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交流、传感的设备。普通市民只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海量信息以及分享自己的信息。文中研究了群智感知原理,结合普适环境下情境信息的特点,提出了移动终端智能引擎平台。该平台通过接口能实时、有效地获取、处理用户的感知数据,还原用户情境,获取用户需求,并把用户需求和处理好的数据供第三方应用使用,第三方应用通过平台提供的接口提供应用服务。实验证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地获取用户情境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应用。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移动群智感知模式本质是汇聚大规模普通移动个体的智能感知能力,对开放、动态、复杂物理环境进行感知,通过感知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对感知群体引导和反馈,使其持续涌现群体智能并辅助综合决策.目前的群智感知系统仍然存在个体感知欠智能、群体目标少引导、群智过程弱调控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首先讨论了群智感知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结合人机物融合、云边端协同、感算控闭环3个核心发展趋势,提出一种智能演进与反馈引导结合的新型群智感知系统架构模型Evo-CPS,并研究了该模型的实现方法;然后结合智慧出行应用场景,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应用验证;最后,总结全文并展望新一代群智感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污染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固定基站进行监测的,但是这种方法缺乏灵活性且成本高昂,已不足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一种新的数据获取模式——移动群智感知为大范围感知数据提供了新思路。为了及时掌握移动群智感知收集污染数据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并结合现有研究,为群智感知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提供可行方案。首先,对污染收集技术不同发展阶段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对比分析不同众包污染收集系统的优缺点,并对所用的关键技术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进行说明;最后,对群智感知下收集污染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置高性能传感器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新兴的移动群智感知技术逐渐成为实时感知与收集环境信息的有效方式。为协调与鼓励用户参与感知任务,并最大限度地保证感知数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针对移动群智感知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任务分配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移动群智感知的相关背景;其次,根据感知任务的要求对任务分配的约束条件进行分类;然后,讨论与分析了任务分配的研究现状,包括平台为中心的优化算法设计以及用户为中心的激励机制设计;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基于众包思想,募集移动感知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能够使得环境感知和信息收集更加灵活、方便、高效。任务分配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感知任务能否成功,因此制定合理的任务分配方案是移动群智感知相关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目前,移动群智感知系统中的任务分配方法多是离线的,针对的是单一类型的任务,但是在实际中,在线的、多类型的任务分配更贴近实际。因此,文中针对多类型任务,将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应用于军事末端感知中,结合移动群智感知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特点,对移动群智感知中的任务分配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面向系统效益的在线任务分配策略。文中建立了长期的、动态的在线任务分配系统模型,并以系统效益为优化目标,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对问题进行了求解,实现了任务准入策略和任务分配方案的长期在线动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在线任务分配算法是有效可行的,能够在线、合理地分配到达移动群智感知系统的任务,保证任务队列的稳定性,且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值增加系统效益。  相似文献   

6.
移动群智感知作为一种新兴的物联网感知范式,通过激励现代化智能感知设备获得高质量的感知数据,从而高效地完成大规模且复杂的社会感知任务并服务人类社会.移动群智感知系统由感知用户、感知平台和服务提供商组成,在感知任务执行过程中,感知数据经历感知、上传和交易三个阶段,各阶段均面临多种多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风险,危害感知用户隐私和感知数据安全.首先介绍移动群智感知的系统模型、实际应用场景并给出主要安全研究方法,以感知数据参与感知任务的生命周期为轴线,讨论在感知数据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所面临的安全与隐私威胁;在上述威胁基础上,分别从三个阶段系统阐述现有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解决方案;最后,从隐私度量、隐私框架、隐私保护和隐私计算等方面探讨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微型机与应用》2018,(1):101-105
群智感知是一种招募移动设备用户完成数据采集、云计算等任务的感知模式。但在不对称信息场景下,因云平台无法观测到用户私人类型信息而处于不利地位,产生不能有效利用用户、导致自身利益被削减的问题。利用基于契约理论的群智感知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在对称信息场景和不对称信息场景下,分别设计了最优契约,并提出了最优方案不等式,有效地最大化云平台的收益,激励了用户披露其私人信息。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最优契约,并讨论了噪声、成本、分界线对云平台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成了越来越多传感器的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发展,移动群智感知网络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充足的用户(尤其是信誉好的用户)参与,是移动群智感知网络的基础。在对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激励机制在用户选择的随机性、任务处理效率和预算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信誉模型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初始时设置用户的信誉值,在任务分配过程中选择信誉度高的用户来参与任务处理,并通过设置因子减小用户的花费代价,这样在提高任务处理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了预算开支。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与现有普遍应用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策略相比,基于信誉模型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在提高任务处理效率和控制预算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用户激励机制是研究的重点,而如何有效减少用户在任务中移动设备资源的消耗是激励用户的关键。根据群智感知用户分布密集和相遇频繁的特点,利用其移动设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能力(蓝牙、Wi-Fi)进行数据的机会协作传输将极大减少用户消耗,进而激励用户完成任务。通过对机会传输和群智感知激励机制的研究,针对eco Sense机制[9]在补偿方案、预算控制和用户激励方面的不足,提出C-eco Sense机制降低任务总预算,并通过POR和PIM激励机制激励用户上传完成任务。最后采用SWIM仿真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遍使用的数据收集机制相比,C-eco Sense机制在预算控制和用户激励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工程》2019,(12):1-7
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深层驱动下,群体智能进入2.0时代。通过介绍群体智能2.0的定义,分析国内科研团队在群智感知计算、联邦学习及众包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明确群体智能2.0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群智感知计算与众包技术将成为群体智能2.0的主要研究方向,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用户隐私保护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类新型计算技术和新兴应用领域的浮现,传统数据库技术面临新的挑战,正在从适用常规应用的单一处理方法逐步转为面向各类特殊应用的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分析并展望了新型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涵盖分布式数据库、图数据库、流数据库、时空数据库和众包数据库等多个领域.具体而言: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是支持可扩展的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大规模图结构数据的处理需求带来了图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流数据管理技术用来应对数据动态变化的管理需求;时空数据库主要用于支持移动对象管理;对多源、异构而且劣质数据源的集成需求催生出新型的众包数据库技术.最后讨论了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大数据环境下,对移动众包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移动社会网络(MSN)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网络个体的自私性,容易导致移动众包系统的不可信问题,为了激励个体对可信策略的选取,提出一种基于声誉的移动众包系统的激励机制——RMI。首先,结合演化博弈理论和生物学中的Wright-Fisher模型研究移动众包系统的可信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free-riding问题和false-reporting问题建立相应的声誉更新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激励感知用户和任务请求者对可信策略的选取;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提出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基于社会规范的声誉更新方法相比,RMI有效地提高了移动众包系统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产生的众包图片可以用在许多重要应用场景当中以获得有效的信息。例如地震后现场区域的修复、重大事故的处理。但是,这些应用场景往往都会有资源限制的问题,如带宽、终端的存储与处理能力等等,这就限制了形成众包图片的数量。因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众包图片中实现目标的最佳还原是一个巨大挑战。通过采集与处理图片的地理和几何数据,形成图片的元数组,在限制计算资源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以元数据为输入的众包图片效用最优选择算法,以实现目标的最佳还原。算法的输入是元数据而非像素,所以在资源有限的应用场景中能够高效地分析众包。采用图片的效用来衡量目标区域被覆盖的程度,并提出了图片效用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时空众包数据管理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近年来,众包为传统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通过汇聚群体智慧求解问题的新模式,并成为当前数据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众包技术已融入到各类具有时空数据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各类O2O(Online-To-Offline)应用,实时交通监控与动态物流管理等.简言之,这种应用众包技术处理时空数据的方式称为时空众包数据管理.本文对近期在时空众包数据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首先阐述了时空众包的概念,解释了其与传统众包技术的关系,并介绍了各类典型的时空众包应用;随后描述了时空众包应用平台的工作流程及其任务特点;然后讨论了时空众包数据管理的三项核心研究问题和三类应用技术.最后,本文总结了时空众包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潜在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smart cities ar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modern city development. Among them, smart city servic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5G-enabled smart cities. As an emerging and informational city service model, crowdsourc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life. However, in the existing crowdsourcing systems, the requesters and the workers are usually required to use the crowdsourcing platform as the trust center, and the payment depends on the third-party central payment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a massive security risk. Once these centers are attacked or do evil, it will bring higher losses to the crowdsourcing parties. These problems will negatively affe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5G-enabled smart citi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propose a blockchain-empowered and decentralized trusted service mechanism for the crowdsourcing system in 5G-enabled smart cities. In the proposed mechanism, the crowdsourcing service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nine stages: initialization, task submission, task publication, task reception, scheme submission, scheme arbitration, payment, task rollback, and service compensation. The smart contract controls the execution of each step in each stage, and the payment is completed by blockchain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third-party central institutions. Finally, we develop smart contracts to conduct experiments based on Ethereum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existing crowdsourcing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rowdsourcing system service mechanism without the centr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光谱传感物联网移动终端软件设计,可以实现用户与光谱传感物联网的数据交互及数据处理功能。移动终端包括用户信息,节点信息,数据信息三个模块,使用ViewPager类搭建双列表界面展示节点信息,使用SOAP协议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可以将得到的光谱以及环境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并支持图像的保存功能。进一步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光谱数据的归一化,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峰值寻找等数据处理功能。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光照强度数据,可以实时显示最新环境数据,也可选择时间段对环境数据进行查询绘图。经测试,该应用程序运行稳定,可满足光谱传感物联网移动终端的基本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mobile computing technology have increased the computing capabilities of smartphones in terms of storage capacity, features support such as multimodal connectivity, and support for customized user applications. Mobile devices are, however, still intrinsically limited by low bandwidth, computing power, and battery lifetime. Therefore, the computing power of computational clouds is tapped on demand basis for mitigating resources limitations in mobile devices. Mobile cloud computing (MCC)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leverage cloud application processing services for alleviating the computing limitations of smartphones. In MCC, application offloading is implemented as a significant software level solution for shar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ing load of smartphones. The challenging aspect of application offloading frameworks is the resources intensive mechanism of runtime profiling and partitioning of elastic mobile applications, which involves additional computing resources utilization on Smart Mobile Devices (SMD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overhead of runtime application partitioning on SMD by analyzing addition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on SMD in the mechanism of runtime application profiling and partitioning. We evaluate the mechanism of runtime application partitioning on SMDs in the SmartSim simulation environment and validate the overhead of runtime application profiling by running prototype application in the real mobi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ditional computing resources are utilized in runtime application profiling and partitioning. Hence, lightweight alternatives with optimal distributed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re mandatory for accessing application processing services of computational clouds.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迅速更新换代,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应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且更新速度快.Android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使得android安全机制成为开发者和用户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android应用安全现状和安全机制简要分析下,针对三种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以实际例子,实现了相关安全机制的解决方法,实践证明,提高了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移动化趋势日趋明显,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端的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新的、更严峻的挑战。文章主要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特性入手,以当前典型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威胁与风险,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与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