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情景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对该矿区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矿区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2005年为311 090.05万元。矿区无复垦措施和有复垦措施两种情景设置结果显示:在完全没有复垦措施的情况下,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2005年仅为26 401.6万元;而在有完全复垦措施的情况下,总生态价值呈急剧上升状态,到2005年为49 835.55万元。说明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程对矿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飞  孔伟 《资源与产业》2010,12(6):173-178
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影响较大,测算区域农地非农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扬州市农地非农化规模较大,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扬州市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1996-2004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扬州市农地非农化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估算和比较。研究表明,9年间扬州市共有17 450.91 hm2农地实现非农化,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15.47×106元。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来看,废物处理价值减少最多,娱乐文化价值减少最小;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非农化造成的损失最多。  相似文献   

3.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矿区的开采利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平朔矿区为对象,采用了市场价值法、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研究了该区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到2005年时为311 090.05万元。复垦地的增加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因受损地增加而产生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能够比较精确地体现出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为例,根据遥感影像以及矿区开采工序,以Constanza划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选取与胜利东二号矿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即物质生产能力、调节空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护及旅游文化,研究该区域2005、2009、2035年3个时间点只开采及边开采边复垦两种不同情景下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边开采边复垦下的生态服务价值远远大于只开采而不采取任何生态重建措施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即土地复垦有效地提高了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数据,在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修正,确定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0年的37289亿元减少至2005年的36351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地降低,说明其生态环境趋向退化。为此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实现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本飞 《地矿测绘》2023,(2):34-37+59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此,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对玉溪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10年间玉溪市耕地、园地、其他土地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基本没变。2)玉溪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不断增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其中,红塔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周边地区,平均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73.73,是利用程度最低的元江县(214.45)的1.28倍,说明土地利用程度的不均衡性影响着区域协调发展。3)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10年间共减少18 751.04万元,其中红塔区减少最多,元江县减少最少;林地是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反映出研究区生态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煤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对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矿区碳源/汇构成、损毁土地生态系统碳排放、复垦土地生态系统碳固存及矿区减排增汇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碳源包括植被破坏、土壤质地变化产生的碳损失和开采中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碳汇主要来源于已复垦排土场;矿产资源开发由点—线—面—网逐渐向外扩展,碳排放量大小受经济发展水平、采矿强度、开采规模、开采方式、技术水平等影响;矿区碳固存一般经历4个阶段即原地貌未扰动阶段、开采扰动阶段、采矿后复垦阶段和平衡阶段,碳固存大小受植被类型、复垦措施、土壤理化性质、坡度等影响;矿区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及时有效的复垦,实现"低排放、高碳汇、高效益"的发展状态。针对煤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矿区土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减排增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和碳循环变化的重要原因。煤炭开采造成矿区农用地非农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改变碳汇量/价值。本文以平朔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年建矿以来的七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定量研究了矿区不同发展阶段碳汇量/价值变化,并基于2013年、2018年两期数据,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矿区土地利用及碳汇量/价值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平朔矿区自开采以来的32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大量耕地和草地被转化成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等,与开矿初期相比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39.16%和58.32%,采矿用地、建设用地、裸地面积则分别增加了3.19倍、1.29倍、5.57倍;②1987~2013年碳汇量呈下降趋势,由132.38万t下降为120.85万t,碳汇价值由67 248.83万元下降为61 390.50万元,2013年以后至2018年分别增加到124.03万t和63 009.33万元;③未来10年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耕地、建设用地及裸地面积略有减少,林地、采矿用地面积略有增加;预计2023年和2028年矿区碳汇量分别比2018年增加0.50万t和0.70万t,碳汇价值分别增加254.79万元和355.84万元,矿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9.
湛兰  周勇  徐艳 《资源与产业》2008,10(2):93-97
本文以1998-2004年荆州市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荆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而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因此,今后荆州市的发展一定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2013,38(Z1):180-186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 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 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建立“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核算贵州省2013—2017年“水-能源-粮食”对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服务价值及其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结果显示,贵州省“水-能源-粮食”对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总服务价值稳中有降,水资源的服务价值以对自然生态的调节价值为主且对总服务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正面服务价值较大,但是以更大的自然生态的负面服务价值为代价,是造成WEF的总服务价值下降的主因;粮食的服务价值逐渐增大,主要为对社会经济的供给与支撑服务价值。贵州省“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较小,且不稳定,呈现波动特征。因此,贵州省应当发挥水资源与水景观的优势以稳定水的服务价值,挖掘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服务价值时要重点防范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粮食生产注重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旅游农业与生态农业。同时,调节“水-能源-粮食”的纽带关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纽带;贵州省  相似文献   

12.
方林  蔡俊  刘艳晓 《资源与产业》2022,24(2):119-131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霍山县1990—2020年7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谢高地等2008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根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生产力模型,得出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方向以及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转型对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霍山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较慢,其中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幅度较大,幅度分别达到402.58%、-5.13%;2)从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上看,霍山县土地转出贡献率最高的为林地,土地转入贡献率最高的为建设用地;3)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指数大于0,县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4)30年来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量最大;5)霍山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集中在县域中部林地及水域附近,冷点区域集中在南部草地及中心城区,冷点范围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而显著增大。整体来看,1990—2020年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改变,未来应加强区域生态保护,提升用地集约化程度,防止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13.
工矿区是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分析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以平朔矿区为例,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开采和政策影响着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同步发展、政府的有效支持政策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维持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ESV的如皋市土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基于ESV的LUCC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运用到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当中,并对其运行结果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如皋市1997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对比情况,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角度评价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如皋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贡献较大的有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贡献率依次递减;与1997年相比,2006年如皋市ESV有所降低;园地、水域、沙地等未利用地的减少是造成整体ESV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2006年如皋市各镇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将其分为重要、 比较重要、一般地区3个等级,运用GIS空间制图功能,绘制如皋市土地生态分区图,为如皋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德鲁什科夫矿山管理局位于顿涅茨州,从1961年起开采新莱依斯克耐火粘土矿床。根据1986年1月份的资料,共破坏了76.8万m~2土地,其中有46.4万m~2得到了恢复。随着复垦土地面积增加,从复垦土地向毗连的未破坏土地流入的洪水和暴雨迳流量也增加。复垦排土场上的集中迳流量能引起大面积和线状侵蚀,使排土场的平台部分和斜坡  相似文献   

16.
吴雪茜  周大伟  安士凯  陆春辉 《煤炭学报》2015,40(12):2927-2932
淮南潘谢矿区为高潜水位煤层群开采条件,随着煤炭大规模开发,引起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产规划,应用开采沉陷预测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对淮南矿区土地、水域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沉陷区土地面积占比整体快速下降,而水体面积占比快速上升,到煤炭资源采毕后,淮南潘谢矿区范围内(不包括留设煤柱保护的建筑用地)积水面积相当于100个西湖,达597.6km2;蓄水容积相当于3个太湖,达143.6亿m3;生态系统结构由陆生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鉴此提出一套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生态农业构建等多种治理模式相结合的复垦和生态修复体系,充分利用沉陷区并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沉陷积水区、天然湖泊洼地及水系相通的条件,将沉陷区开发为蓄水工程,为国家“引江济淮”服务,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17.
以兖州矿区兴隆庄煤矿为例,基于1990-2018年间的遥感影像数据,从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个方面对兴隆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度及敏感性。评估结果表明,总生态服务价值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1990-2010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8841.5万元增加至29034.2万元,主要原因是采煤塌陷导致耕地向塌陷水体转变以及林地面积的增加;2010-2018年生态总价值减少了2484.8万元,主要在于耕地大规模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水域面积减小。敏感性分析显示,耕地和水体是平原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敏感的因素,耕地的敏感性指数由1990年的0.79降为2018年的0.28,说明其在生态服务价值中的影响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资金的分配是生态补偿的难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扬州市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确立受水区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上限,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对水源地各区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补偿资金分配机制。研究表明:1)2010-2018年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53.58亿元降低到467.99亿元,其中水体和水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显著,占比90.38%;2)受水区应给予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0.91亿元,而支付标准上限为13.59亿元,二级服务水文调节价值占比80.02%,是补偿的核心;3)补偿顺序和补偿资金分配情况依次为高邮市(10.13亿元)、宝应区(5.08亿元)、邗江区(2.81亿元)、江都区(1.79亿元)、仪征市(0.93亿元)和广陵区(0.17亿元)。最后从明确补偿对象、建立监督机制、形成多元化补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