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根据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趋势,解决软件人才培养中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阐述了新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工程化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以及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软件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专业交叉团队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提出综合实践方式,以广东东软学院为例,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岗位设置,配备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企业工程师进行全程交叉指导,分阶段、分岗位进行考核,将软件交互设计工作贯穿于综合实践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使实践成果达到软件交互设计的期望目标,同时也引导学生以用户为中心并以人性化的软件交互设计理念,培养软件交互原型设计能力,加强对可用性设计的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而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软件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问题,分析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提出应建立和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做好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实践能力,以利于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趋势,阐述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创新的一体化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和实施,以及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软件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是高职院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岗位技能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能力项目群是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文章以信息专业对象化抽奖软件项目为例,阐述能力项目泛化参数和细分参数设计开发的主要内容,为高职院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尚未建立一个系统的、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对教学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结构与功能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波 《计算机教育》2009,(12):170-171,141
本文分析了某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建议独立学院开设专业综合实践课程。通过介绍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情况,指出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践表明,开设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率先设立的面向工业界培养软件工程师的专业,因此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  相似文献   

9.
王育坚  居阳  袁玫 《计算机教育》2011,(13):110-113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介绍专业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情况,阐述实践基地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的作用。结合综合性实践课程、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实际,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在专业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学院具有特色的1321模式的小学期实践学习架构,分析了目前社会IT人才需求标准,提出一种针对高职高专软件类专业基于综合实践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通过实际的综合应用项目设计,设置与软件类专业相关的专业岗位,让学生在校内体验真实的项目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项目课程的课程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芳  吴仲 《计算机教育》2008,(20):183-185
根据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高职课程教学实施的根本要求,本文对高职课程的实施环节进行了研究,包括强调实际驱动项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入的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多样性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实用性的课程教学资源设计,特别注重作业环节的课程考核环节设计。实践证明以上环节能有效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路由交换部署与实施"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文章介绍了"路由交换部署与实施"课程建设过程中对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并针对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考核方法建设等不同角度着重讨论了该课程教学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课程的设计本质就是一个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探讨了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定位、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课程内容;提出了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类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职业岗位结合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兴专业,其课程设置存在针对性和适应性等诸多矛盾,处在不断调整、探索中。文章以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该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处理策略,结合岗位发展需求,系统地对高职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提出司法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构建方案以及相关的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教学提出了“两性一度”的要求。面向特定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为实现Python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金课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战发展需求,充分分析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角度考虑,将课程内容分结构,按照循序渐进的层次设计内容,课程内容设计选择贴近实战应用、对后续专业课程核心课程支撑起关键作用内容。通过课程内容改革与设计,提高Python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学习积极性与效果,增加专业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的粘合度,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importance of ICT literac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cannot be overemphasized. The Korean government had developed an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since 2000. It announced the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in 2000 and the ISST for teachers in 2002. Most contents of the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and ISST focused on teaching the use of application programs. However, as the IT environment changes rapidly, the parties concerned thought that the revision of the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and ISST is indispensable. Therefore, the Korean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revised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in 2005. The revised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emphasized the principle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problem-solving methods. However, although the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was revised, there was no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curriculum to reflect the revised ICT literacy curriculum.In this research, we designed the contents of the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revised ICT literacy curriculum. The contents of the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consist of four section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formation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The contents in each section of the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curriculum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andatory and optional. There were several findings made in this study. After analyzing the opin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experts and teacher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c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It was found that the experts and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ntents of the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Also, we found tha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ICT literacy in-service training curriculum to b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已有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乏普遍适应性的不足,聚焦目前课程教学现 状,探讨了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程质量保障策略。通过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研和资料分 析,梳理出7 大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建立了自我 评价、持续改进的2 层递阶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模型。为实现课程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与持续改进, 设计了教学质量教师自评表,给出了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计算公式。结合课程教 学改革实践,从教师角度提出了精细化课程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利益共 同体、充分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等4 点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最后,分析了所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策略在研究生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及数字化快速成型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对比了2017 和2018 级教学效果,其期末成绩优秀率分别为5%和28%,改革后的班级成绩优秀率有较大提升。所 提方法为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照中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完 善。随着改革的推进及社会环境需求的增加,仍然有新的专业应运而生。那么,如何继续推行好中职新生专业的课改问题便 摆在我们的眼前。同时,有些专业更新发展速度迅猛,对于之前的课改课程也有了及时调整的需要。作为全程参与课改的一 线教师,本人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改课程中课标的编写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是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推动下,对新时期教学环境下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从课程定位、设计思路、学习情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是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推动下,对新时期教学环境下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从课程定位、设计思路、学习情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