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机组凝汽器喉部的有限空间,设计并安装一个用排汽的低品质热源加热化学生水的生水加热器,取代原混合式生水加热器;解决了原加热器存在的噪音大、耗汽量大、换热效果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化学制水的酸、碱、树脂消耗量及运行成本;避免了制水设备的结露、腐蚀损坏,确保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华伊卓资热电有限公司某200MW机组为例,根据机组运行特性,利用电厂现有条件提出了适合于提高汽轮机真空的温差互补节能改造方案。方案利用发电厂中低于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的冷源条件来提高机组真空,同时利用夏季较高温度的凝结水加热进入化学水车间的生水来提高出水率,达到综合节能的目的。分析认为,环境温度越高则经过冷却的凝结水喷水减温效果越好;在相同环境温度情况下,负荷越低、减温水温度越低、减温水流量越大则真空提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直冷机组排汽携带大量低品位的能量且其温度高于锅炉新风温度,而锅炉新风需要化石燃料提高温度.该文提出利用直冷机组排汽加热锅炉新风的方法,实现了汽轮机乏汽利用的新途径.经过热平衡计算得知该方法可有效减小高质化学燃料加热低温新风的热量损失,提高了机组整体效率约1%,而投资回收年限仅为1个月.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4.
丰镇发电厂利用2号机组关停后闲置的低压加热器对现运行的4号机组进行系统改造,将空冷机组的循环水出水利用管道引出一部分,再将工业泵出口生水接入原低压加热器汽侧,逆向换热升温,循环水冷却后返回原空冷机组的循环水回水管道,实现对循环水冷却降温,同时关闭原专用于对生水进行加热的抽汽,减少抽汽热耗。改造后4号机组真空度提高了0.5 k Pa,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淮浙煤电凤台电厂超超临界660MW机组引风机采用背压式汽轮机驱动。该机组利用引风机汽轮机排汽,通过引风机低压加热器加热凝结水,回收引风机汽轮机排汽的工质和热量,在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凝结水温度升高了17.4℃;通过低温省煤器,利用高温烟气对凝结水进行再次加热,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凝结水温度升高了18.3℃,脱硫系统入口烟气温度下降32.4℃,机组效率提高了0.24%。  相似文献   

6.
讨论中小热电厂的汽动给水泵排汽排入除氧器作为加热蒸汽的经济效益或节能效益;以300 MW湿冷机组为研究对象,讨论不同汽动给水泵排汽方式对机组节能的影响,提出应针对不同的机组选取不同的小汽轮机排汽方式,供电厂节能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热电有限公司两台直接空冷机组配有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利用乏汽供热,即冬季供热期通过降低真空度,提高低压缸排汽温度,加热一次热网回水,减少冷源损失,大大提高机组经济性.但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冻结是常见的现象,乏汽回收后,空冷岛进汽量进一步减少,空冷凝汽器防冻问题更加严峻.经过多年的探索、技术改造,有效避免了空冷凝汽器冻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提高现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是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热电机组,采用蓄热储能灵活性改造技术,可有效提高机组灵活性,对原系统改造程度小,兼具有节能降碳效益。由于昼夜供热负荷差异较大,机组需频繁改变运行工况确保供热,导致机组长期偏离额定工况,效率降低;当热负荷需求极低,存在汽轮机排汽管道超温等问题,机组被迫停机或对空排汽,损失较大。为此在汽机侧设置一套蓄热储能系统,当供热负荷低时,增加自用汽量加热冷除盐水,加热后的热除盐水进入储罐储存;当供热负荷高时,将储罐内热除盐水泵入机组汽水系统,减少加热锅炉给水的自用汽量,从而提高机组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300MW机组为例,研究采用蒸汽喷射热泵将汽动给水泵汽轮机(小汽轮机)的部分排汽回收至机组回热抽汽系统对凝结水进行加热的方法,以有效利用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同时,借助等效焓降法对各改造方案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将蒸汽喷射热泵出口混合蒸汽回收至汽轮机4段抽汽的经济效益最好;机组在额定工况下且蒸汽喷射热泵引射系数为0.75时,发电标准煤耗率可降低1.05g/(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庞乐  赵玉柱  张帅  李鹏 《中国电力》2019,52(4):133-137
为研究低压省煤器吸收的排烟余热的有效利用水平,基于等效焓降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汽轮机低压加热系统中凝结水抽出与引入对其排汽量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进而推导出低压省煤器在各种连接方式下投入运行后对汽轮机排汽量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以某国产330 MW机组为例,利用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得出两种不同工况下汽轮机排汽量和排汽损失的增加值,结果表明,低压省煤器吸收的排烟余热能用于汽轮机做功的仅为10%左右,其余热量最终都进入冷源损失。  相似文献   

11.
针对300MW火电机组锅炉过热汽温系统二级减温器后两侧温度的差异情况,确定了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案:增加1个副调节器,使每个二级喷水阀单独由1个串级回路的副调节器输出进行控制。优化后的系统可以对温度高的一侧增加喷水量,对温度低的一侧减少喷水量,保证二级喷水总量不变。该方案经仿真实验后应用于实际,取得了明显效果。该优化方案适用于采用分散控制系统且有分隔屏过热器的锅炉。  相似文献   

12.
介绍鹤壁煤电公司200MW汽轮机组五段抽汽温度异常变化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各项检查试验,找出了五段抽汽温度异常变化的原因为轴封一段漏汽排挤五段抽汽所致,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消缺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根据混沌理论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针对某火电机组再热汽温数据序列资料,通过相空间重构技术计算表征其特征的参数———关联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揭示了再热汽温变化的混沌动力学特性,为建立再热汽温模型及再热汽温精确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某台330 MW机组锅炉过热蒸汽温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过热蒸汽温度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机组负荷为变量的前馈动态补偿函数,并采用Matlab软件对该函数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以负荷为变量的前馈动态补偿函数较静态补偿函数超调量更小,调节时间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提高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火用平衡方程、利用火用效率对汽轮机组给水加热系统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汽轮机组热力系统通用火用矩阵方程。该方程反映了热力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构造简单,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汽轮机组热力系统火用的计算,为编制通用汽轮机组热力系统计算程序提供了依据,而且为汽轮机组热力系统火用分析特别是为进行局部的定量火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主蒸汽温度具有大惯性、大延迟、时变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点的控制对象,采用传统的串级控制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分析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其通过计算过热器蒸汽焓值确定喷水减温阀出口温度的设定值,主蒸汽温度将随负荷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不同运行工况下过热蒸汽温度动态特性的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试验表明,该策略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改善了主蒸汽温度调节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金竹山发电厂4号机组锅炉12Cr1MoV导汽管组织性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武  曾伦  胡波涛  李慎兰  王伟 《热力发电》2005,34(12):93-95,71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常温拉伸试验、金相及电镜分析、蠕变损伤观察、高温持久强度试验等方法,对金竹山发电厂4号机组锅炉12Cr1MoV导汽管组织及损伤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试验结果表明:运行151609h后,该导汽管弯管处金相组织球化程度严重,蠕变损伤接近3级,常温抗拉强度和高温持久强度明显下降。在继续使用该导汽管时,需要对其弯管部加强监督,确保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宋德宝 《热力发电》2005,34(11):72-74
介绍1台6 MW汽轮机组在调试投运之初发生系统真空低、润滑油进水、电动主汽门门杆拉断、暖管时高压蒸汽室进汽、负荷大幅摆动等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在超临界600MW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二级过热蒸汽温度主调节器采用ADRC,副调节器采用传统的PID调节,构成ADRC-PID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DRC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负荷适应性良好,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较强,跟踪速度快,控制品质显著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20.
汽轮机通流部分结垢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庆城 《热力发电》2005,34(7):27-29
汕头热电一厂4号机组运行时间不长,即出现汽轮机通流部分严重结垢的现象,对此进行分析后,采取了对锅炉汽包内部进行改进及加强对除盐水和炉水品质的监控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汽轮机的结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