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清香型白酒生产发酵期短、产酒量大和浓香型白酒老窖泥生香强等特点,利用浓香型白酒窖口平面以上的酿造空间,进行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并将生产的清香型酒回酒到原窖浓香型糟醅继续酯化发酵;在不增加酿造车间的前提下,提高整口窖池的白酒总产量和优质酒比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DGGE技术,对白云边酒酿酒工艺过程中的大曲、堆积发酵产物、酒醅和窖泥,以及酱香型和浓香型酒相应工艺中的原核微生物进行了分子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的酒,存在着不同的原核微生物群落,每种样品都有其特有的优势原核微生物,其可能是影响着酒的香型.白云边酒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原核微生物种类和酱香型酒相近,但窖底泥的原核微生物种类比酱香型多,和浓香型酒的窖泥接近,可能是窖底原核微生物决定了兼香型白云边酒的浓香风格.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工老窖窖泥衰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酵窖池和窖泥质量直接影响着浓香型白酒的质量,窖泥老化衰退会影响酒的质量和发酵糟醅的出酒率.引起窖泥老化的原因有: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条件的影响、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影响、己酸菌种选育造成的影响等.可采取选用合适的菌种培养窖泥、养护好窖池、合理的工艺条件等预防措施,延缓窖泥的衰退、老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尾酒、黄水、高温大曲、发酵糟按一定比例制作酱香生物培养液,应用于酱香型白酒酿造的新窖底泥培养,并结合酿酒生产应用试验,提高了调味酒的质量和产量,为酱香型白酒酿造生产过程窖泥的熟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华 《酿酒科技》2007,(2):67-69
培养人工老窖生产浓香型调味酒,其关键点为:窖泥、窖泥质量、窖泥设计、窖泥搭挂、窖泥的培养配方、窖泥感官、理化标准要合理;酒体设计和工艺条件方面:控制好发酵时间,把握合理的水分,母糟残余淀粉合理,温度适宜,辅料合理,及正确踩窖.提高浓香型调味酒质量的主要措施为稳定发酵时间、严格工艺工序和量质摘酒等.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目前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产酒与生香剥离发酵"理论基础上,论述了以整粒高粱为原料,冷却热水浸泡并单独蒸煮高粱,出窖大曲酒醅单独蒸馏取酒、大曲母糟晾堂堆积培菌、整粒高粱小曲晾堂培菌糖化并入地窖产酒发酵,产酒糟醅与二次培菌母糟拌和入泥窖完成生香发酵"为工艺特点的新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张良  许德富  明红梅  许深皓 《酿酒科技》2023,(6):118-122+130
文章综述了酱香型白酒工艺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以“两步续糟”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以整粒高粱投料,第一步续糟即母糟做盖糟,并入石窖产酒发酵得到产酒糟;第二步续糟即母糟堆积制曲得到酒曲糟,拌和产酒糟入石壁泥底窖完成生香发酵”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酱香型大曲酒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黄芳 《酿酒科技》2008,(2):60-64
浓香型曲酒独特的生产工艺特点是“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窖泥是浓香型曲酒酿造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窖泥配方,有的放矢地定向富集培养老窖泥中的有益微生物,经过2次发酵,加速窖泥老熟过程,培养出优质人工老窖泥,合理应用到浓香型曲酒的窖池改造中,可显著提高浓香型曲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麦粉发酵闻香,从分离所得的来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的612株纯培养细菌中,筛选获到20株能够利用麦粉产生豆类香气物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3%,并以Bacillus属为主。对这20株细菌的生长温度、酸度、乙醇适应性研究表明,20株细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可分别用于制曲、发酵、窖泥培养、丢糟酒生产等多个白酒酿造环节。  相似文献   

10.
入窖发酵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质量的形成十分重要。酱香型白酒入窖发酵的窖池,是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重要设备,其主要用途是蓄积糟醅,进行密封发酵生香。在曲药和窖池微生物作用下,窖内母糟发酵生香的优劣,对产品产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生产中,对入窖发酵控制管理无从下手及片面认识和没有科学的可控措施以致出酒率低及不合格品多。因此,抓好入窖发酵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落实出窖糟醅的监测与研判,采取措施调整各轮次酒醅工艺参数达到入窖条件,严格执行酒醅入窖控制措施,认真做好窖池发酵管理等工作,决定着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及产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医传统的"辩证施治"诊断原理和方法,对浓香型酒酿造中曲药、窖泥、生产工艺操作、母糟、黄水等进行"四诊".根据生产实践加以阐述,从而指导生产,提高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医传统的"辩证施治"诊断原理和方法,对浓香型酒酿造中曲药、窖泥、生产工艺操作、母糟、黄水等进行"四诊",根据生产实践加以阐述,从而指导生产,提高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堆积发酵”在浓香型长酵糟恢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独特的生产工艺 ,挖掘其工艺内涵并结合浓香型长酵糟的品质 ,选择性运用到母糟的恢复生产中。通过调整条件并跟踪查定 ,实验窖的窖内状态、母糟的品质、产酒、提优均有较大的提高 ,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封闭式入窖发酵是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关键工艺,糟醅入窖后需要进行封窖处理,传统的封窖材料为泥土,且封窖用泥要求较高、使用周期有限、可用资源匮乏,封窖泥的使用甚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为了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薄膜封窖将会大大提高窖泥的重复利用率,节约财力物力,并解决一系列生产实际困难。因此,本文简述了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薄膜封窖的应用方法,对传统窖泥封窖和薄膜封窖两种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阐述薄膜封窖应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原有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糟醅入窖时加入配制回酒入池发酵,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窖内糟醅发酵温度、出入窖糟醅理化指标、产酒数量、产酒质量等进行对比,找出该技术对生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回酒发酵技术能够抑制酸的生成,提升糟醅中的淀粉利用率和香味成分,在增己降乳方面有一定效果,提升原酒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6.
"千年老窖,万年糟",在浓香型大曲酒的酿造中,窖池是酿出好酒的基础前提。窖池的形状大小、建窖环境的科学规划、窖泥培养的理化标准和入窖糟醅工艺的控制,直接关系着浓香型大曲酒酿造的成败。浓香型白酒市场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酒企窖池新建数量的持续增加,如何更好的科学建窖,保证新建酒窖的快速老熟,避免酒窖老化与窖泥脱落,已经成为了摆在国内酿酒行业科研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从浓香型白酒窖池建设的科学设计入手,就当前酒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开展窖池建设机械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丢糟原位制曲用曲比例22%、24%、26%、28%和正常曲28%酿造比对试验,比对酒醅在发酵过程的变化以及所产原酒的产量、理化指标、感官差异,发现试验用曲24%和试验用曲22%效果较佳,其酒醅发酵顶温、水分、酒精度、淀粉消耗量均高于正常曲窖池;原酒产量提升16.1%、15.2%;己酸乙酯含量分别提升102.9%、98.9%,酒体窖香浓郁,浓香型风格更加突出。该研究结果为浓香型大曲制曲工艺以及酿酒工艺的革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集同一窖池内不同区域酒醅进行研究分析,考察文王窖池不同区域糟醅酿造生化规律,通过上下层酒醅样品对比发现,水分、酒度、酸度与总酯含量下层高于上层;淀粉含量下层低于上层;浓香型主体香成分己酸乙酯生成量靠近窖泥端相对较高,窖池中部基本没有,己酸乙酯与丁酸乙酯在靠近窖泥不超出40 cm处的酒醅中产生,乙酸乙酯含量全池相差不大,靠近窖泥处的酒醅中乳酸乙酯含量相对不高,且乳己比与乙己比较低。浓香型白酒酿造采用分区取醅,更有利于馏酒分级入库勾调,生产有个性特色的美酒。  相似文献   

19.
高传强  司冠儒 《酿酒》2023,(6):2-10
酱香型白酒历史悠久,生产工艺复杂。小窖酱香型白酒是在传承小窖的基础上,借鉴茅台酱香的核心工艺,结合宣城本土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基于微生物重组的生态发酵技术创制而来。本文系统综述了小窖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小窖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是以糯高粱为原料,按照传统“四高两长”的坤沙工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发酵周期长、贮存时间长。研究小窖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及微生物机理对揭示小窖酱香型白酒的风味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具有密切联系的生香功能微生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强化曲和液体窖泥多菌种复合发酵工艺促进发酵体系的生香功能,较好地解决了窖内己酸乙酯生成速度缓慢而影响优质品率的生产问题.生产试验表明,在相同发酵周期的条件下,应用多菌种复合发酵工艺,能在稳定出酒率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优质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