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排风隔热墙是一种新型节能外墙,建立其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周期外扰下墙体各位置的温度波响应,经过与二维非稳态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适合工程计算和分析。对渗流层厚度、渗流速度、外层结构厚度对墙体内表面温度波响应的单因素分析表明:随着渗流层厚度、渗流速度的增大,内表面温度波的幅值减小,但对相角延迟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外层结构厚度的增大,内表面温度波的幅值也减小,而且相角延迟增大。  相似文献   

2.
墙体热阻现场测试在绿色建筑后评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BIM软件数据库等方面有很大需求。传统测试方法局部热源-热流计法以准稳态传热为前提,将冷侧热流值作为一维传热区边界的判断依据,在一维传热区利用傅里叶导热定律计算热阻,但在实际测试中墙体存在三维导热,导致结果误差较大。以ANSYS作为模拟工具,在实验校核的基础上,探究了墙体厚度、导热系数、冷热侧温差对冷侧一维传热区大小的影响,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提出为营造一定尺寸的一维传热区,对加热板最小尺寸的取值要求。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加热板尺寸时,一维传热区边长随墙厚、导热系数、冷热温差的增加而减小;得到了热流计边长0. 1 m时,为维持50℃冷热侧温差下边长0. 1 m的冷侧一维传热区,加热板所需边长的最小取值;边长0. 4 m的加热板可用于大多数实际墙体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排风隔热墙是一种以多孔材料内气流外渗为核心,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与空调排风热回收相结合的新型外墙结构。多孔材料内的外渗排风气流可以将以导热形式通过外墙传入室内的热量反向带走。本文建立了排风隔热墙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将该传热模型离散化,用于分析排风隔热墙在外扰作用下的动态传热特性。建立排风隔热墙的热特性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对其热特性理论分析方法及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出排风隔热墙的温度分布情况,多孔材料室内侧表面温度的平均计算误差仅为0.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种热流方向的KP1型城市污泥烧结页岩多孔砖热工参数的数值计算,分别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组合材料平均热阻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公式,并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砖体条面传热途径与顶面传热途径的墙体传热系数K分别为1.317、1.067 W/(m2·K),均符合JGJ 75—2012中小于1.5 W/(m2·K)的规定,满足建筑节能50%的要求。与组合材料平均热阻计算对比,砖体条面导热系数分别为0.394、0.360 W/(m·K),顶面导热系数分别为0.305、0.270W/(m·K),其中顶面导热系数小于条面导热系数,表明顶面传热比条面传热的节能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考虑地下水渗流的情况下,对地铁隧道围岩的传热过程做出分析,将隧道围岩层的传热简化为二维的导热和对流共存的非稳态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模拟隧道围岩的中长期温度,得到了热透厚度,传热稳定时间及壁面传热量的变化规律。通过与纯导热模型下围岩散热的对比,提出了隧道壁面热流在渗流情况下的修正参数,并分析了渗流速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泡沫玻璃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热物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泡沫玻璃外墙外保温系统由基层墙体、粘结层、保温层、保护层和饰面层组成.在基层和保温层相同时,分别计算了饰面采用面砖和涂料的2种保温系统的平均密度、平均比热容、热阻、导热系数及热惰性系数.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2种保温系统的总热阻和总传热系数相差均小于3.0%,热情性指标相差小于3.3%.从热工性能的角度分析,采用2种不同饰面层和保护层对泡沫玻璃保温系统的热物性影响不大,因此,应从材料和建造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选取最优的保温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7.
底层地面的传热过程及热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高琳  杜高潮 《建筑科学》2007,23(2):44-46
准确分析底层地面的传热过程对底层地面的热工设计和居民的健康与舒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应用三维稳定传热模型计算出室内单层材料地面的热流密度、然后应用一维非稳态模型计算出多层材料地面的热流密度,并应用三维稳定传热模型计算出的室内单层材料地面热流密度的一阶导数,说明室内地面热流密度与室内地面所处点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地面热工设计规范,对地面热工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砌筑砂浆和灰缝厚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抹面砂浆等因素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气砌块墙体的热阻随加气砌块导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砌筑灰缝对加气砌块墙体热阻的影响程度与灰缝厚度、砂浆导热系数和加气砌块导热系数均有关系,是三者综合影响的结果;抹面砂浆增加了墙体热阻,同时也影响了砌筑灰缝处的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9.
保温材料热阻蜕变对墙体传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向辉  陈玮玮  唐敢 《建筑科学》2012,28(3):25-28,16
外保温结构中保温材料的有效热阻随温度、湿度和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下降,造成墙体传热系数大于设计值。为此,本文以耦合传热传湿模型为基础,结合保温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以分别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挤塑聚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作为保温材料的外墙保温结构为例,数值预测了长期实际气候下外墙保温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保温材料的墙体传热系数在20年后因保温材料热阻蜕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意味着需要增加保温层设计厚度才能保证墙体热损失达到设计值。  相似文献   

10.
热流计法是现有测试墙体热物性能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周围复杂环境的影响,墙体的导热过程很难达到一维稳态工况。近些年来,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是墙体热阻测定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热流计法测试建筑外墙的导热热阻,然后运用FLUENT对一维导热区和四季典型日进行分析计算,并对测试热阻进行修正,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3.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