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乡群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疫情的防范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以乡村为独立单元的疫情防御系统也应该尽快完整构建,从而使城乡一体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安全共同体得到强化。基于python获取了石家庄市的576个居住区内897个确诊病例并借助kepler.gl开源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创建其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石家庄市在健康乡村规划、城乡防控行动、城乡互惠发展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基于风险评估的城乡社区生活圈规划;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乡韧性防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城乡规划政务管理优化。以期为城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5)
突发的新型肺炎疫情应对,是对我国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中国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强大应对能力,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全域率先进入疫情低风险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江苏高校加强统一领导,科学精准施策,大力科普宣传,强化联防联控,突出在线教学,注重就业指导,在实践中总结出依法依规是前提、有序规范是关键、联防联控是基础、群防群治是动力等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乡村地区在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且体系不完善,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评估乡村抵御相关风险的韧性能力并提出相应策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以湖南省湘阴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抵抗—恢复—适应”韧性模型,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韧性指标权重,对湘阴县153个村庄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湘阴县乡村整体韧性程度偏低,各村庄间的韧性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高风险的村庄主要有“抵抗力”脆弱型、“恢复力”脆弱型、“适应力”脆弱型、“抵抗—恢复”脆弱型4种类型。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提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为韧性乡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中国,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暴露出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所存在的明显不足,同时针对现阶段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的不足提出优化提升策略,以期在未来应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做到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物理边界已模糊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城市群俨然成为"安全共同体"。为了应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在区域发展模式上提出空间联动(四级联动),即全国联动、城市群联动、片区联动和社区联动,以加强空间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制动关系,建立资源的联动分配和共享机制,形成全国的网状防疫结构体系。其次,在满足城市高维度的自身发展规律和主体人的能动性需求上,提出从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两大方面对城市进行"升维"规划管治。最后,在城市发展指引上提出生态健康理念和意识观念的转变,实现"术"与"道"融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行城乡规划体系难以应对苏南乡村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对人的需求、乡村及农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从“以人为本”、服务型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探究苏南乡村的创新发展途径,并据此改进苏南城乡规划体系。首先,编制体系改进包括城镇体系规划的空间要素完善、总体规划的空间覆盖与管制优化、详细规划的控制创新等,并进一步总结了苏南乡村规划的新范式;其次,法规和行政体系更为人性化和适应市场经济,以服务和规范苏南乡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7)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文针对高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需要把握的原则及开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今后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吕元  李婧  张健 《建筑学报》2022,(S2):195-200
社区公共空间的韧性建设能有效阻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渠道,为救援与服务提供外部应急空间保障,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交流活动场所,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以保持社区良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有效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区居民造成的伤害,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层防线。本文以国内外韧性概念相关研究为基础,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期、爆发期、控制期、恢复期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从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社会关系等社区公共空间4个构成要素角度进行韧性解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韧性提升策略,提高社区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适应能力,有助于增强社区整体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期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研究试图借鉴韧性理论,探索提高现有医疗建筑体系韧性的方式,以增强医疗建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PHE)的能力。基于APHE的特征,从韧性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医疗建筑体系城乡一体、横向协调、灾疫统筹的需求,提出了构建医疗建筑韧性体系(HFRS)的设想,并对该体系的组成和构建方式进行了阐述,最后归纳基于该韧性体系的医疗建筑的适应性和开放性设计模式。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增强现有的医疗建筑体系韧性是应对关键,医疗建筑本身的开放性和适应性是影响体系韧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何悦  陈荣  张云路 《风景园林》2022,29(3):31-36
新型农村社区是当下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公共空间地方性的丧失、过度城市化等现象让原住民的地方依恋这一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化解新型农村建设与原住民地方依恋之间的矛盾冲突、建设现代治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为例,采用地方依恋量表问卷和村民访谈等方法度量不同年龄段村民对于不同公共景观要素的地方依恋感知程度,细化人群并深入研究各群体依恋感知出现差异的原因,揭示触发原住民场所依恋感知的乡村公共景观特征。结果显示,村民对具有生产性质和情感牵绊的公共景观依恋感较强,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各类公共景观要素的关注点和认同度具有较大不同。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以增强地方依恋为目标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的优化建议和策略,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indicating that the current system of "township governance based on village autonomy" is facing a new situation such as the weakening governan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author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governing bodies. Aiming at promoting practical rural planning, the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about the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rural planning reform. It divides the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on public goods supply into three categories: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market. The paper then focuses on how to achieve a community-based supply of public goods via emerging "rural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on how to transform the public service center allocation and spatial plann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s in rural planning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3.
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扩散,政府将防控工作重心下沉至基层社区,然而部分社区在实践中暴露了治理水平低下、基本保障欠缺及信任度缺失等问题。文章在梳理健康社区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疫情期间广州市典型社区治理案例,初步提出了基于多元主体(居委会等社区机构、第三方组织、社区规划师等)协作的健康社区治理机制,以期为健康社区研究提供基础,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庭院是私人空间,但庭院景观具有公共属性,因而 成为乡村景观公共治理的一部分。从空间社会学的“公共领 域”视角,论证了乡村庭院景观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的 公共性特征,提出针对物理空间进行景观整治、针对社会空间 进行社区治理的思路,为美丽庭院公共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并 提出基于公共性认知、公约制定与法律底线保障的治理规则。 以上海城郊村为例,分析实践中对庭院景观公共性的认知状况 和公共治理问题。进一步提出庭院景观的公共治理有利于美丽 乡村建设以乡村社区自组织的形式推进,保障乡村宜居社区的 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诸城市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开 创性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社区化改革进程, 从组织层面上取消了行政村,代之以5~6个临 近的行政村组成一个农村社区,并在社区层 面强化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基本公共服务配 置等若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 社区化改造受到历史和制度因素制约、社区 化建设高度依赖财力支撑、社区化改造制约 了包括人口等发展资源向城镇地区流动,以及 导致亦农亦城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春节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学界重新审视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乡规划。文章聚焦对"城乡关系"的再思考,从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角度重新审视城乡关系,并从城市与乡村的互补性出发,研究城乡关系中的韧性关系链,探索此视角下城乡规划的新路径,为规划构建城乡互动型的公共健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农耕文明下农民社会交往的一种价值面向,体现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本原逻辑.从“关系”到“社会资本”,描述了新时期我国乡村社会资源配置的逻辑之变,也是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及乡村规划理论构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重点解析了“关系”背景下我国乡村规划在产权界定、公共物品供给、地方性空间生产、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应顺应乡村从“关系”到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逻辑之变.重点通过嵌入“地方性知识”、构建“生命共同体”、培育“公共精神”构建基于我国乡村社会资本提升的乡村规划理论框架.最后结合乡村调查与实践,提出了我国乡村规划的4个突破方向:①农民聚居:从村落走向社区;②公共物品供给:从“低水平的均衡供给”走向“多元、梯度、差异化的渐进提升”;③土地整治:从“经济需求”走向“村社发展”;④乡村治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网络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 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 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 “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理论方法与规划技 术,为充分发挥城乡绿地系统干预效用提供支撑。为应对公共 健康风险,构建包含“辨识模块-响应模块-规划模块”的城乡 绿地系统规划响应框架,并从健康规划应对和健康规划保障两 方面提出其规划响应途径,推进城乡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完善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动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 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毅  李伟 《规划师》2020,(5):42-44
建设人民城市、健康城市,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城市发展问题和短板,文章提出"厘清两对关系、构建两个体系、提质四类空间"的规划思考,具体为厘清平时与疫时、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构建适应性强的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通过规划这一公共政策补齐"医护空间"短板、重视"社区空间"建设、发挥"蓝绿空间"功能及再现"乡村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的视角来透视乡村公共空间特 征的变化,选取近代以来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特征明显的西安 白鹿原地区乡村为典型案例,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踏勘和深度 访谈,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该区域乡村所衍生出的社会治理 结构,并揭示出不同社会治理结构下乡村公共空间响应特征 规律。经研究认为,近代以来该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经历 了“自治-扁平化-原子化-行政强干预”的发展阶段,乡村公 共空间相应呈现出“繁荣发展-异化-全面衰退-离散化”的特 征。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公共空间特征与当时乡村社会治理结 构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其在时间轴上的演变实质上是新空间与 新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再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