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通过对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桥下空间在景观处理技术、景观色彩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高架桥的建设对景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桥下空间的活动类型,提出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改造思路及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者刘金在2010年第6期《城市交通》上发表题为《苏南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战略研究》一文,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区域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拓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内外交通衔接不畅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六大问题:一是区域交通设施建设速度快于城市交通设施,衔接布局亟待调整;二是区域运输通道集约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美学价值等,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的同时,也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尺。而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公园的优劣,因此,对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课题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昆明世博园的景观空间,首先从景区空间过渡与分隔、游客活动区域及路线、主要景观分布方面分析其存在的设计不足,以及99'世博园艺博览会后凸显的问题:展会结束后闲置下来的园区的主题展馆过于空旷,与现代城市公园广场的要求不符;部分园区使用率比较低,游客主要活动区域占世博园区域的43.64%;建园的初期,没有对园区进行分隔处理,使整体景观缺乏统一性,降低了园区的观赏性。据此,提出的空间设计改进建议包括:对世博园的功能分区进行改进、均衡布置较多绿化地带和活动场所、对商业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4.
桂林环城水系是古今城市水系园林的典范, 是传统营城思想中“山-水-人-城”整体环境观的外 显。通过历史文献与图像资料分析, 梳理由唐至今的桂林环城水系形态演变与城水关系变化, 并从中提取 值得借鉴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 (1)古代桂林环城水系的形成源于城防需求下对区域水系资源的巧妙利用, 通过对周边风景要素的整合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渐形成园林化的空间环境, 带动了城市景观建设; (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 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生态绿心景观多功能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生态绿心与景观功能的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当前国内外绿心景观的多功能研究内容及方法,重点关注多功能调控技术手段及方法的应用,明确生态绿心景观多功能调控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生态绿心景观多功能调控应加强景观结构变化和空间格局差异对景观功能变化的影响研究,从区域多空间尺度探讨景观多功能响应,构建多情景模拟模型下的景观功能调控决策体系;完善景观的多功能评价方法,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发能反映景观功能在区域上变化差异的多功能景观指数;优化景观多功能调控决策,模拟多重景观功能调控措施,建立景观功能的动态监测机制;将景观功能调控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加强景观功能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街道不仅是城市意向空间的主导因素,也是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从传统与现代城市街道空间对比的角度对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基于营造宜人的城市交通空间,提出了城市街道向小尺度发展、整合街墙形态、规范建筑立面、建设可识别系统、完善步行系统等未来城市街道景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功能方面来讨论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问题,对如何处理城市土地功能、城市交通和城市灾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城市功能方面来讨论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问题,对如何处理城市土地功能、城市交通和城市灾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如何节约能源并合理利用能源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一个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交通规划的角度,在分析交通节能意义的前提下总结出城市空间节能的总规划策略,即建立"减少交通量的城市空间节能结构".提出四个分策略:分散的集中、功能的混合、可步行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本文提出城市交通节能规划策略,以此推进中国城市的生态节能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城市发展对水体的多功能需求,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指出城市水体利用应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规划建设和保护水体,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功用.总结了城市水体的功能,如经济功能、景观美化功能、旅游休闲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功能等,尤其是其在生态、景观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对银川市城市水体的历史背景状况与发展现状的分析,从银川市市情出发,提出了今后银川市城市水体应该开发水体景观、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以及城市水体旅游规划等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郑州市三环内(含三环)的24座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郑州市三环内上跨式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利用形式主要有绿化、停车、交通、商业和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等;桥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利用率较低、与周围环境协调性较差、绿化种植较为单一、空间色彩单一且缺乏地域特色、缺乏系统管理等问题。郑州市立交桥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应充分考虑其周边用地类型及桥下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兼具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景观绿化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桥下空间景观特色,优化完善管理体系,以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厦门市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以期对于保持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龙岩市教育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用地布局为实证,基于市域和城市两个层面,通过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在交通网络体系作用下的空间结构分析,指出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将教育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集聚与扩散”新模式,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点状与网状”新形态,提出以“智慧城”为载体的“教育城”与”健康城”等城市公共服务用地空间扩展模式新理念,为城乡建设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市绿化现状分析,指出哈尔滨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绿地布局不合理、绿化树种单调、植物配置水平不高、城郊防护林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谈城市公园的绿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共场所。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高造园水平,对加快园林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合理的公交线网布局对于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重庆市公交路网现状,建立符合城市发展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式,给出相应的程序算法以实现公交线网的布局优化,提高公交线网布局方法的科学程度,有助于得到最优的公交线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而且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还是评判是否达到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文章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需要遵从的原则有:生态平衡、生态位以及物种多样性,从绿地斑块的构建、绿廊的构建以及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 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 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概念到形式--哈尔滨市临江广场方案设计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市临江广场是哈尔滨市政府1999年度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该广场的设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设计招标,面向全市市民进行公开展出和市民投票,再经专家论证和评选。本文介绍的是广场的设计中标项目。这一设计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从城市环境的角度来考查广场的设计,力求使之成为城市结构的节点和城市活动的聚集点,设计中的理性分析和设计创作过程反映了设计者从概念到形式的设计发展轨迹,其设计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设计方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青岛市私家车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从整体规划、道路管理、交通运力分配、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停车场管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加强车辆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实践节能减排等建议,并指出政府是百姓的主心骨,政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法律作保障,才能发挥各项措施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