他城市相同的香格里拉.在同一个名字的便利店享受全球一样的微笑与服务,可以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坚持自己不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2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麦当劳已经分别与著名家居连锁超市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和著名商业地产开发商泛华建设集团签署了重要战略联盟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的业务发展。这个新的战略联盟表明,麦当劳在发展“得来速”餐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餐厅为当今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就餐方式。继去年12月中国大陆首家。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不论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是国内的二、三线城市,人们总能在店铺林立的繁华商圈看到麦当劳那个红黄相衬醒目的大M招牌.自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设立第一家餐厅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二十年间其店铺在中国大地可谓遍地开花,麦当劳目前在中国开店总数已超过1000家,不断抢占中国商业市场中的"黄金码头".  相似文献   

8.
吴伟玮 《美食》2008,(3):57-58
麦当劳4月份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麦当劳餐厅全面供应新的早餐产品,这是继今年初肯德基推出油条后,洋快餐再次加大在早餐市场的推广力度。麦当劳与肯德基这对“欢喜冤家”在经历开店竞争的阶段后.竞争的方式更加细分化。  相似文献   

9.
资讯     
“得来速”餐厅战略联盟构架首次公开亮相2006年6月2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麦当劳已经分别与著名家居连锁超市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和著名商业地产开发商泛华建设集团签署了重要战略联盟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的业务发展。这个新的战略联盟表明,麦当劳在发展“得来速”餐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餐厅为当今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就餐方式。继去年12月中国大陆首家“得来速”餐厅于广东东莞落户之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已开始全面加速“得来速”餐厅的建设。麦当劳已经在广东顺德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2日,北京——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今天宣布,麦当劳已经分别与著名家居连锁超市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和著名商业地产开发商泛华建设集团签署了重要战略联盟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的业务发展。这个新的战略联盟表明,麦当劳在发展“得来速”餐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餐厅为当今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就餐方式。继去年12月中国大陆首家“得来速”餐厅于广东东莞落户之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已开始全面加速“得来速”餐厅的建设。麦当劳已经在广东顺德和上海开设了两家“得来速”餐厅,另…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9日,麦当劳中国大陆首家餐厅——深圳光华餐厅,全面升级为"未来2.0"概念餐厅。同时,麦当劳中国宣布了"未来2.0"的战略,加速餐厅升级,通过数字化的硬件、个性化的产品与人性化的服务,全面提升顾客用餐体验。预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13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东莞、福州、杭州、南京、武汉、厦门、泉州、汕头),约1,000家餐厅将完成相关硬件升级,约占全国门店40%。  相似文献   

12.
《中外食品工业》2006,(7):77-77
2006年6月2日,北京——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今天宣布,麦当劳已经分别与著名家居连钡超市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和著名商业地产开发商泛华建设集团签署了重要战略联盟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的业务发展。这个新的战略联盟表明,麦当劳在发展“得来速”餐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餐厅为当今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中国诮费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就餐方式。继去年12月中国大陆首家“得来速”餐厅于广东东莞落户之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已开始全面加速“得来速”餐厅的建设。麦当劳已经在广东顺德和上海开设了两家“得来速”餐厅,另一家位于山西大同的“得来速”餐厅也将于年内开张。  相似文献   

13.
说起快餐,涌现在大多数人眼里的恐怕是肯德鸡、麦当劳、比萨饼以及德克士炸鸡等洋味的快餐。其实,在世界烹饪上,享有盛誉的中餐在改革开放后不乏也出现了中式快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快餐业发展了10多年的今天,能与洋快餐一比高下的中式快餐几乎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95年 4月 15日,一位名叫乔赢的中国人创建了“红高粱快餐公司”。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红高梁从郑州一家店发展到全国近50家的店面,从—个城市发展到全国近20多个城市。其“麦当劳开在哪里,红高粱就跟到哪里”的豪言壮语,曾让中国快餐业人士…  相似文献   

14.
张辰 《福建轻纺》2015,(4):31-32
<正>2014年开始,O2O这个行业突然变得很高大上,非常时髦起来,BAT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纷纷杀入此圈内,整合与分享产业链,令众多的O2O守业者兴奋不已:难道全民全行业O2O时代正在到来?创业于2010年的网送CEO李旭正是这个行当的守望者,作为福州本土专业第三方配送服务的先行者,网送为麦当劳等餐饮企业提供市场推广、为各大餐饮企业提供第三方专业配送服务,使得李旭对O2O的困  相似文献   

15.
张瑶 《中国食品》2012,(4):88-89
2011年,显然是洋快餐的多事之秋。肯德基、麦当劳负面新闻不断,而为了加快在华发展速度,麦当劳更是在中国放开特许经营,但时过数月,应者寥寥。而且,在竭力“本土化”以取悦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同时,肯、麦双方更是为抢占中石化加油站的地盘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6.
林华 《中国食品》2023,(7):130-131
<正>2023年3月24日,麦当劳中国在2023年“麦麦全席”上携手九大供应商宣布启动“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这是首个由餐饮产业链联合推动的农业绿色发展探索,参与计划的供应商包括泰森、嘉吉、圣农、辛普劳、麦肯、蓝威、宾堡、味好美和金鲜食品。麦当劳中国每年采购食材近300种,其中超过2/3的采购量由这九家供应商提供。  相似文献   

17.
零售业资讯     
正1麦当劳大玩"非主流"体验风1月27日,麦当劳的概念餐厅登陆北京,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麦当劳未来智慧概念餐厅(Next)",力求达到空间延伸、智慧延伸和体验感延伸。全新升级的麦当劳概念店仅是点餐方式就有三种:首先是双点式柜台,通过独立柜台形式将点餐与取餐区分开,但只可点普通食物;其次是点餐柜电子点餐,可刷卡或微信支付;最后还有扫描桌上二维码用手机点餐,既不用排队也不用取餐,但只能点CYT(Create Your Taste"我创我味来")汉堡,不过送餐的具体服务费还尚不得知。除此之外,店内还设置有DIY汉堡处。  相似文献   

18.
林翔 《中国制衣》2009,(4):43-43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每个城市生意火爆,究其原因.成功的铺面选址是他们成功的一半。因此说,好的店面.是你经营生意成功的前提。因此,当你为你的品牌选好一个店面后,如果再想去换店面,将会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给你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样,好的店面位置如果没有好的卖场布局,那么,再好的店铺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周日.爸爸妈妈早上从乡下到省城的工厂里来看我。本来是要留他们住一晚的.可是他们坚持下午就要回去.我决定请二老开开“洋荤”——吃一顿“麦当劳”。中午我到食堂草草吃了午饭.然后带着爸爸妈妈到工厂附近的一家“麦当劳”。  相似文献   

20.
资讯     
首家加油站“得来速”餐厅在京隆重开业2007年1月1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今天在北京联合宣布,首家加油站麦当劳“得来速”餐厅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石化与麦当劳自2006年6月达成战略联盟后,双方联合开发加油站“得来速”餐厅的合作进入了全面启动阶段。该餐厅位于北京昌平区沙河东加油站,占地面积1710平方米,拥有双循环车道,在八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